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赏月,重阳品国画
季节变得更加容易,徐州始终如一地持续。
在2021重阳节到来之前,
各位,郎粉们,请和小编一起回顾10月前。
郎州中秋节时酒席的基地和妙处
不管是天上的明月
还是山里的金菊?
闪闪发光
印象深刻
这光
洞穴里的陈酿中可以看到。
在不朽的施行中也能找到
“记忆”
采油/照片
回顾2010年,我还没有退休,仍然是豪爽的军人。
那一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诗歌组别的四位获奖者应郎酒之邀,来到二郎滩,李明政书记陪着我们赤脚去赤水河中捡石头,捡到了很好看的石头。雷平阳出了个主意,说把最好看的石头作为奖励,设一个郎酒厂的奖,还写了奖状,发愿要铭记在心。当时只是说说而已,随着时间推移,我们渐渐地忘记了我们曾经到过这儿,可这片土地记住了我们。
那年来郎酒后,明政书记一有机会就约大家碰面,这是其一;这次再度来到郎酒,有两位郎酒人一下就叫出我的名字,这是其二,这让我感到心惊。我们忘记了去过这片土地,但是这片土地记住了我们,这大概就是这片土地的灵性和记忆。我对郎酒充满敬意。
诗人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刘立云
「境界」
徐凯/摄
酒是很好的产物,不仅让人从简单朴素的状态进入有话讲的状态,而且在中国文化中,酒引申出青铜器、陶器、诗词……
酒是很了不得的,是很好的开路先锋。 我是2012年和许多文坛大家来郎酒的。那一次喝郎酒就觉得好喝,因为美酒河的缘故,再加之同行者间气味相投,那一次喝了很多。
十年后再来郎酒,我试了一下觉得还是能喝的。也许现在老年的我能品得出另一个境界。
小说家
山西省作协副主席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葛水平
「亲切」
徐凯/摄
我第一次来郎酒。从辽宁到泸州,从东北到西南,对比鲜明。飞机一进入四川,如果说心里有一种归属感,那言重了;却是一种真实的亲切。
有幸参观了郎酒合江华艺,目力所及,皆是瓶子传送运转,成型着色。郎酒把容纳酒的器具和酒完美结合,超乎想象。
赤水河谷的地貌,要说起来并不困难,温度湿度等可以言说。但酒与文化的复杂关系,一言难尽。其中最寻常也最好的关系,莫过于人和酒的相伴相行。
诗人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林雪
「热烈」
我相对来说喝得少,确实不善饮,因此酒的好处,只能在短暂的微醺中领会。酒和诗歌共通于情绪情感的热烈,两者都兼具太阳神和酒神的情绪。
寓言性来看待的话,两者完成的过程也很相似。诗歌利用生活中的细节、事件、情感等等,酒也是如此,利用粮食、水,经历一系列复杂而均衡的变动,完成酿造。
诗歌与酒还有共通的回馈生活的方式,二者同样作用于神经末梢,触发读者和饮者勾连的情感。
小说家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李浩
「重生」
这也是我第一次到郎酒。参观了合江华艺后,不得不感叹从原材料选取到成型、上釉,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科技与工匠精神。
好比上了一堂写作课,每道工序中渗透的专注,是每个写作者都需要的东西。酒本身就是一种容器,肉体消失后,酒能赋予重生的机会。
诗人
『三峡文学』主编
毛子(余庆)
「杜子春」
酒和人或许是一种高质量的伴侣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许是比夫妻更靠谱的关系。
郎酒是我的酒精启蒙,第一次来郎酒是2017年4月,到了天宝洞,感慨那个地方是「酒徒」们需要磕着长头进去。这让人不由想起杜子春的故事:进宝洞前是个小鲜肉,出来时已是白发翁。
诗人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戴潍娜
「成就」
唐茜/摄
诗酒不分家。杨慎讲「一杯浊酒喜相逢」,司马相如当街卖酒,可以说,四川的酒成就了四川的诗文。
以酒读诗,可以感受到诗歌的微妙;同样,写作前先喝郎酒,亦可激发诗意。
诗人
『作品』杂志副社长
郑小琼
「合衬」
一般饭店是不让看后厨的。我们今天有机会参观了郎酒合江华艺,就像参观了郎酒的后厨,可谓「金玉其外,琼浆其中」。只有这么好的酒才配得上这么好的瓶子。
80后代表诗人
张二棍
(张常春)
「兼有」
△任泓霖/摄
去年第一次来,但是缘分很早。最早喝红花郎,一入酱酒深似海。一旦开始喜欢酱酒,就不会喜欢其他香型白酒。
郎酒不光做酱酒,还做浓香和兼香。中国白酒中浓香和酱香较受欢迎,郎酒则做到了兼而有之。
诗人
成都市作家协会主席
熊焱
中秋余音 陶冶形骸
重阳大典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