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文件中的所有照片都来自互联网。如果有侵权,请与删除代表联系。)
(这篇文章共2600字,读完大约需要5分钟左右。)
在整个明朝276年和这个南明十八年的岁月里,只有朱一海没有称帝,被后世奉为皇帝的荣誉。(莎士比亚) (以英语发言)。
作为鲁肃王庶出的幼子,他原本没有青史留名的机遇。
当江山即将易主,华夏万劫不复之时,他毅然决然扛起大旗,书写了足以万古流芳的人生轨迹。
今天,我们继续说明帝,讲述明监国鲁王,朱以海的故事。
朱以海存世的唯一画像
- 鲁王这一支
细说朱以海之前,先介绍鲁王这一支系。
朱以海,大家注意第三个字,三点水。显然,五行属水的辈分与明光宗朱常洛平辈。换言之,朱以海是太祖朱元璋的10世孙。
明太祖朱元璋子女众多,后世繁荫,有子26人,女16人。
其中,第九子朱杞一岁余夭折,幼子朱楠一月夭折,另外24子皆成年封亲王。在当时的环境,也不得不说是医学的奇迹了。
1370年3月15日,朱元璋第十子出生,被命名为朱檀。1369年至1371年这三年,朱元璋迎来一个子女出生的小高潮,三年时间共得5子1女。
朱檀也颇受老父亲的疼爱,出生后一个半月,就被封为鲁王。1385年,15岁的朱檀就藩,外出至封地兖州府,下辖23个县,基本上包括了今山东省的南部。
朱檀的生母宁妃郭氏颇为受宠,马皇后1382年去世、李淑妃1385年去世,两位重量级人物相继离世后,宁妃郭氏实际执掌六宫事务,是当时宫中地位最尊贵的妃子;所谓子以母贵,朱檀生来受到命运的垂青,不足两个月大就被封为藩王。
朱檀好文能诗,谦恭下士,本来可以得到美名,可是他却迷信道教方士,服食金丹,毒发伤目。1390年1月,不满20岁的朱檀薨逝。朱元璋认为他误入歧途,荒诞不经,为其谥为“荒”,史称鲁荒王。所谓“恨铁不成钢”,所有的悲愤之情都在这个“荒”字里得以体现了吧。
按照祖制,鲁王这一支系的字谱为:
“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
1388年,朱檀唯一的儿子朱肇煇出生,朱肇煇有贤能,一生有子6人,享寿78周岁,直到重孙子辈的朱见深做皇帝的时候才去世,后代人丁兴旺,世代居住在兖州府。
1640年,朱以派上任成为第10任鲁王。
1642年,清军突击兖州府,兖州府落入女真人手中,鲁王朱以派自缢身亡,其长子朱弘㭕以及弟朱以洐、朱以江一并以身殉国。只剩下24岁的幼弟朱以海。与此同时,鲁王府也被清军洗劫一空。
1644年,守孝结束的朱以海被崇祯帝朱由检封为鲁王。受封鲁王仅4天之后,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朱以海随即南迁。
- 临危受命,宣布监国
弘光帝朱由崧南京即位后,命这位叔父鲁王朱以海镇守海防台州。顺便说一句,作为远房叔父的朱以海,比朱由崧还小11岁。
1645年,南京、杭州相继被清军攻破之后,弘光帝朱由崧被俘北上。郑遵谦、张国维、熊汝霖、方逢年等集体拥立鲁王朱以海在绍兴监国。
临危受命的朱以海,正式走上历史舞台的前台。
- 拜相立号,方逢年佐
根据《南明史》的记载,朱以海在1646年,拜方逢年为相,年号以“监国鲁元年”为称。
而根据清修《明史》的一些记载,称在绍兴的朱以海,不奉当时在福州称帝的唐王朱聿键的年号,以高官厚爵收买人心,也称朱聿键与朱以海屡起冲突而无法合作。
关于朱聿键的故事,我们后面会详述。
在1646年,拜方逢年为相之后,朱以海便以“监国”的身份,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号。
- 闽浙皆破,逃亡舟山
1646年,朱以海督战的浙江与朱聿键督战的福建相继被清兵攻破。在张名振、张煌言的帮助下,朱以海去往舟山,保全性命。
到达舟山后,朱以海再次协同张名振、张煌言、郑成功再次合力抗击清军。
由于郑成功的母亲来自于日本,郑氏本身也受到一些日本武力集团的影响,所以有历史记载,朱以海在舟山时,曾一度寻求日本的帮助。
- 联合郑氏,以求光复
在舟山抗争了五年,期间隆武帝朱聿键的势力集团已经遭到覆灭,朱以海利用舟山特殊的地理环境,还顽强地组织进行抗清运动,直到1651年。
当年八月,舟山陷落,被清军占领。朱以海随即再次迁移驻地,移居至金门。
此处根据清修明史的记载,称朱以海与郑成功郑经父子有了矛盾,其自去监国称号。
实际上,这从逻辑上去分析,很难自圆其说,彼时彼刻的朱以海与郑氏父子应该是合力而为更符合历史规律与当时的普遍认知。
- 无人服侍,蹊跷窒亡
1662年6月,永历帝朱由榔在云南遇害后,张煌言一度上书朱以海,要求朱以海“争取闽海勋镇,速正大号,以求正统”。
但是根据清修明史的记载,称朱以海得不到郑成功和郑经父子的支持而未成。并且称,郑成功将鲁王朱以海沉入海中杀死。
然而这并非事实,郑成功在朱以海去世之前便先走一步,难道鬼魂索命不成?
事实上,郑成功死后,朱以海一度无人服侍,没有一个监国王爷的架子,壬寅年十一月十三日(1662年12月23日)朱以海因哮喘痰卡在喉咙里窒息而亡,享年44岁,死因极为蹊跷。
- 虎父无犬子
朱以海有8子3女。
8子中,
长子朱弘柙,在兖州失陷后便下落不明;
次子朱弘枬,卒于南迁途中;
三子朱弘棅,兖州失陷后下落不明;
四子朱弘椮,以身殉国;
五子朱弘槻,以身殉国;
六子朱弘栋,以身殉国;
七子朱弘椇,抗清年间下落不明。
唯有第八子朱弘桓存活,其为朱以海之遗腹子,后来也是郑成功的女婿。
因为父亲朱以海并所有兄长皆殁,朱弘桓被诸臣推举为鲁王。
清军联合荷兰人在厦门击溃郑家军,金厦两岛就此沦陷。朱弘桓的大舅哥延平王郑经随即决定东迁,朱弘桓一并前往。直至1683年,朱弘桓并长子鲁王世子朱振烈、次子朱振勲、三子朱振熙与四子朱振照,随着郑经之子郑克塽一并降清,至此,鲁王封号被剥夺。
所谓虎父无犬子,朱以海的遗腹子延续鲁王称谓至1683年,也使鲁王系成为大明朝王位继承最长的支系。
- 当之无愧朱以海
是的,朱以海从未称帝。
但是进入后世修撰的明帝系列里,他当之无愧。
举着反对贼寇和外族入侵,他一直是一个象征,不称帝不代表他没有称帝的实力,当时称帝的隆武帝朱聿键他的父亲辈,此时站出来与这位叔父争夺江山对于恢复大明的旗号没有半点好处。
同时,后来另外一位称帝的永历帝朱由榔,虽说是朱以海的儿子辈,但是朱由榔是万历帝朱翊钧的孙子,其血统较之于朱以海更尊贵,所以这也便是朱以海一直不称帝的原因。
朱以海周围的人,都以朱以海为象征与核心,由此,朱以海列为明帝行列,他当之无愧。
当今,在金门民间,还有称鲁王朱以海为“蕃薯王”或“地瓜王”的说法。朱以海居金门时,由于岛上交通不便,米粮供应不及,朱以海便和岛上百姓一起金门土产蕃薯果腹,因此民间戏称他为“蕃薯王”或“地瓜王”。
朱以海驾崩后,其安葬在金门岛,1959年,其墓地被发现,得到重新修葺。一代反清旗帜性人物朱以海,安息在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