——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0月16日,一段视频显示,一位新郎被绑树上喷灭火器、撒面粉和倒汽水。山东省枣庄市马兰屯镇政府通报此不文明婚闹行为,经核实,视频为新郎朋友录制,已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10月16日 澎湃新闻)
说到闹婚习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古人闹洞房,取辟邪驱恶之意,又有融洽新人关系,表达宾客祝福之愿。只要言行不要太出格,适当地“闹”一下,做一些诙谐有趣的游戏,可以给婚礼增加喜庆元素,也让新人有所回味,是锦上添花的喜乐之事。有言道“新婚三日无大小”,指的是在婚后的三天内,乡邻、宾客、亲友不分辈分高低,男女老幼都可以汇聚新房逗闹新郎、新娘,有“越闹越喜”之意。
但是,近些年来,原本讨彩头、图喜庆的闹婚习俗却变了味,甚至演变成为失控的“恶俗游戏”,部分低俗婚闹事件更是频现于各大媒体。诸如,新郎被喷水枪、扔鸡蛋、泼墨汁、用竹条抽打等,伴娘、新娘更是被“无下限”开玩笑。闹婚本是“锦上添花”的趣事,应当建立在令双方感到舒适和愉悦的基础之上。任何“越线”的行为,都是不合时宜的。且不论极少数恶俗婚闹行为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甚至触碰法律底线,只要该行为令被闹一方感到不适,都应当被及时制止和纠正。
那么,在倡导文明的当代社会,为何频发婚闹事件呢?直接原因便在于当事人三方:闹婚者理直气壮,旁观者听之任之,被闹者忍气吞声。多数婚闹行为发生在偏远农村和欠发达地区,部分宾客受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较低,把低俗当有趣、把闹剧当喜剧,对于“越线”婚闹行为司空见惯。其他宾客也多半会抱有“看热闹”的心态,旁观甚至参与到婚闹行为当中。而被欺辱的新人、伴娘一方多半会基于“别破坏了大喜的日子”的心理,碍于“都是亲戚朋友”的人情,选择忍气吞声,对“越线”的婚闹行为不予追究和制止。
针对婚闹等不良婚俗礼仪,在2018年,民政部就提出要全面推进婚俗改革,倡导简约适当的婚俗礼仪。今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其中提出了要破除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构建新型的婚育文化。民政部也将积极推动各地把反对天价彩礼、低俗婚闹,抵制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作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城乡社区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强化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遵守和落实。
婚俗礼仪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影响了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对于这类传统文化,我们应当秉持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于其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予以传承和保留,但是像天价彩礼、低俗婚闹等畸形文化可着实留不得。
文/张琪琪(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