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中央电视台新闻客户端
2月4日立春。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
冰蓝水墨之间,五环破冰而出。
冬奥,以中国式浪漫拉开帷幕。
冬奥赛场上,冰雪激战正在进行时。此前,“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提出,让冬奥会不只是赛场上竞技层面的争金夺银,而是吸引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从中受益。
冰与雪,随着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推进,飘洒进大江南北,在各个城市的角落与人们相遇、相约。
广东深圳 滑雪正当潮
2021年的十一黄金周,广东深圳的滑雪发烧友们正在机场集结,准备共赴一场冰雪之约。他们此行的目的地,并非东北三省的老牌滑雪场,而是位于西北边陲的新疆阿勒泰,一年当中最早的户外滑雪季,将在那里的可可托海滑雪场拉开序幕。
2020年,可可托海雪场正式投入运营,短短两年,它便成为全国滑雪发烧友向往的打卡地,国内落差最大的雪道,长达八个月的亚洲最长滑雪时长,让满世界找雪的发烧友们涌向这个边陲小镇。
深圳雪友团的教练秦宇就是发烧友中的一员,他连续两年带着学员来到这里。
滑雪教练 秦宇:如果生活仅仅是上班、吃饭、睡觉,那肯定不好。要让它更丰富一点,这就是诗和远方。
滑雪,曾经只是秦宇的业余爱好,深圳蓬勃发展的滑雪市场,让他从雪友变成了教练,由兼职教练又变成了专职教练。他参加的深圳雪友俱乐部,成立不过一年多,就拥有了六千多名会员。
滑雪教练 秦宇:我觉得特别棒,我们叫他们叫雪二代,甚至是雪三代,希望雪二代会走得更远,甚至是有一天,把奥运会上面的项目都拿一下。
冰雪资源丰富的新疆,近几年成为新建滑雪场最多的省份之一,新疆目前已有72座滑雪场,数量仅次于黑龙江,居全国第二位。而在雪友们的滑雪地图上,新增的目的地远不止新疆一个,有28个省份已经拥有了滑雪场。从一路向北到飞遍全国,雪友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去往更多诗意的远方。
吉林 北大湖滑雪场
小美第一次体验滑雪,是在北京申办2022冬奥会成功后的那个冬天,从此,踩着雪板乘风而飞,成了小美生活中快乐和自由的时刻。
90后短视频播主 小美:能听到风声在旁边就是呼啸而过,可以忘掉所有的东西,我只用看到我前进的方向。
小美是一名90后短视频播主,她滑雪时的快乐,常常通过手机屏幕飞向四面八方。
90后短视频播主 小美:最开始火的是摔跤的,就是摔了一个特别惨的跤,就摔了一个360度。坐起来之后一脸蒙,然后吐了一口雪,当时就是因为视频好多人认识我了,大家觉得我摔得很可爱,我看完之后我都笑了半天。
与很多传授滑雪技巧的播主不同,小美的视频不传道授业,只以邻家小妹的亲切,呈现普通人滑雪的真实体验。
90后短视频播主 小美:我从小体育都是很难及格的那种人,所以我觉得我是可以代表大多数像我一样运动细胞不好的人,怎么样能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去努力去运动。粉丝会说小美我真的是看到你从两步摔一跤,到现在能流畅地滑下来,有一种养成游戏的感觉,就看着我进步。
不久前,小美穿汉服滑雪的画面在短视频平台传播,再次惊艳了人群。
90后短视频播主 小美:喜欢滑雪也是一个追求美的过程,汉服在雪地里融合起来,这个画面想想就很酷,很飒。
吉林市 北山公益冰场
气温降到零下10摄氏度左右,冰面厚度达到15厘米,王峰的冬天才正式开启。
48岁的王峰是北山公益冰场的管理员,土生土长的吉林人。他7岁学滑雪,11岁学滑冰,冰与雪构成了他少年时代关于冬天的重要记忆。
吉林省吉林市北山公益冰场管理员 王峰:我小时候滑冰也是在这个湖上学的,那时候因为城市建设,可能更多的冰场都没有了,当时感觉挺失落。
成年后,王峰在园林部门工作,少年时代的冰雪情结一直挥之不去。他承包了一片冰场,只为在北方漫漫的冬日里,完成一个关于滑冰的快乐想念。
每年冬天的几乎每个清晨,这里都会准时出现一群老冰友,他们和王峰一起,扫雪、铲冰、浇水,忙得不亦乐乎,自称“老年护冰队”。
2014年,也就是在王峰承包冰场第五年的时候,吉林市政府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投资浇筑室内外公益冰场,7年时间,整座城市的公益冰场从6块增长到了135块。王峰的冰场也得到了公益补贴,开始免费向市民开放,来滑冰的人越来越多,护冰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
十多年来,这些北山公益冰场护冰队的老面孔一直都在,王峰熟悉他们的面孔和滑冰的身影,却叫不出大部分人的名字,相伴多年,他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吉林省吉林市北山公益冰场管理员 王峰:大伙儿都在一起,滑滑冰、唠唠嗑就非常好,就有这种氛围,如果天不冷的话他们并不着急回家,可能滑冰只滑一个小时,唠嗑唠俩小时,但是要的不就是这种吗?快乐就行了对不对?
因为爱滑冰开了冰场,王峰却因为要守护着冰场和冰友们,没有太多的时间自己滑冰,但吉林的冬天,始终承载着他对美、对快乐最深切的期盼。
在这座因雪而美、因冷成冰的东北城市,享受冰雪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天性。
吉林 长白岛公益冰场
11岁的林泽仁,从小就能在雪后、在冰上轻松找到乐趣。
林泽仁:打出溜滑东北孩子应该都差不多会,是东北最基本的游戏,就油然而生的那种感觉。走在路上瞅到一块不管多小的冰,总感觉我不管能不能滑过去,我都得试那么一下子。
林泽仁想要认真学习滑冰,是因为一次观看冬奥会滑冰比赛的记忆。
林泽仁:我对短道速滑这个东西特别感兴趣,我也有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运动员,比如说武大靖,我感觉他们滑冰的时候真的挺像风一样,我也想跟他们一样。后来我妈就给我买冰刀,一开始买冰刀就是自己在那瞎滑,滑滑就磕了。
林泽仁没有请教练,习惯自己学习,在摔跤中摸索着滑冰的技巧。
林泽仁:遇到好多挫折,就刚一上冰,这个冰刀就站不住就卡了,完了以后再起来再卡,就那种重复好多次才能掌握好那种平衡。
林泽仁今年六年级了,在这个寒假,他计划靠自己练好所有起跑的基本动作,下个冬天再升级。林泽仁并不打算用更专业的标准要求自己,只希望在未来的人生中,滑冰成为自己永远的快乐陪伴。
在冬奥会的赛场之外,如今,中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已达到3.46亿,全国共有654块标准冰场和803块滑雪场,比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会时增加了317%和41%。赛场内外,“冷冰雪”都是“热运动”。
北京 延庆
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奥成功的这一年,出生在延庆的王凯文三岁,在当地的滑雪圈里,已经小有名气。
申奥成功的第三年,王凯文六岁,他达到了北京市滑雪最高等级水平。
申奥成功的第五年,王凯文八岁,在全国各种比赛中,他收获的奖杯、奖牌和证书早已挂满了一墙。
北京延庆二小学生 王凯文:我的梦想是得到双板、单板、自由式三个项目的奥运冠军。奥运会实在得不了冠军,当个世锦赛冠军也好。
如今,这个爱滑雪的天才小少年几乎打卡了全国所有滑雪场,从亚布力到阿勒泰、从北方的室外雪场到成都、广州的室内雪场;王凯文的雪板一路跟随着“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从北方走向各地,从冬季走向四季。
广东 广州
野雪,给人们与自然共舞的机会;室内滑雪场,则让更多的地方,有了拥抱冰雪的可能。2022年元旦,在华南地区最大的室内滑雪场,人们在清凉中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室外气温22度,滑雪场内零下6度,在岭南地区温热的冬天里,滑雪,是一种新鲜的体验。
市民:没有在很冷的地方待过,所以可能大概最大的一个体验就是会很冷。
记者:喜不喜欢玩雪?
孩子:没见过,但是我看北方人玩得好像很开心一样。
《2020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我国室内滑雪场项目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国内开业的室内滑雪馆已经从2016年的12家,增长到2020年的36家,数量已经高居世界第一,世界上面积排名前三的室内滑雪场也都全部来自中国。在室内滑雪场领域,中国已实现了弯道超车。
滑雪教练王化南从东北来到广州,随着滑雪场从北至南迅速铺开,北方的教练们也结队南飞。初来乍到,东北教练为南方人的冰雪热情而惊叹。
广东省广州市融创雪世界金牌教练 王化南:抓雪、扔雪、抛雪、打雪仗,见到雪第一刻做的事情,躺在地上去翻滚,去更加亲密地接触这个雪,他们还会用脸去碰碰雪,如果你没看住的话,马上他就把雪塞进嘴里了。
王化南南下广州后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在北方当教练,只有一个冬天的忙碌,而在这里,春夏秋冬都是旺季。
广东省广州市融创雪世界金牌教练 王化南:最巅峰开业的时候是10点开始到晚上12点结束,上了9节课,也就是说上了13个小时没有停过,一直有学员。
温暖的南方,在城市的另一端,乘冰雪之梦御风而飞的还有这个刚满17岁的高中女生。
张悦颐:滑冰挺偶然的,有一次同学生日,看到溜冰场了,我们就想说试一下就进来。刚开始上冰面的时候是很害怕的,后来慢慢尝试,发现挺好玩的,看到那些运动员也是很厉害,他们那些姿态真的很优美,就被吸引了,就决定去学。
三年前,张悦颐14岁,被冰上芭蕾之美吸引,以一张白纸的状态站到了冰场上。那时的她是一名初三学生,无论身体条件,还是学习时间,都已不是学习花样滑冰的最佳时机。
张悦颐:身体素质方面已经跟不上小朋友了,所以跳跃这方面对于我是最难的,因为你长得越高,跳跃就越难掌握你的平衡,就会很容易歪,摔得很疼。
因为被美吸引,张悦颐选择坚持,在坚持中,意外发现了内心世界一个新的维度。
张悦颐:最主要教会我学会坚持,我其实小时候对其他事情还是比较懒散的,但是学习了这个之后,我慢慢没有那么懒散了,学会去坚持这件事情。每次摔跤都很疼很疼,但还是会坚持下来
小时候,张悦颐觉得自己是个泯然于人群中的女生,平凡普通,有隐秘的梦想,也有很多的力所不能及。但在冰上起舞,摔倒、再爬起来的过程,让她拥有了更多为自己骄傲的美好时光。
张悦颐:做一个动作刚学的时候不会,也是要摔很多次,就好像要解数学题,草稿纸都写满了,可能都算不出来,但是要坚持一下,可能就算出来了,突然就会了,就像滑冰一样。
三年来,张悦颐把自己的业余时间都放在了冰场上,每次穿上冰鞋,冰场就成了她的舞台,而这个舞台,有无限大。
张悦颐:花样滑冰对我来说现在可能离不开我的生活了,两三天不滑冰就浑身痒痒的,就很想上冰去滑,而且我也想成为一名花样滑冰的教练。
四川 成都
退休后的老钟住在成都的女儿家,每早上,单车、地铁、高铁、出租车,老钟先后要换乘四种交通工具,历时两个半小时赶去滑雪。
市民 老钟:那个丝滑的速度往下一走,确实是说点儿心里话,我这个年龄对吧,我能这样走,别人夸我我谦虚,我自个儿能不高兴吗。
在成都的这家室内滑雪场里,滑雪曾经把老钟拉出人生低谷。7年前,老钟的老伴患癌症去世,老钟的身体状况也一落千丈,一度体重不到100斤。可开始滑雪后,老钟不仅身体恢复了健康,心灵也得到了治愈。
市民 老钟:人总得有个追求,就算老了什么都没有了,你也有自个儿的生活方式,快乐的活法。
有太多人像老钟一样在冰雪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他们中,有创业失败靠滑雪拯救的教练,有在课业负担中放松身心的孩子,也有在这里找到情感寄托的年轻人。滑雪场足够大,装得下男女老幼,也容得下百味人生。
对于成都的年轻人来说,更自由、更有个性的单板滑雪,似乎才是他们最酷、最时尚的选择。
四川省成都市市民:孩子喜欢,敢于去尝试,我们的父母还是比较支持的,人生路也一样,小孩长大了,他也会跌跌撞撞,也是一样,对不对?
夜幕降临,对于老钟来说,邀上几位熟悉的雪友,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成都火锅,充实的一天正式落幕。在许许多多个城市,冰雪运动,真正走进了寻常巷陌,走进了市井生活。
河南省 栾川县
在河南栾川大山深处的滑雪场,一百多个特殊的孩子正在接受滑雪训练。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吴拥军:不仅是聋哑孩子,他们有脑瘫、自闭症、孤独症、唐氏综合征,以及伴随有多种残疾的孩子们。
为了让残障孩子也能触摸冰雪运动的阳光,在各方努力下,专业教练配备到位。但无论教练如何努力,有的孩子仍然很难融入其中,患有自闭症的娄家源就是其中之一。
河南省栾川县特殊教育学校外聘体能教练 吴涛:叫十遍二十遍都不会理睬你一下,时间长了之后,慢慢地、一步一步。
冰雪运动难度大、要求高,很能点燃人的激情,也很能磨炼人的意志。相同的动作,孩子们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但磨炼是加倍的,快乐也是加倍的,滑雪让他们拥有了更灿烂的笑容、更坚韧的性格。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特殊教育学校外聘教练 吴飞:其实他们跟正常的孩子比并不差,只要他喜欢这个东西,他也会拼命去练。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特殊教育学校学生 张佳怡:我非常想参加比赛。
2019年12月,22名孩子代表学校踏上了全国特奥会的赛场。患有自闭症的娄家源,高烧不退坚持带病参赛,最终摘下男子越野滑雪项目的银牌。
聋哑学生张佳怡在一支雪板被摔掉的情况下,仅用一只雪板坚持滑完全程。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吴拥军:这些孩子们对掌声和呐喊加油声可能听不到,但是发自内心,他依然能够感觉到,要有勇气!要有毅力!要去拼搏!
与其他任何一条铁路线不同,冬季来临,每逢周末,列车长吕盼就能明显感受到客流量的激增。
北京客运段京张高铁车队列车长 吕盼:第一个冬奥会的主赛场在这边,第二个就是越来越多的滑雪爱好者来这滑雪。雪板的话一趟车托过最多的40多,除了滑雪板的存放柜之外,我们还有预留了三排座,这三排座不卖,专门存放雪具。
京张高铁崇礼支线是一趟往返于“冰雪世界”的智能列车,它连接北京与张家口崇礼,是2022北京冬奥会重点交通配套工程。每逢周末,吕盼和同事们会穿上舒适的运动装上岗,与乘客们一起,前往滑雪的欢乐场。
乘客们对这趟特殊的列车充满好奇,列车长吕盼也在三年多的来来往往中,记住了很多乘客的面孔,这是她以往职业生涯中,从未有过的体验。
北京客运段京张高铁车队列车长 吕盼:之前执乘的时候线路长或者说旅客多,你没有这种时间去了解,但是这个线路短,而且他又经常坐,所以就有可能在站台上遇到了,就像好朋友一样经常打个招呼,就感觉很亲切。
徐大年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次乘坐京张高铁崇礼支线了,与其他乘客不同,曾经的铁路安全检测员、摄影爱好者徐大年,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了这条线路建设与开通的整个过程。
徐大年:因为我工作是为铁路服务,这么多年工作方方面面都和铁路有关。真是有感情,崇礼线建的时候,大家称为奥运之线,我就想把它完整的建设开始到完工,我给它记录下来。
崇礼线开始建设的时候徐大年已经退休,他以个人名义和相关部门沟通,用热情和初心获得了支持。从打一根桩开始,这条铁路线在徐大年的镜头里慢慢呈现,直到通车那天。
徐大年:咱们国家的一个项目终于完成了,对我来说这三年的跟拍也算是圆满完成了,所以那天挺高兴的,我又拍了通车后的太子城站,当时有点没太注意,太激动了,拍的时间长了,把手指甲盖冻掉了,因为那天太冷了,我对这条线路真是情有独钟。
列车开通后,徐大年多次来崇礼,继续记录列车的运行和备战奥运的崇礼影像,这一次,徐大年带着四岁的小孙子去滑雪,他希望让孩子看看他曾经风餐露宿、记录过的铁路和城市,记住这段特殊的旅程。
崇礼,一座拥有独特冰雪资源的小山城,正在进行中的北京冬奥会将产生109枚金牌,其中51枚将诞生于这里。
也是因为冬奥会的契机,这个拥有7座滑雪场,169条雪道的小城,近年来,被更多的人听见、看见。
滑雪教练徐忠星就出生在这座滑雪场八公里外的村镇,对于家乡的“冷”,他从小记忆深刻。
滑雪教练 徐忠星:每年冬天大家都觉得很煎熬,又特别冷,然后鼓鼓囊囊地穿一身棉服,基本上都是在室内活动,总是在一个被暖气烤得很温暖的地方待着。
大学二年级的寒假,徐忠星到滑雪场兼职打工,站在雪场的山顶上,他第一次仔细端详家乡壮美的“冷资源”。
滑雪教练 徐忠星: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感受崇礼,来感受冬天滑雪场的森林是什么样,冬天滑雪场的空气是什么样,冬天在崇礼山顶上看周边的环境是什么样。
因为滑雪运动,人们不再畏惧寒冷,崇礼有了新名片。2011年,徐忠星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雪场工作。那时,不仅在崇礼,全国的滑雪市场都还处于起步、孕育客群的初级阶段。
滑雪教练 徐忠星:记得特别清楚,那个时候整个雪场在平日的时候可能有100多人,这些人一看都眼熟,也是等到冬天的时候随便找个工作,能有一些收入,等到滑雪雪季结束了,雪化了,心就像滴血一样,然后每年都会将近有一个月的抑郁期,那种对未来的不可掌控,不安全感都是有的,从你的收入、人生价值的实现,然后再到你生活的保障方面,大家其实都是遇到一些困难。
作为从业者,徐忠星在热爱的同时感受着迷茫。但如果跳出个人视角,俯瞰整个行业,中国滑雪市场拥有的巨大潜力,已成为共识。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崇礼人徐忠星明显感受到家乡的冬天渐渐升温,雪场前所未有地“沸腾”了起来。
滑雪教练 徐忠星:雪场人满为患,我们说雪道上“下饺子”,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第二是雪友的水平真的提高了很多,因为很多的国外体系都到中国来培训,提供了很多技术方面、理论方面的帮助。从2015、2016年雪季之后,我们叫中国滑雪体系百家争鸣。
崇礼以滑雪小城的身份与国际滑雪市场接轨,徐忠星也入选了瑞士的“中国滑雪教练项目”的培训,他飞到欧洲,用两年时间打卡世界一流滑雪场,获得教学方面的培训。回国那年,他三十岁,冬奥的脚步正在加速而来,他踌躇满志,准备打造一套全新的、国际一流的、适合中国雪友的教学体系。
滑雪教练 徐忠星:身上感觉有一种使命感,要把自己热爱的这个行业做好,让滑雪教练这个工作被大家尊重,可以在这个事情上面去实现人生价值,可以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小时候我父亲就跟我说,儿子你长大以后哪儿也别去,还回崇礼,说崇礼是一个风水宝地,是他们老一辈人的想法。他们没想过他儿子改变了人生的命运,这就是这些年奥运给当地人带来的一些变化。
冬奥会赛程已过半,而冰雪之热,冰雪之燃,早已在全国各地点亮了许多人的日常生活。在未来,后冬奥时代,中国冰雪故事又将如何续写?冰雪运动又将呈现怎样的新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