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削藩

自从刘邦建立了汉朝,就把京都附近的土地以“藩国”的形式分封给了老刘家的子孙们,认为如此就能天下同姓一家,藩国拱卫朝廷,四海一家。

结果,中央一直在内斗,藩国一直在建设,最终导致了地方强中央弱的局面,那些势头迅猛的藩国仗着家大业大,也就不把中央的号令当成天字号文件了。

(西汉前期形势图)

问题很严重,所以到了汉景帝的时候,在大臣晁错的建议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削藩运动。由于动作实在简单粗暴,让藩国的藩王们纷纷发难,于是汉景帝为了和谐社会,只得让提出“削藩”的晁错当了替罪羊,好歹才将七王之乱平息下来。

事情直到汉武帝继位,还是没有解决。但是地方和中央的矛盾却越来越严重。有前车之鉴的汉武帝自然不会轻举妄动,不过此事还真是压在他心口的大石,压得他夜不能寐。

直到无产阶级主父偃的横空出世,向汉武帝献上了《推恩令》的计策,汉武帝似乎才看到了削藩的可行性。

西汉初年的藩国颇有些春秋时期的诸侯国的样子,藩王去世后,由嫡长子继承,其他公子是没有继承权的,而且也分不到半点家产。主父偃曾在各藩国求学求职,对各藩国的问题自然十分熟悉,所以他才会有《推恩令》这种好计策。

这个计策好在哪儿呢?

(主父偃的推恩令)

首先,考虑到藩王的儿子众多,不能厚此薄彼,应该让所有的儿子都有土地有权力,因此准许藩王将自己的土地和权力分给自己的儿子们,允许他们在藩国的基础上建立侯国,当然,封侯这事还是要上报中央,经过皇帝批准的。

这条政策妙就妙在很温柔。说实话,藩王也是人呀,对自己的亲生骨肉怎么会不疼呢!除了一个儿子能继续做藩王之外,其他人分一点土地就能做侯,这事实在是不错,自己的土地一点没少,还能赚几个侯爵的头衔。

但是这样一来,像分饼一样,人越多,饼就会分得越小。到最后,一个好好的地盘就弄得四分五裂的,想要与中央对抗就难上加难了。不过,这正是汉武帝想要的结果。

既然是主父偃提出来的《推恩令》,那将削藩的事交给他来办,是再合适不过了。于是提拔他为郎中,后来为了让他在削藩的道路上不被人阻挠,于是连连提拔,一年之中竟提拔四次之多,官至中大夫。

主父偃这个人在得志之前,因为穷困潦倒,没有人理他。因为《推恩令》的缘故,成了皇帝身边的重臣,于是又有许多人投靠在他的门下。所以,主父偃是不需要讲什么人情世故的,对于推恩令的推行,更是手脚大开,毫无顾忌。

在推行推恩令的过程中,主父偃很快就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想要推行推恩令,必须得等到藩王死才行。显然这是不行的,毕竟,谁也不知道这些藩王什么时候才会死呀!

既然皇帝是唯一欣赏自己,给自己舞台表演的人,那么自己自然要一心向着皇帝。主父偃行动了。

要想找办法有的是!这些不劳而获尸位素餐的藩王,要找他们的岔子,还不容易吗?

第一个对准的是燕王。

燕王有什么问题呢?作风问题。燕王与父亲的姬妾通奸,还抢弟媳,又长期和自己的三个女儿乱伦,作风是大大的败坏。

主父偃得知他的罪行后便上报给汉武帝。汉武帝深懂主父偃背后的意图,于是召开领导会议,让大家对燕王的罪行畅所欲言,该如何处罚。这种时候,就是大臣们刷存在感的时候了,所以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这是禽兽不如的行径啊,当赐死。

于是燕王自杀,这样都不用推恩了,燕国直接由藩地改为郡县,归为中央管理。

事后,汉武帝对主父偃高度赞扬了一番,说他事儿办得漂亮。

主父偃发现作风问题真是处理这些藩王的好办法,于是,他像猎犬一样开始搜集藩王们的作风问题。

很快他又听到了齐厉王的风言风语,说齐厉王和亲姐乱伦。主父偃自然又向汉武帝上报,汉武帝很高兴,就将主父偃提为齐相,让他去调查齐厉王的作风问题。

(年少的齐厉王)

到了齐国,主父偃大张旗鼓把齐厉王后宫的宫女宦官抓起来,进行严格审问。但是,审问一通后,他发现事情并非人们传言的那样不堪。齐厉王和他姐姐究竟有没有乱伦,有些语焉不详,找不到真实依据。

主父偃想到如果回去复命说齐厉王无罪,只怕汉武帝以后再也不会器重自己了,于是铤而走险,强迫那些宫女宦官按他的要求,给齐厉王制造罪行。

这事让齐厉王知道了,齐厉王不过才十五岁呀,觉得主父偃这就是不想要他活呀,想到燕王的结局,就心里惶恐不安,于是也学燕王,饮鸠自尽了。

齐厉王一死,这案子也就死无对证了。再加上齐厉王无子,于是按老规矩,又将齐国削藩改郡,由中央直接管理。

主父偃总算舒了一口气,虽然过程不理想,不过好歹是皇帝想要的结局就成了。

主父偃想的是没错,不过有人坐不住了。这个人是赵王。赵王想,按主父偃这样的搞法,早晚就会搞到自己头上,说不定,自己的作风……可能也会有那么一点问题

为了保住自己的藩地和自己的性命,赵王先下手为强。趁着主父偃不在朝廷,赶紧向汉武帝告状,罪状有两条:

一是贪污受贿;二是逼死齐厉王。

(赵王告状)

赵王一告状,其他藩王也坐不住了,纷纷向皇帝揭发主父偃的罪行,无怪乎某年某月某日收受了我多少金之类的证据等,并且大家表示齐厉王这事,得给个说法,要不死者如何瞑目。

汉武帝见藩王们越说越激动,一下就想到了父亲汉景帝的“七王之乱”。汉武帝心想,不成,得安抚他们,要不再给我弄个什么乱子,推恩令就不好使了。

于是,汉武帝就派人把主父偃投入监狱,表示要好好调查此事。那些藩王见主父偃被抓了,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主父偃倒是承认了受重金之事,不过,主父偃抵死不承认齐厉王的死跟他有关。

汉武帝其实也就是走走过场,堵堵藩王们的嘴,所以准备先革职,让他回家休息一段时间再说。谁知道,虽然藩王不再说话,汉武帝身边的大臣开腔了。他们早就嫉妒得主父偃眼红眼绿了,不趁这个机会搞掉主父偃,更待何时!

于是宰相公孙弘说:“齐厉王自杀,又没有子嗣,连封地也被朝廷收走了,这事说起来罪魁祸首就是主父偃,如果不重判主父偃,只怕其他藩王会不服。”

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话,再想到藩王们在朝廷上的举动,思考了一番,觉得比起自己的削藩大事,主父偃的命算得了什么呢?何况既然改革,总是有人要做出牺牲的嘛,于是他便下令杀了主父偃。

就这样,主父偃成了汉武帝的替罪羊。

主父偃死了,矛盾稀释了,推恩令执行了,汉武帝成大赢家了。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削藩,削藩是什么意思,削藩读音,削藩是哪个朝代”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