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王建国住海,明朝朱元璋10岁的孙子,也出生于明朝鲁王第十代,万里四十六年,自年以来,明朝是一个很想崩溃的国家,看着它破碎。
朱以海是鲁肃王朱寿镛的第五子,按照正常的继承情况,他只能得到一个郡王,任谁也难以想到他日后能够顺利当上鲁王。
而在这之前,朱以海也只是按部就班做好一个郡王该做的事情,直到崇祯十五年,清军入关劫掠,兖州也顺利被攻陷,朱以海的哥哥鲁安王朱以派自缢而亡,大量的鲁藩宗室不愿受辱便自杀身亡。
而朱以海没有这么做,他从死人堆了活了下来,并顺利地得到了朝廷的册封,让他成为了新的鲁王。
也正因为这样,朱以海对于清军那是充满了仇恨,恨不得将其全给杀了,然而没过多久,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大明王朝就这样亡了。
如此一来,朱以海只得拼命地往南跑,来到了今天的浙江台州,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国仇家恨一起报了。
而这个时候,大批的明朝旧臣在南京拥立了万历皇帝的孙子福王朱由崧为皇帝,建立了弘光政权。而朱以海则被顺势授予了驻守台州的任务。
而朱以海只不过是一个狼狈的南逃宗室,手中既没将又没兵,如何方能驻守台州,当地的官员自然也很难以服从他的命令,这让朱以海很生气。
一年后,弘光政权便在各种内斗中覆灭了,清军攻克了南军,弘光帝被俘。为了尽快能够汇集民心进行抗清大业,南明的张国维等官员,急需要另行拥立一位宗室成员来作为领袖。
在近支宗室死的死,逃的逃,尽数找不到的情况下,只能去找远旁宗室了,所以鲁王朱以海就这样成为了一个姣好人选,可对于他来说,当时很多人并不服气,所以为了平复大家的情绪,只能放弃称帝的念头,转而改称为监国。
朱以海虽然成功当上了监国,但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内忧外患的残破局面。自己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亲王,都是靠着手底下这般大臣的拥立方才当上这个监国的,如今要他去带领大家对抗清军,这无疑有点太过于强人所难了!
而且当时,另一支宗室成员,唐王一系的朱聿键在福州一带抢先称帝,改元隆武。这无疑让朱以海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因为朱聿键更早称帝,且地盘更大。
所以,当朱聿键派使者前来时,底下有不少大臣都在劝他退位归藩,承认朱聿键的正统地位。不得已之下,朱以海同意了,但不久后在张国维和熊汝霖等人的坚持下,又重新将朱以海给迎了回来。
如此一来,朱以海的绍兴政权,和朱聿键的隆武政权便爆发了矛盾。此后朱以海和朱聿键并没有联合起来讨伐更为强大的清军,而是互相进行来高强度的对抗,这种内讧严重削弱了原本就并不强大的抗清力量。
顺治三年,清朝派大军前来讨伐浙江,绍兴政权不堪一击,全面崩溃,朱以海被迫再度逃亡,一路乘船逃到了海外,其家眷被清军抓住并加以威胁,但朱以海不予理会,坚决不肯投降。
绍兴政权一没,隆武政权也就没有了依靠,迅速地被清军给攻灭,朱聿键本人直接被杀害,而此时成功逃脱的朱以海再一次成为了江浙一带的抗清领袖。
这一次他吸取了教训,积极同盘踞在西南的永历政权练习,避免了同室操戈!他以中兴大明为旗号,吸引了大多数浙江和福建官民的支持,同时趁着清军主力北撤的时机,收复了福建大部分地区,给人看到了复兴的希望。
但很快南明政权内讧的传统再度出现,自隆武政权覆灭后,郑芝龙便投降了清军,但他的侄子郑彩并不愿意投降,便转而投靠了朱以海,且在随后的抗清中立下了不少功劳。
然而渐渐地,郑彩产生了想要架空朱以海的想法,擅自杀害大学士熊汝霖,逼死郑遵谦,将大权独揽。
朱以海见到已经好转的队伍又再一次内乱起来,不免痛心疾首,当即想要跳河,幸好被左右给强行拦了下来。此事之后,郑彩依旧在疯狂排挤那些反对自己的大臣,内讧依旧还在继续。
很快,清军再一次行动,经过内斗的鲁王政权实力大为削弱,被一触即溃,好不容易打来的土地,又再一次丢了回去。
朱以海再度逃跑,这一次只能跑到海上去居住,强力打下舟山,才让自己有了一块立足之地。
但不久之后,清军又打来,小小舟山无法自守,朱以海只能一路逃到郑成功的地盘厦门去。
郑成功是隆武帝的心腹重臣,朱以海来到他的地盘之后,多次向其示好,企图让其为自己所用,一同复兴大明。
郑成功一直都在致力于复兴大明,但他绝不愿意臣服于朱以海,双方由此爆发矛盾,熟悉的内讧又开始了。
不过此时的朱以海没有任何实力和资本,可供讨价还价的,万般无奈之下,他自愿去掉自己监国的头衔,以获得郑成功的庇护,暂居在天门。
顺治十八年,永历帝朱由榔被杀,南明政权至此悉数覆灭,而此时有上希望郑成功能够将朱以海给抬出来,让其再度成为抗清的精神领袖。
可郑成功死活不同意,由此朱以海只能彻底断了念想。在郑成功死前,朱以海的小日子还过得可以,但在其死后,由其长子郑经继位之后,彻底断了朱以海的供奉。
为求生存,朱以海只能自谋生路,当时金门地区没有稻米,朱以海不得已只能吃贫民才会食用番薯,由此被世人戏称为番薯王!
朱以海始终坚持抗清,直到康熙元年十一月十三日才在金门病逝,在南明的诸多宗室中,算是表现比较好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