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白酒封口带】白酒界“大王”:每天七斤白酒染上重病,送去戒酒所结局如何?

郑州大学旁边有一条很长的街道,其中大大小小的餐厅排成一行。

一到晚上,便能见到灯火通明、人们觥筹交错的景象。就在极其平凡的一个晚上,一位长相非常雄伟的中年男人,走进了一家餐馆,在一桌客人面前站定,脸不红心不跳,将这素不相识的一桌客人的酒都倒进了垃圾桶。喝酒的人拍案而起,连声叫骂,然而旁边的人却对倒酒的中年男子毕恭毕敬,连声喊着老师。这个中年男子究竟有何来头?他为何要把不认识的人的酒倒掉,又为何有人对他十分恭敬?

张政,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人。受到北方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双重影响,张政自幼便与酒文化相处颇深。尽管不是每一个北方人都会喝酒,也不是每一个河南人都会喝酒,但是张政凭借他后天的“努力”,成为了“中原第一酒鬼”。张政与酒的渊源,还要从他十多岁的时候说起。十五六岁的张政,正值青春年华,又长的膀大腰圆,所以经常跟父母一起,出入各种饭局的场合。由于父亲一般是在饭局上谈生意,所以饭局也免不了喝酒。有一次,正在张政的父亲喝得已经不知道所以然、只是被动地接受着别人的劝酒的时候,张政挺身而出,为父亲挡下了这一杯酒。

这一挡,便是张政一步步成为酒鬼的开始,五杯白酒下肚,年轻的张政依然泰然自若,看起来没有什么事。父亲看见儿子的独当一面和孝心,心里十分欣慰,于是也不规劝儿子不要多喝,而是以有这样一个能为父母着想的儿子而感到自豪。挡酒的次数多了,张政的酒量也就直线上升。正是这样的特性,让他以后的人生道路都大为转变。

张政深深地被酒的味道所吸引,长大成人之后,张政的饮酒习惯不但没有改正,反而越来越难以改正。大学毕业之后,张政成为了一名警察,虽然是警察,但是也免不了有需要应酬的饭局和时机。也正是在这时,张政的酒量为大家所认知。由于酒量非常好,张政常常被领导带着,在饭局上挡酒、喝酒,时间长了,每次领导要出席饭局,都会带上张政一起。也是由于性格机敏,能说会道,工作效果和能力都非常高,张政在工作中,被提拔为了二级警司。那么,张政从今往后的人生之路,又会怎样展开呢?

实际上,张政的喝酒不仅仅在饭局上,更是贯穿了他的整个生活。没有饭局的时候,张政也会拿出酒杯,自己在家里喝。张政应酬的时候,喝一两斤白酒不在话下;在家中,由于没有人管束,更是把酒当成了水,每天五六斤地喝。不仅如此,张政还非常喜欢屯酒,因为一天没有酒,甚至一顿饭没有酒,他就觉得十分空虚。普通人买酒,都是一瓶一瓶地买,有兴致的时候小酌一杯,张政却是成箱成箱地往家里搬酒,将家里的空间塞了个满满当当。

在这种状况下,张政又怎能好好生活呢?众所周知,酒是对人体非常有害的物质,如果不懂的节制,过量酒精只会损伤人的肝脏,扰乱人的理智,而此时的张政,已然已经出现了这种状况。与妻子结婚之后,张政本应好好工作,当一个好丈夫好爸爸,可是,张政却只与酒为伴。那么,这样的状态,又会给他带来怎样的危险呢?实际上,此时的张政,已经患上了严重的酒精依赖症,在他眼中,酒比什么都重要,饭可以不吃,但是酒必须要喝,由于他的嗜酒成性,在好几次明知道自己要开车的情况下,张政还是喝了酒,并且喝完酒之后继续开车上路。由于张政本身就是一个警察,知法犯法的事情更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在张政犯下酒驾错误之后不久,他便被辞退,并被单位冠上了“酒鬼”的名称。但是张政并不在意,因为他的眼中,只有酒,别的什么东西都没有。

也正因如此,张政才犯下了差点将女儿“杀死”的罪过。在去朋友家聚会之后,朋友本来并不想让张政喝酒,没成想喝不到酒的张政,翻脸就要打人,于是只好拿出酒来,大家一起喝。可是喝得心满意足之后,张政还要带着女儿回家,无论朋友怎么劝,张政都执意要开车回去。就在张政认为“没事”的路途上,由于战胜不过酒精的威力,张政昏睡了过去,将自己的命连同车里的女儿一起,都交给了车来车往的道路。“砰”,轿车撞上隧道墙壁,翻车了,一时之间浓烟滚滚,张政被呛得回过神来。就这样,尽管张政和女儿都勉强捡回了一条命,酒精带给张政的危害,却远不止这些。

被公司辞退、把女儿伤害之后,张政依然不思悔改,其实走到这一步,他也控制不了自己对酒精的依赖了。一顿没有喝酒,张政便会全身上下都发抖,仿佛癫痫发作,只有酒才是“灵丹妙药”,喝下去才能相安无事。看到这种状况,张政的父母又是心疼,又是悔恨,于是将已经不成人样的儿子,亲手送进了精神病院。

可是,尽管有了医疗手段,张政依然无法控制自己的暴怒行为。他常常因为喝不到酒,而把医院的设施都毁坏得一塌糊涂。尽管有镇定剂的辅助作用,却也只是一时的,张政还是摆脱不了对于酒精的执念。万念俱灰的父母,只得将张政接回了家。此时,张政已经是“家毁工作亡”,早在张政不听劝阻,不断喝酒,甚至将女儿置于危险之下的时候,他的妻子就对他产生了失望;看到丈夫已经有了科技的帮助,却还是无法脱离酒精的桎梏,张政的妻子决定带着女儿一走了之。回到家的张政,依然每天与酒度日,也不管自己的家庭是不是应该挽回,不管自己的人生是不是应该就此转折,他只想喝酒。

在这段日子里,张政的父亲给张政写了一封信,信中这样说道:“儿子,是我对不起你,我溺爱你,一直没制止你喝酒,没想到却害了你。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我求求你了儿子,不要再喝了。”看到这封信的张政,心中自然百感交集。他又下定决心,从此之后不再喝酒。然而只是几个小时之后,他又开始止不住地发抖,产生不适反应。他哭着向父亲坦白,自己真的戒不了酒,而父亲听了,只有无尽的沉默。他把家里的亲戚都叫了过来,并在桌子上摆满了酒,告诉张政:“今天你就喝吧,敞开了喝,谁也不会管你。”

张政喜不自胜,立刻拿起酒杯,不一会功夫,十瓶白酒已然下肚,而张政也已经不省人事。此时的张政还不知道,这场酒局,其实是父亲安排的一场“鸿门宴”。不知过了多久,张政睁开了眼,然而放眼望去,只有无尽的白色。想动一动身体,却发现身体根本无法移动。原来,张政的父亲趁着张政不省人事的时候,将他抬到了戒酒康复中心,想用这种方法,挽救一下还年轻的性命。这一次,张政终于能够戒酒。尽管在戒酒过程中,张政经受了不知多少痛苦,然而一切都有了回报,2007年,张政以崭新的、滴酒不沾的面貌,站在了家人面前。

从戒酒所里面出来的张政,仿佛重获了新生。他知道,自己酗酒成病的案例,不能再让别人重蹈覆辙。正因如此,张政又做出了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行动。不想再看见和曾经的自己一样、深受酒的毒害的人。2008年,张政开始了自己的“反酒”生涯。酒桌上抢酒,这是常态,也是张政的工作;有不少被抢酒的人,因为感到莫名其妙,而对张政大动干戈。可是,一旦张政掏出口袋里的反酒手册,所有人也不再吱声,因为他们知道,张政这是在为他们好。

然而,在反酒的路上,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很多喝酒喝多了、已经失去理智的人,看到酒被抢了,哪肯善罢甘休,当即抄起酒瓶子,就向着张政的脑袋上抡去。啤酒瓶、白酒瓶,硬的酒瓶,稍微薄一些的酒瓶,都在张政的脑袋上开过无数次的花。但是张政并不惧怕,只是站在那里,告诉喝酒的人喝酒的坏处。人们一看这架势,也自然认了理,临了还要拜张政为大哥。

多家大酒店,也听闻了张政的名声,于是张政与大酒店进行了合作,让大酒店张贴横幅,告诉前来吃饭的客人,不要贪杯,不要酗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然而,人生在世,有很多比酒精更有价值、更有趣的事情,等待着人们去探寻。生活应当被用心经营,而不是被酒精所控制,被失去理智的欲望所支配。酒,只是一个名词,而它的背后,是人生,是更广阔的世界。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