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关于石叟我想说连阳标统:代号“大溪、石叟、荟庐”,解密台湾最神秘三大档案

连阳标准系统:daxi文件shicuo文件huilu文件简介

大计档案

《大计档案》是张先生本人在大陆期间工作和生活记录资料全种别名,主要涵盖张先生1921 ~ 1949年公文、信函、手令、电文、视频等资料。

1925年,蒋先生把重要文稿资料交由毛思诚先生整理保存,其后随着资料积累越来越多,保管者历经陈布雷、俞国华、毛庆祥、周宏涛等。

1949年春蒋先生下野,命令将档案转移到上海。其后又将这批档案运往台湾暂时存于新竹县大溪镇镇公所。

1946年10月21日,蒋先生偕宋美龄第一次至台湾巡视。

1950年2月,蒋先生指示成立“大溪档案室”,由国防部军简二阶(同少将)参议许卓修主持整理及编案工作。经十一位职员四个月努力,完成检点、鉴别、分案、圈注、摘由、编订、登簿、校对工作。资料全案分为党务、政治、军事、中日战争、经济、财政、外交、国际、教育、交通、社会、“防共”、“剿匪”、特件等十四类。这批档案因收藏、整理地在大溪镇公所而得名“大溪档案”。

1953年8月,该档案主管单位转交为“总统府机要室”。

1979年7月,“大溪档案”迁至台北市阳明山“阳明书屋”,与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合署分室办公。

1981年10月“大溪档案室”改称“资料库”。

1995年2月,在历史学界的呼吁压力下,国民党秘书长吴伯雄交办“国史馆”接管“大溪档案”。

1996年底,“国史馆”本着“人民有知情权利”开放北伐战争档案。次年二月全宗开放,凡是台湾地区年满二十岁以上公民,及合法境外人士,只需填写“国史馆阅览档案申请表”,经核准后即可参阅,“国史馆”除提供档案原件外,还可提供微卷、电子影像及复印本等。但此外还有三类档案没解禁。

一、尚未满三十年档案;

二、涉及个人隐私资料;

三、涉及高度机密档案。

2017年1月,大溪档案约二十六万笔档案资料上网向任何人开放查阅。少部分密件需要到馆申请核准后方可阅览,但陆港澳人士只可上网阅览,无资格到馆申请调阅抄录或下载。因为这是民进党执政期间公布的新措施,一时间引来很多批评。我只能表示遗憾,就开放程度而言,对比之下没觉得有资格去批评他们。

一方面有声音批评民进党对陆港澳学者作出各种限制,但马上又有声音指责蔡英文这是为了打击国民党,故意释出很多密件,通过揭发蒋先生各种历史丑闻,救自己声望与选情……这到底是要民进党开放档案呢,还是不开放?

评论事情不能有立场没事非,实事求是说,民进党对历史档案态度一方面是依法管理、充分释放的开放态度。另一方面也有历史包袱与其无关,事不涉己。如此,当然可以装装开放姿势。

关于“大溪档案”内容介绍,历年来众说纷纭,前后不一。而最准确清册为许卓修先生呈周宏涛转呈蒋先生工作报告。

大溪档案整理室工作报告书

历年特种文件整编成案纲领系统表


石叟资料室

石叟资料室是陈诚所藏资料档案代号。

陈诚:1898—1965。字辞修,自号石叟。

辞修将军人品正直,待人赤诚,为官不贪不腐不滥权,生活上不嫖不赌不威福,获得我个人对他的尊敬。

陈诚将军

石叟资料室拍摄“共产党”资料目录

辞修将军早年受挚友邓演达影响,一生左倾,爱国爱民。三十年代,辞修将军在江西与红军作战时,开始收集整理红军各种资料,他当时下令:“任何在苏区得到文字资料,哪怕是一张纸,也要上缴。”

抗战期间,辞修将军持续一边收集八路军、新四军各种文献,一边整理个人工作资料,并将这些资料合称取名为《石叟丛书》。他后来在台湾强推土地改革,其中共产党理论,对他不无影响。

《石叟丛书》第一种“文电甲类”(上册)

《石叟丛书》分为文电、言论、专著、计划、传记、语录、杂著、附存等八大类,截至到辞修将军去世,一共编成七十二册,他去世后,其儿子陈履安又商请原编辑续编十二册,如此前后共编八十四册,约一千余万字。

上图为《石叟丛书》涉及共产党方面资料,本丛书大部分为苏维埃时期各种报刊、杂志资料。其中一部分资料在五六十年代,移交给内政部调查局资料室(荟庐档案)。

上图为辞修将军本人文件资料

辞修将军逝世四十后2005年,“国史馆”与其家属共同举办“陈辞修先生文物捐赠暨石叟丛书网上启用发表会”。据台湾媒体报道,这批文献史料包括1100余件文物,5600余件档案,17000张照片。

这些资料不但是研究辞修将军本人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中国近现代史重要史料,有专家学者甚至认为“石叟资料”与“大溪档案”具同等价值。

荟庐档案

台湾真正珍稀,鲜为人知资料是“荟庐档案”。所谓“荟庐档案”即是台法务部调查局特种资料室,法务部调查局前身即是大名鼎鼎“中统”。

国民党在大陆时期下辖情报机构,中统才是专业“反共”行家,原因其员工相当多是共产党叛变人员,这些人对于共产党地下工作组织活动非常熟悉。他们搞破坏,犹入自家门庭。因熟悉关键节点要害,往往一击得手,对某个地区中共地下组织进行毁灭性打击。

一九三五年红军长征后,时名为“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党务调查处”的中统,曾派工作组深入江西瑞金收集苏维埃来不及销毁的文字纸质资料。

中统在“反共”工作过程中,持续多年全面地收集有关共产党一切资料,并集中制作卡片目录进行分类整理。传说抗日战争“国共合作”期间,周恩来在重庆曾向该局负责人陈立夫要求归还本党部分文献,被陈婉拒。

据管理该资料负责人介绍,荟庐档案资料来源主要有四个历史阶段。

一、1927 —1949 年期间,从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调查科时期到中统局时期同中共斗争、战斗所获得之中共组织原始文件及各类宣传品、报刊、杂志、图片。

二、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 —1976 年),因大陆政治运动、文件管理松散,调查局曾派人深入大陆到废品站秘密捡漏,并在港澳地区设立工作组收集流入港澳各种资料。

三、1949 —1990 年代,台湾各大国安、情报、军情单位交换之情报资料以及侦查台共活动情资。

四、 1930 —1960 年代台湾执行书刊杂志管制、查禁所取得。

荟庐资料之一: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政治部编印《挺进歌选》。

荟庐资料之二:《特务工作的理论与实际》顾顺章,1933年8月,南京,京华出版社。

荟庐资料之三:《新小放牛》张自力编, 华中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印登。

作为珍稀藏品,荟庐档案室镇馆之宝是毛泽东手书诗一首:

雨里孤村雪里山,

看时容易画时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

多买朱砂画牡丹。

诗写赠《西行漫画》作者陈叔亮。据称可能是胡宗南部1947年攻占延安后收罗资料之一(陈叔亮(1901—1991.7),名寿颐,浙江黄岩人,著名书画家。1958年后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院长 )。

荟庐档案存放地方位于新店青潭溪畔,此地山清水秀。随着两岸关系转变,调查局职能任务已有所转变,1949 年以前特种文献在学术研究上之用途,慢慢高于其反共目的。因此过去神秘情治机关资料,在1980年代就开放部分书刊与文件给台籍学者查阅使用。

“外国学者”则必须另经调查局国际相关单位审核。惟因该局资料采取闭架式存放,须由接待人员协助调阅所需书、报刊资料。八十年代以来,几乎所有对中国感兴趣国家军方或安全情报机构,都曾派人到这里访问及研读资料。如美国、日本、南韩、印度、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我没搞明白他们来干什么,估计是抄小放牛歌谱回去学唱。

台湾还有其他更神秘未开放档案资料否? 当然有。如台北市基隆路调查局本部资料室代号“蔚庐”,军情局所藏军统资料代号“诚庐”、军校系列代号“憩庐”……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