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q哥

银行做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公司做金融,谁更有优势?这是个众说纷纭的的话题。近日,笔者听银行人士(文中称Q哥)对这一话题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值得玩味。

一个偶然的机会随公司出差去参加一个有关金融科技论坛的活动,按照某位当地人的指引,夜间要出来活动活动,撸个串儿,来点啤酒,才算是没有白来一次。

说来也巧,几个同事正犹豫要往哪儿走的时候,Q哥大老远看到我们,招手示意我们过去。Q哥,中年人,话音带着明显的口音,坦率,直爽,还有些可爱,是一个颇受圈里人欢迎的有趣男人。

闲聊瞎扯一通,Q哥点了啤酒和肉串。按Q哥的意思,他们一行原来是四个人,两扎啤酒5个串儿,吃完喝完就完事儿,没成想遇到我们,那就再继续橹几个。

Q哥是个有想法的人,撸串儿喝酒不耽误他说点正事儿。Q哥先是感叹,互联网公司太厉害了!摇头摆手间吐出了自己的一个观点。他认为,现在的银行做互联网金融,是拼不过互联网公司的。

撸了一个串儿,一大口啤酒下肚,Q哥的思路开始活泛起来。

他放下酒杯说,互联网公司太厉害了,什么工作都敢加班加点地整,能破各种规矩,不眠不休,各种尝试。

有人提示,他们敢于试错!

对!敢于试错!Q哥对这个词很认同。他说,试错这个东西太重要了!他们只要有想法,就可以安排人去做,对错不是关键,关键是有想法就敢干。而银行不行,一个项目要调研,要评估,要论证,要走签报,一趟下来,大半年过去了,事儿都还没开始搞,就这一点银行就落后太多,体制病太严重,得治!

有人问,那你要知道,也有很多搞互联网试错和创新的公司死掉了呀。

死了的自然不用管,人家也不会去关心那些死掉的了互联网公司,你看BAT里试错,错了就错了,继续玩新的。银行里就不行了,搞不好,就得有人担责。Q哥接过话头。

为什么一些银行人在银行做事儿憋屈?Q哥继续说,就是因为,就算他们有想法,也没办法施展自己的才能。这是真的很难!

Q哥说,要创新,就要允许试错,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银行天生对风险问题敏感。近年来,银行的不良在逐步上升,这更让银行变得缩手缩脚的了,冒着风险去做互联网创新?那根本就是没门儿的事儿。Q哥说得有些激动。

不过Q哥也承认,银行的根本就在于风控,只有风控做到位,不良率才能有效控制住,银行才能继续活下来。

互联网公司就不同,你看腾讯、阿里、京东搞得那些贷款项目。他们甚至不用知道对方是谁,就敢把钱贷给对方,只要最终实现收益就是好的,就能干。Q哥说得有点激动起来。

又一口酒下去,来了点毛豆。从根本上说,互联网公司和银行的文化以及经营的着眼点是不一样的。互联网公司疯狂的追求利润,而银行不同,风控总是第一位的。Q哥总结说。

正听他讲得尽兴的时候。Q哥拿出手机,翻开微信,“哟!还有人要出来撸串儿啊,这不行,咱们得早点回去,不然又得喝一轮,那怎么行?快点儿的吧。喝完这一杯就散了!”

就这样,大家着急喝完酒,各自散了。

从Q哥话里话外的内容里可以看出,银行里不是没有人想搞互联网金融,但因体制问题,碍于大胆创新。金融系统,当然以稳健为基础,这是由行业属性决定的,但若在未来,生死攸关之际,或许银行才会拿出破釜沉舟,釜底抽薪的决心大干一场。不过,我们最好还是不要到了这一步才开始着急。

银行创新,一定要给出一定的风险空间。火药爆炸可大可小,小计量的爆炸,可以控制,杀伤力小,那么我们就可以试验,大剂量的冒险,就得做好充分准备。

在广告界有一句名言,大意是,广告费的一半是浪费,却不知道浪费在哪里。也就是说打广告都是有风险的,而且是50%几率被浪费的风险。那么,金融创新,银行的互联网创新,或者金融科技创新,是不是应该给出一定的空间,即使错了,成本代价不那么大,门客也不至于被逐,大家还能继续转换思路,继续创新呢?

如果在以前,银行的日子过得很舒服,创新的动力不足,那不奇怪,但现在,危机已经出现了很多苗头,不着急是不行了。

笔至文末,笔者希望Q哥以后能继续拿出创新的勇气和想法来,也希望Q哥们的领导能给与他们创新试错的空间和机会!因为创新萌芽需要被呵护,创新的种子需要在自己的菜园子里生根发芽,他们在思考和探索的一切,除了给自己的身上增添光辉,也是在为整个行业探险寻路!

中国电子银行网 王超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q哥,q哥口头禅gigtty,q哥口头禅”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