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止一次,士兵不是你唯一的经历。
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3月3日,《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主持人白岩松将这段颁奖词致以一位89岁老人。
这位老人,就是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老兵,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朱彦夫。
他被誉为“中国版保尔·柯察金”的传奇人生到底经历了什么?
走出长津湖的钢铁战士
1933年,朱彦夫出生在沂蒙山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
这片有着红色革命传统的沂蒙山区,曾遭受了敌军的野蛮侵犯,却也诞生过无数英勇反击的故事。
朱彦夫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帮八路军带路,朱彦夫的父亲被日军侵略者活活打死,那一年,朱彦夫9岁。
母亲哭得不省人事,朱彦夫看着躺在担架上血肉模糊的父亲,
心里决定我以后也要当八路,才能保家卫国、报仇雪恨。
14岁那年,朱彦夫瞒着母亲从家中偷跑出来,来到了部队。
参军后,他便接连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战役,小小年纪作战勇猛,丝毫不逊身边的老兵。
16岁时,朱彦夫因为优秀的表现被发展成为共产党员。
1950年,朝鲜半岛的狼烟波及到中国,朱彦夫背起行囊再次准备随队出发。
只有17岁的他,却已是一名身经百战的“老兵”,战胜过国军最精锐部队的经历,让他信心满满。
然而朝鲜战场的情况之恶劣,还是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缺衣少食的志愿军战士们经历了朝鲜近50年来最寒冷的一个冬天,穿着单衣在零下三五十度的寒风中行进,每天只有一个冻土豆做食物。
在室外根本不能碰自己的耳朵,因为一碰就会掉下来……很多战士被严重冻伤,战斗还未开始之前,志愿军就遭遇了大规模的减员。
而对面的美军却是装备精良、补给充足,吃着火鸡喝着咖啡,武器先进而充足,妄图在圣诞节前结束战斗回国过节。
朱彦夫所在的二连接到的任务,是与美军争夺二五〇高地。美军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对我军进行火力压制,反复的炮火轰炸使山头都被削平。
二连全体战士浴血奋战,顽强抵抗着对方两个营的兵力。到最后弹尽粮绝,战士们甚至冲锋上前开始了白刃战。
美军的机枪像雨点般扫射过来,飞腾的碎石和灰尘中,三颗手榴弹扔进朱彦夫所在的战壕里,还没来得及将它扔出去,手榴弹便在眼前爆炸,火光冲天,朱彦夫瞬间失去了意识……
不知过了多久,朱彦夫被一阵钻心的疼痛唤醒,发现自己被埋在厚厚的雪堆之下,但四肢根本不能动弹。
刺骨的寒冷和难耐的饥饿向他袭来,为了活下去,他艰难地一点一点移动自己的手臂,在脸边摸索到一团柔软湿润的东西吃下肚去,才发现,竟然是自己被炸飞出来的左眼。
身旁的战友全部都牺牲了,朱彦夫在悲痛中更加坚定一个信念:我一定要活下来,这样我们的连队就没有全军覆没,我们的任务就没有失败!
于是,他拖着重伤的躯体,忍受着刺骨的寒风,在厚厚的雪中艰难地爬行,地上留下一行行血迹。
他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昏迷,又被强烈的求生欲唤醒。
活下去的心愿如此强烈,命运之神终于眷顾。
三天三夜之后,奄奄一息的朱彦夫被侦察兵发现,紧急送往战地医院急救保命,然后送回国内医治。
当时的他,令所有医生震惊:左眼眶成了一个黑洞,血不停地往外流;脸上皮肤被严重炸伤,完全看不出原本面目;
身上多处中弹,四肢严重冻伤,肠子还在体外挂着……他的存活令所有医生感到难以置信。
大家对这位战斗英雄进行了全力的救治,医生护士们轮番输血,先后进行了47次手术。在昏迷93天之后,他终于恢复了意识,堪称医学史上的奇迹。
但是,他却无法面对活下来的自己。
脱贫攻坚战的最强支书
从93天的昏迷中醒来,朱彦夫看着镜中的自己:四肢全部截肢,没有左眼,右眼视力只有0.3,面部严重烧伤毁容,腹部长长的刀口,身体里无法取出的弹片……
在这个本该朝气蓬勃的年龄,他根本无法想象自己以后的生活。
从一个战场冲杀的战士,变成一个什么也不能做,只能依靠他人照顾的废人,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
那一段晦暗的日子里,朱彦夫唯一的念头就是自杀。他尝试过跳楼、绝食,但每一次都被尽职尽责的医护人员救了回来。
部队政委看到他的行为,既心疼又气愤,和他进行了一次深谈,“你的生命是多少医生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你有什么资格说放弃就放弃?你的放弃,对得起为你输血的医生吗?对得起二连的全体战士吗?”
几句话终于将绝望中的朱彦夫彻底点醒,他重燃了生命的希望,他要为着他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努力地活下去!
他开始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身体状态也逐渐好转起来。
两年后,朱彦夫的执拗劲儿又上来了——既然不能上战场保家卫国,那也绝不浪费国家资源,做饭来张口的“活死人”!
上级实在拗不过他的坚持,只得同意他回到家乡继续做贡献的要求。
沂源县张家泉村是一个偏僻且贫穷的山村,当地土地贫瘠,也鲜有其他收入来源,村民们大多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
朱彦夫回到家乡后,第一步就是创办学校。
他深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才能让村里人过上好的生活。
随后,朱彦夫用自己的伤残抚恤金在村里创办了学校、兴建图书室、购买图书资料,用残肢夹着粉笔,亲自教孩子们读书认字。
拖着17斤重的假肢,艰难地往返在崎岖的山路上,日复一日,风雨无阻。
一次,他在崎岖的山路上不小心摔倒,整个人一直翻滚到山下。
母亲和妻子心疼得不行,他却高兴得像个孩子:“原来滚着走这么快啊!”
朱彦夫在村里深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24岁被全票推选为村支部书记后,他更加用心用情地投入到带领家乡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去:
他决定改造沟棚,上面填土,让田地连成片。面对浩大的工程,当有人面露难色时,他说:“我这个残废都不怕,你们怕啥!”
终于,搬运了2万多方土石,修建了2000米长的暗渠,曾经荒芜的田地变成了70多亩良田,当年就增产粮食5万多斤,直到现在还给村里继续带来经济效益。
他请来水利专家,翻山越岭寻找水源,为村里打出三眼大口井,彻底解决了一直以来没有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的历史问题。
他自己却因为天天盯在打井工地指挥施工,假肢连接处被磨得血水横流,假肢和断肢血肉模糊地粘在了一起……
为了让村民们用上电灯,他拖着残疾的身体,乘火车去上海、南京、陕西等多个地方,到处联系通电事宜,从各方争取到15公里的架电材料。
1978年,村民们结束了点油灯的历史,张家泉村成为全乡第一个通电的村。
朱彦夫在担任村支书的25年时间里,带领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张家泉村从一个落后的小山村,实现了农田、水电的飞跃改善,村民人均收入始终保持全镇第一。
这些成绩的取得并没有令他满足,因为在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尚未完成的任务。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指导员在临终前曾经嘱咐他:如果能够活着回去,一定要想办法把我们的英雄故事记录下来,留给今人和后代……
这件事一直装在朱彦夫心里。
从村支书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他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革命精神的记录和传承上。
但是对于没有双手、双脚,只有一只视力0.3的眼睛,随着年龄的增加还患上了心脏病、胃病、肝炎、胆囊炎的老人来说,想要记录文字,难度可想而知。
他用残肢夹着笔,一笔一划地书写着,夹到手臂酸痛,就换成把笔用绳子绑在手腕上;
又被磨出血泡,就再换成用嘴衔笔。遇到不会写的字,他还要用舌头翻阅字典查询……
儿女看到父亲写得如此艰难,想让父亲口述,他们来代笔。
但是朱彦夫坚决不肯,他觉得只有亲自书写才能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也才能对得起那些失去生命的战友们。
就这样,靠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朱彦夫用了7年时间,终于在1996年7月出版了33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
当时的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接见了他并为他题写了书名。
除了写书,他还到各地进行宣讲。
在一次传统教育报告会上,朱彦夫突然脑中风,后来瘫痪卧病在床。
但他依旧没有颓废,在儿女的帮助下,又用两年时间完成了24万字的自传体小说《男儿无悔》。
两本书的出版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成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秀典型。
俄罗斯《真理报》称赞他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尾声
看到朱彦夫,我们有理由相信:有的人,一生都是英雄!
战场上,他扛起枪杆子与敌人英勇作战,是出生入死的大英雄;
回家乡,他抱起锄杆子带领群众向贫穷宣战,是人人称道的好书记;
退休后,他夹起笔杆子向人生极限挑战,是令人钦佩的大作家。
他被授予“时代楷模”、“人民楷模”,朱彦夫精神,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时代的精神!
虽然身体残缺不全,但精神却屹立不倒,他用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写就了极限人生。
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平凡人也能散发出巨大的能量,成就自己朴素而又崇高的使命。
正是这样的楷模,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一直坚守,一生奋斗!
—END—
作者|初见
编辑|剩草
排版|李一可
往期推荐:
长津湖战斗英雄下矿采煤遇塌方,临危不乱大喊:爬!最后的机会了
刚刚,残奥会开幕!第一届举办者竟是犹太疯狂医生,你敢相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