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是唐末五代时期人,与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一个时代。罗隐小时候便在乡里以才学出名,他的诗和文章都很出众,为时人所推崇,他和同族另外两个有才的被合称“三罗”。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才高八斗的罗隐决定取得功名,光宗耀祖报效国家。大中十三年底罗隐到京师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然而事与愿违,历时7年,屡次不中。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不得不佩服他的执着,失败算什么,我们要有“屡败屡战”的决心与勇气。
总结其不中的原因,一、自持才高,桀骜不驯,很狂妄,考官们对他很反感;二、在考卷中,议论朝政,讽刺意味强,这不是在考官自己的地盘打他们的脸吗,就算考官惜才想让他过,这些卷子也是要给皇上看的,天子一怒,可不是闹着玩的。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同时期的黄巢在考试不第后有什么反应,黄巢有没有才我不知道,但他那首《不第后赋菊》却是流传千年,“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更是霸气十足也杀气腾腾。黄巢没有罗隐的执着和好脾气,在他三次不中后,愤而写下这首诗后,回家没待几天就造反了,然后杀到长安,把李唐王室旧臣屠了个遍,一泄不第之恨。
罗隐虽然科举不中,但他的才华没有被埋没。在京城长安,也是混的风生水起,被达官贵人奉为座上客,甚至受到当时宰相郑畋和李蔚的赏识。在这里还有一段趣事,话说宰相郑畋有个女儿,聪明美丽,爱好文学,在读了罗隐的诗“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甚是喜欢,少女心性,不禁情愫暗生。从此对这位只见其诗不见其人的才子,朝思暮想,辗转反侧。有一天,罗隐去拜访郑畋,郑畋女儿就在门后看了他一眼,所以的幻想在这一刻破灭,原来心目中的才子竟是一个长相丑陋的男人。从此以后,郑畋女儿再也不谈罗隐,也不咏读他的诗文了。
罗隐信奉道教,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道家思想书籍。罗隐在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下面贴几首罗隐的诗,很多你们都读过的。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