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35岁女子心脏骤停,经临淄区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对其进行了持续1.5小时的心肺复苏后心跳恢复,现已康复出院。
如此奇迹,在国内亦属罕见。
信任:急救指定临淄区医院
2月3日晚11时许,临淄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到求助电话:“一名女性患者喘憋胸闷,不能缓解,指定你院急诊科出诊。”
放下电话,值班医生荣凯和护士徐丽立即登上救护车,6分钟后抵达急救现场。对患者简单处理后,医护人员将其抬上救护车,一边在车上对患者展开急救,一边向家属了解其既往病史。
原来患者8年前患上产后“围产期心肌病”,此后反复出现心力衰竭,多次在临淄区人民医院心内科转危为安。正是基于这份信任,患者在又一次遭遇生命危急时,果断地把救治希望托付给了临淄区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
全力:有一线希望就决不放弃
尽管车速已是争分夺秒,医护人员的施救也是全力有序。但赶到医院时,患者已嘴唇发紫,心率每分钟200次以上,全身大汗淋漓。
送入抢救室不到5分钟,令人担心的状况发生了:患者突然意识不清、心脏骤停。立即为其实施人工胸外按压,并迅速接入心脏复苏仪,同时进行气管插管接入呼吸机辅助呼吸,做药物注射强心治疗。10分钟,20分钟,30分钟……时间一分一秒快速流逝。正常情况下,经高级生命支持30分钟心跳仍不能恢复,基本可以宣告死亡。但这颗心脏实在太过年轻,何况,持续监测的临床数据,也显示患者仍有微弱生命体征:患者瞳孔始终保持在2-3毫米,没有继续放大的迹象;有微弱的自动呼吸,证明脑功能有一定残留;监护状态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指标提示有一定循环能力;后期床旁心脏彩超发现病人心脏有微弱收缩。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决不放弃”!对于继续急救,医护人员们没有丝毫犹豫。在持续进行1.5小时心肺复苏后,患者终于恢复了自主心跳。望着心脏监护仪上重新跃动的那根象征生命力的红线,所有在场的医护人员都长舒了一口气。
启示:院前急救工作应大力普及
“此次急救奇迹的出现,一方面得益于医院的综合急救水平与多学科协作:急诊科心肺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体液内环境的稳定性治疗,ICU监护治疗,心内科康复治疗等,每个环节都堪称完美。”急诊科主任于卫兵告诉记者。
“另一方面,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也功不可没。一般心脏骤停发生后,4分钟内得到高质量心肺复苏者,存活率约50%;4-6分钟开始复苏者,存活率约10%;10分钟以上复苏,存活率几乎为0。而多数心脏骤停均发生在院外,因此,让更多市民掌握急救知识,在遇到危急生命的第一时间施以援手,是这次急救应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启示。”于卫兵认为。
据记者了解,淄博市自2014年便启动“急救善使”院前急救活动,临淄区人民医院作为发起单位之一,2年多来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等危急急救义务培训500余人次,涉及交警、银行、学校、商业等多个领域。
“危急急救需要院前与院内的共同努力,今后我们会在不断提升院内急救水平的前提下,把院前急救活动持续做实做好,让更多市民掌握危急急救技能,让更多危急生命不留遗憾。”于卫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