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者扶植计划 第二期#
老教师被骗,一生清白被毁!《空巢》老年人的感情比房子更空。
一位年近80,退休多年的老教师,忽然接到公安局刑侦大队的电话,一个自称顾警官的陌生男人,口气威严的告诉她,一生清白的她,现在已经卷入了一宗正在侦破的特大案件。
俗话说:人活脸,树活皮。
人活着要有尊严有面子。这尊严和面子,要靠自己去努力,争取维护。
清白一生的老教师,就要晚节不保了吗?
在《空巢》一书中,作者薛忆沩对这位老教师的经历,进行了精准诗意的描写。
《空巢》在《花城》杂志上首发,后又在《晶报》上连载,也成为2014年上海书展开幕推荐的11部作品之一(其中有9部是翻译作品)。已改编成由祝希娟主演的电影,将于2020年的母亲节放映。
这位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从电脑程序员到任教于深圳大学文学院的中年小说家薛忆沩,会解高数、喜欢长跑(和村上春树有一拼)被称为“中国文学迷人的异类”。
本书以作者母亲的经历为原型,历时三年多,分析母亲那一代人的心理。最终把这部长篇小说魔幻、现实、荒诞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故事以“我”的角度来讲述,从接到警方电话以后,我开始惊慌失措,到为了保住名誉而努力配合。
在按照指示完成任务以后,却没有等来警方人员的按时出现。
疑惑涌上心头,搅扰的我身心俱疲,在亲人的干扰下,我终于明白自己遇到了诈骗,懊悔不已。
在报案的纠结中,我的心脏病发作了,最终得到了解放。
作为一名高知分子,我为什么会落入电信诈骗的圈套,把十几万的存款拱手让人呢?
因为我是空巢老人。
我的身边也有很多空巢老人。
他们有的是老两口一起住,老来伴;有的和孩子们在同一所城市,周末或者过节可以见到。而我,是真空级别的空巢老人。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传统中,都是崇尚集体居住,而非独居的。
家庭观念,早已融入在我的血脉中。
即使我的丈夫有外遇,断了联系后回老家独居,请保姆照顾,直至重病才回与我共同生活的城市就医,并于五周后去世。
长期生活在独居环境中,每天除了维持身体各项指标稳定,其他的都很规律,一成不变。
在这规律的生活中,陪伴我的是空荡荡的房间,是我深切渴望的却远隔万里的亲情。
我被指老年犯罪,卷入犯罪集团行动时,想到的是可能失去亲人和久居的“空巢”。
当得知我的存款是儿子和女儿的名字时,顾警官的“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是我们的职责”让我感到特别温暖。这一点点暖,催化了我。
我的儿女久居国外,妹妹远在千里之外,没有人陪我过周末,没有人陪我过春节。
但是保健品推销员小雷,对我关心陪伴,细心体贴,甚至提出过留下来,陪我过春节。
她给了我女儿陪伴母亲的感觉。为了维持这一点点“亲情”,我在她那里消费,明知道我不需要的东西,为了这种我亲生女儿给不了的亲情,我愿意花很多钱,只为了留住这亲情。
虽然我内心渴望亲情,渴望陪伴,爱惜我的名誉,但是我更爱惜我的孩子。
我即将80岁,亲戚想给操办大寿,儿女却没有时间回国参加。那我就坚决不办,办了我也藏起来,就是不参加。
我深陷诈骗而不自知,焦急不安时,担心名誉受损,给儿女带去不良影响,女儿却只顾催着要她的钱。
罗曼·罗兰说过一句话: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离得太近,容易灼伤;离得太远,便感受不到温度了。
距离不止产生美,还产生更远的距离。
儿行千里母担忧,风露寒霜月照秋。更念他乡游子远,窗前夜半不能休。
我的感情世界,也如我的生活一般,成了空巢。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在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达到60%。而达到疾病程度,需要医学关注和心理干预的空巢老人,比例占到其中10%-20%。
老人长期生活在空巢环境中,对各种事件的承受力,在逐步下降。
子女的远离,也使老人情绪低落,导致身体内分泌失调,引发各种疾病。
遇到年轻的小伙子和小姑娘嘘寒问暖,老人的心里就会倍感亲切。
纵观社会,各种保健食品,保健器械,甚至各种三无奶粉,铺天盖地。
他们拉一些老年人,免费听讲座,免费领礼品,拉近感情了,就到了他们的春天。
老人也知道儿女都忙,生活压力大,所以宁可花钱买一点点温暖,买一点点陪伴,也愿意。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还有机会孝敬父母的人,多回家看看吧,多陪陪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