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微信公众号“情景日”
顺序
我认为任何看过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的人都不会忘记那44个孩子。
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希腊语《奥林匹克颂》响起,没有伴奏,演唱它的是44个山里娃。
16天后的闭幕式上,他们再次返场,从红红火火的虎头衣换成了冰雪蓝的双鱼服。
空灵的歌声,清澈的眼神,还有脸上洋溢着的自信和从容。
朴素真诚的力量总是能牢牢抓着你,声色具备的140秒后,把灵魂还给自己。
孩子们来自2020年脱贫摘帽的革命老区——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阜平县马兰村,最大的11周岁,最小的5周岁。他们组成的合唱团有个很好听的名字——“马兰花合唱团”。
走下冬奥舞台,11岁的小庆茹告诉老师:“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和邓小岚奶奶一样,长大后教山里的孩子唱歌。”
孩子口中的邓小岚,是一位革命后代,也是一位警察奶奶,18年坚持义务支教,用音乐改变了一座村庄。
那里是邓奶奶为孩子们构筑起的童话世界,那里有音乐城堡,有兰梦音乐谷,有溪涧的月亮舞台······
前奏
马兰村的红色童谣
邓小岚,今年79岁,退休前在北京市公安局原科技处工作。
(左一:邓小岚)
她的故事,要从马兰村讲起。
马兰,马兰,单是读着都漾出善良美好的笑。
一首童谣告诉你马兰村的故事:“如果有一天你来到美丽的马兰,别忘记带一束鲜艳的花环,这里埋葬着抗敌的英雄……”
马兰村位于阜平县城南庄镇西部深山区,曾是《晋察冀日报》社(人民日报社前身)旧址所在地,是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的诞生地。
邓小岚父亲——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邓拓,曾带领晋察冀日报社的同志们在马兰村生活和战斗过。
1943年秋,日军发动扫荡,妄图剿灭报社。马兰村及附近乡亲为掩护报社,19人惨遭杀害,无一人泄密。
(邓小岚的父亲和母亲)
一次突围后,邓拓爱人丁一岚在被烧毁的破屋里生下邓小岚,危急之下将她寄养在马兰村附近的一户老乡家中,整整3年。
多年来,在邓小岚案头,一直珍藏着两枚印章:一枚是父亲的“马南邨人”,一枚是父母送给她的“马兰后人”。其中,“马南邨”正是“马兰村”的谐音。小小印章,记录下那段难忘的红色岁月。
邓小岚一直把马兰村视为第二故乡。她说,“我就是马兰人”。
1997年,邓小岚和妹妹邓小虹到马兰村探访。“知不知道陈守元?那是我干爹。”她向老乡打听。
“你是小岚子吧?”半个多世纪过去,老乡脱口而出的乳名,让邓小岚湿了眼眶,她知道她的根在马兰。
2003年清明节,邓小岚回马兰村为烈士扫墓,参加仪式的还有马兰小学20多名小学生。
邓小岚当时随口问了一句,“你们会唱什么歌呀?给爷爷奶奶们唱首歌吧!”
孩子们满脸羞涩,竟然唱不出一首歌。双方明明相距咫尺,但感觉非常遥远,对于孩子们而言,音乐就是“另一个世界”。
邓小岚心里特别难受:“只有一两个会哼国歌,却都跑调……怎么能不会唱歌呢?没有歌声的童年是苍白的。”
邓小岚从小就热爱音乐,音乐是她一生的爱好。小时候母亲就爱教她唱歌,听广播里的旋律跟着唱,在清华上大学又加入了乐队。
快乐的时候高歌,难过的时候也有音乐作伴。
(邓小岚年轻时旧照)
邓小岚坚信音乐是打开人心灵的钥匙,她决定通过音乐,帮马兰的孩子树立信心,种下梦想的种子:“我想让老区孩子的童年也有音乐的陪伴。”
主歌
孩子们的音乐城堡
从2004年开始,北京——马兰、马兰——北京,一来回600公里,在2010年高速公路修通前,邓小岚早上8时出发,晚上8时许才到。
而刚开始到马兰小学教音乐课时,条件实在艰苦,简陋的学校只有4间危房。为了建音乐教室,她不仅拿出自己的退休金,而且动员北京的弟弟、妹妹一块儿捐钱,共凑了4万块钱,在村里盖了7间校舍。
后来,邓小岚又四处“化缘”,将亲友家闲置的乐器要过来。教室里的家当渐渐多了起来,钢琴、小提琴、手风琴、吉他……邓小岚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演奏。
“学乐器需要反复练习,不然下次全忘了。”为此,邓小岚每年往返于北京与马兰20多趟。18年来,邓小岚来回奔波了2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五周。
孩子的懵懂都是相通的,小乐队的孩子唱半天歌,也不见得知道自己在钻研音乐或者合唱艺术,他们只是飞奔在邓老师指出的路上。
而孩子们的聪明也是相通的,他们知道哪条路能给人带来快乐,一直走下去会通到远方。
从学校到家里的路十分漫长,原本是一路打闹,在路上采几个桑葚吃的满脸都是,天黑了才磨蹭回家。但现在有点不一样了,一路走一路哼哼练谱对唱,时间过得快得多。
从此,潺潺的胭脂河边,不仅有追逐,还有了琴声;高高的铁贯山上,不仅有嬉闹,还有了歌声。
“孩子们已能够演奏复杂乐曲,唱功也明显提高了,可以有自己的乐队了。”于是,2006年就有了马兰小乐队,这便是马兰花合唱团的前身。
“全国的成人音乐节不少,儿童也应该有音乐节,就从我们马兰村开始吧。”于是,2013年70岁的邓小岚发起了“马兰儿童音乐节”。
“城里孩子有迪士尼乐园,有公主城堡,马兰的孩子也可以有。”于是,2015年清华大学工科出身的邓小岚亲自设计,自筹资金,把小学校旁边的荒土坡打造成一座三层“音乐城堡”。
围栏上镶嵌着铁艺五线谱,阳光照在上面,音符洒落一地。
从此,指甲缝带泥的小黑手弹奏着西洋乐器,世界名曲回荡在大山深处。
为孩子们筑起一个童话世界,而过往的艰辛,邓小岚用笑容消散开去。
她节衣缩食,把不多的退休金和精力全都花在教学上了。她一边给孩子们上课,教他们唱歌、画画,细到给孩子们剪指甲,理发。
与孩子们的日常,更像是一场普通、却又无比宝贵的守护与陪伴。
爱的所有形状里,陪伴最美呀!
副 歌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每个人都有想要去的远方,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知道,远方有诗还有星。
邓小岚想通过音乐告诉孩子,要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坚持探索,音乐、歌唱,是为了更好地爱与被爱。
让孩子们沉浸在每一个音符里,也活在旋律指向的每一件美好事物上,每一段纯真温暖的记忆里。
2008年10月,邓小岚带领小乐队第一次走出大山,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马兰小乐队小型音乐会”,受到晋察冀日报社老同志们热烈欢迎。
2013年8月,“马兰儿童音乐节”马兰幽静的山谷中唱响,马兰小乐队同将军后代合唱团、清华艺术团乐队等20多个演出团体同台演出。
她带孩子们去北京看奥运场馆、看动物园,去清华大学······
此后,他们的足迹延伸到湖南、浙江等地,也登上了湖南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更大的舞台。
一如北京冬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邓小岚关于马兰的未来梦,从来不靠想,而是一步步去实现。
得益于邓小岚的奔忙,社会各界对马兰村高度关注,在阜平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伴随着一桩桩惠农扶贫政策的落实,马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9年10月,马兰村实现脱贫,音乐梦再升级。
孙志雪说,在闭塞的小山村,“邓老师像一束光,启发和鼓励我们,走出一条更精彩的人生路”。
(马兰村的月亮舞台)
至今,邓小岚已经协调捐赠了近500件乐器、数千册图书,培养了近200多名学生,有10多个学生在大学里读艺术专业或毕业后从事艺术教育。
孙志雪考取西北民族大学音乐教育系;白宝鹏从河北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开始从事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工作;李振涛考入了河南大学,那是邓拓曾就读的大学……
是邓老师,让时光有了美妙旋律,让孩子们的内心生长出“信仰”,充满了奋斗向上的能量,相信美好永远属于奋斗者!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表示,“山里的孩子站在奥运舞台上为奥运放声歌唱,这是天籁之音。它真正传递了我们今天新时代的新面貌,人民的、下一代的新面貌!”
和 声
让世界充满爱
最弥足珍贵的是长久的坚持,不驻足一时的光辉灿烂,而是在逢沟过沟、逢坎过坎之间,来自微光汇聚起来的力量——守候未来。
给予邓小岚一路走来力量的,有来自家人的坚定支持。邓小岚的先生、儿子都是人民警察,女儿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
(邓小岚一家四口合影)
“其实我爸爸才是妈妈背后最坚定的支持者。平时我妈妈一多半时间都是在马兰村,留76岁的爸爸自己在家,他有多年的心脏病和糖尿病,但他一直都是坚定的支持我妈妈。包括逢年过节,我爸爸也是非常支持妈妈留在孩子们身边。”邓小岚的儿子刘继伟说。
直到现在,刘继伟还记得他的爸爸讲过,每到逢年过节,爷爷都会带着爸爸给身边的穷苦人家送去吃穿用品:“他们都是在感恩革命年代老百姓的恩情,同时也是在教育我们要心存感恩。”
在首都公安队伍里,有很多微光照亮过很多孩子,这微光不管大小,不拘形式,不论何时。
郑光达是北京市公安局一名环食药警察,也是2018“北京榜样·最美警察”,还是一个温暖的人。生在普通家庭的他曾资助过4名汶川地震灾区的孩子,直到他们18岁成人。
如今,十年前曾经资助过的孩子们有的继续学业,有的成家立业,还有的成为了一名守护国家的解放军战士,说想像光达哥哥一样,把爱与责任传递下去。
还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张超,也是一个吃过苦的孩子,他放过羊,放过牛,种过水稻,种过玉米。小时候他最喜欢躺在草垛上看天上的风筝,他想像风筝一样飞出大山去实现自己当警察的愿望。
张超以山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到了县城,又考入了中国刑警学院,成为了一名民警,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但是他从来没有忘记山区的孩子,这几年的时间,他从自己微薄的薪水中拿出了七八万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品,从大山走出来的孩子更懂得“走出来”的意义。
还有一群警察,去年他们走进贵州黔西南州深藏在大山里的6所中小学校做支教,教孩子们踢足球、教孩子们英语,带孩子们去北京天安门看升旗,去大学里种下梦想的种子······
北京警察在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所有人,北京警察的辖区是没有边界的,守护平安和守护梦想,同样伟大,同样温暖。
尾奏
这世间的所有乐章,最动人的主题莫过于爱。
而在人间的万种旋律,最完美的演唱者,莫过于孩子。
孩子,请勇敢去追远方的星,无论你在城市,还是在田野,一道绚烂金光,在小道尽头闪亮······
人间一向值得,因为总有一群人在默默呵护着生生不息的希望。
(摄影: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