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末,毛主席的最后一个春节!
整个国家春节晚餐的时候,他身边没有家人,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在照顾他。(莎士比亚)。
饭后,他听着远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吩咐工作人员:你们年轻人,也放点炮竹吧,你们也要过过节的。殊不知,到底是谁想过节,想念家人了。
李敏在作品《我的爸爸毛泽东》中写下:
“爸爸晚年的生活是孤苦的。爸爸的内心是孤独、寂寞的;爸爸的内心也是很矛盾、很复杂的;爸爸像所有的普普通通的老人一样,易怀旧、易忆往事;同样是喜欢有自己的儿女亲人在他的周围,希望度一个欢快的晚年,但又因为国事、家事的缠身,使得爸爸的内心感到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无名的苦恼和烦躁。”
毛主席众多子女当中,不常见到父亲的当数李敏和毛岸青。毛岸青因为身体不好一直在外留学,而李敏则主要因为某些特殊不能陪伴父亲身边。
虽难以相见,但是众多孩子中,最理解毛主席的人可能就是李敏了。
李敏没来得及尽孝,父亲就走了
李敏在家默默等待中央办公厅的消息,她几乎如坐针毡。她这几天吃不下饭也睡不好觉,一心只想着病床上父亲毛主席的身体状况。
在焦急中等待了几天后,这天终于接到了电话。可是电话那头什么也没说只是通知让她过去看一看父亲。
李敏以为父亲已经好转了,想见她。于是迫不及待地出门坐上中央办公厅安排在外等候的汽车,这辆车将会把她送往中南海,毛主席的身边。
在驶往中南海的车中,她心里想的都是盼望着父亲能够转危为安。她非常懊悔和自责,一直以来没有陪伴在父亲的身边,并且自父亲晚年以来,他们只见过三次面。
她想尽一直以来迟到的孝心,以后的日子里,能够侍候在父亲的身边。
可是没想到来到父亲的床边,他已经紧闭双眼,溘然长逝。
毛主席板板正正地躺在床上,他的鼻子上一直以来戴的呼吸机已经被去掉了。
他的身上披着标有中国共产党标志的党旗,鲜红的颜色显得庄严肃穆。毛主席闭着双眼,面孔慈祥,像是稳稳地睡去一般。
这一天就是1976年9月9日,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于凌晨溘然长逝,引起全国上下悲痛一片。
望着一动不动的父亲李敏崩溃了,再也不顾及任何形象。对父亲的爱和敬重,懊悔,自责,后悔等多种感情参杂在一起,她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
得知消息后,全国上下的爱国人士都纷纷赶来北京,自发组织起来为毛主席送行。
工作人员安排子女必须在灵位守孝,但是李敏压抑不住自己内心的悲痛,坚持要亲自的送一送父亲。于是,她加入了送行队伍中,并走在送行队伍的最前排为父亲送别。
送行的场面是浩浩荡荡的,每个人都在哽咽选择大哭,哗然一片。但是队伍为首的李敏却沉默地低着头,看不出有任何表情,她仿佛陷入了沉思。
因为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她和父亲只见过三次面,还来不及尽孝,从此就和父亲永别了。
李敏与父亲的所有的回忆,一下子全部涌到了她的脑子中。
一、李敏的回忆:与父亲只见面三次
第一次,李敏和父亲见面是在陈毅将军的追悼会上。
在追悼会进行过程中,李敏远远的就看到毛主席,他被一群人簇拥着。
望着伟大的父亲他是那么的陌生,又是那么的亲近。复杂的感情充斥着她的脑海,她不敢贸然前去向父亲打招呼。
原因是很久没有见过父亲了有些许的陌生。
可能是因为李敏的对父亲渴望的眼光过于热切,毛主席鬼使神差的转头便看到了大女儿李敏。
毛主席非常的高兴,他没有作出任何思考,慢慢地走到女儿李敏的身边。毛主席紧紧拉着李敏的手,然后把李敏的手紧紧握在手里。
毛主席带着点儿埋怨的说:娇娇,怎么不来看一看爸爸呢?爸爸很想你,你能不能以后经常来看一看爸爸。
这时的毛主席像一个小孩子,单纯地想让女儿常回家,看一看他这个老人。
在李敏的印象中,父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人,而此刻,父亲的话语中叫着她的乳名还带着一点的撒娇的语气,让李敏有一些恍惚。
李敏回想起以前的时光,虽然父亲总是忙,自己也不常陪在身边,但是和父亲毕竟血浓于水,感情还是非常的好的。
1963年李敏和老公儿子一家人从毛主席的身边搬走就再也不能经常见到父亲了。
当时他们搬走的时候,毛主席非常的不舍。但是懂事的李敏,又不想父亲因为这些家庭琐事而影响了工作,于是举家离开了中南海。
李敏从内心深处其实是只想要一个普普通通能够陪伴着她的爸爸。但是她深深明白,这是非常自私的想法。
父亲不只是自己的父亲,也是全天下老百姓的主席,为人民服务是父亲的远大理想。李敏在内心深处永远理解和支持父亲。
第二次,她和父亲见面,是因为她接到了堂弟毛远新的电话,通知她赶快回去,父亲的病情严重了。
挂了电话之后,李敏直接起身叫车回北京看父亲。
毛主席的身体不好的消息,她其实是一直心里头都知道的。她非常想能够得到一个机会,去父亲身边照顾。
一般女儿想见爸爸的话,那是多么容易的事情啊。因为父亲的地位特殊,他们的见面就会很难。
李敏哭了一路,红着眼眶奔跑着来到父亲的门口。
她远远的看着病床上刚抢救过来虚弱的父亲,她想哭,但是又不敢出声打扰,只能死死憋住。
看了父亲不足一分钟,就需要离开了。
这也是让李敏在以后的日子,非常后悔的一件事,她非常后悔没有坚持留在父亲的身边,一直照顾他,陪他走完人生的最后的一个阶段,让父亲毛主席能够享受到天伦之乐。
于是,第二次见面就这么草草地结束了。
第三次见面是在1976年,毛主席的病情空前恶化。
自从第二次见面之后,李敏心中一直都在担心着父亲的身体状况,每日为父亲祈祷,希望父亲能够好转,长命百岁。
李敏一直在积极向中央提出申请,希望能够再见父亲,但是这些申请都被拒绝了。
毛主席已经好几次陷入昏迷了,李敏终于通过申请能够看一看病危中的父亲。
李敏来到父亲的病床前,一步一个脚印靠近父亲,眼眶已经被充斥着眼泪给模糊了,脑袋因为长期哭嗡嗡的。她仿佛在做梦一般,李敏不敢相信伟大的父亲竟然有这样虚弱的一面。
来到毛主席的病床前李敏一直在不断地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不想让父亲看到她现在悲痛的样子而难过。
李敏轻轻地握住父亲冰冷的手,嘴巴支支吾吾地叫一声“爸爸”。
毛主席听到女儿的声音,缓缓地睁开了眼。他明明看起来那么的虚弱,在女儿面前还硬撑着坚强。
毛主席尽量张口呼唤“娇娇,你来看我了?”
李敏很感动,不管她年纪多大,父亲仍然叫着自己的乳名。
毛主席见女儿没说话又接着说:“你怎么平时不来看看我呀,我很想你啊。”
此时的李敏已经无声地哭泣。
毛主席又问她:“娇娇,你现在多少岁了?”
李敏忍着哽咽回答:“39岁”
毛主席已经很虚弱了,声音减弱,仍然硬生生挤出来一个微笑,轻轻拍着李敏的手说到:“不对呀,怎么39,还把自己说老了一岁,你不是刚38岁啊!”
李敏再也忍不住她的哭声了,父亲如此的状态下,还能够清楚记住自己的生日和自己的年龄。
李敏小时候,经常因为不知道父亲是谁而误以为没有父亲,长大了遇见父亲,心里还有些埋怨父亲对自己的忽视。原来,虽然父亲嘴上不说,但是一直把她记在心里啊!
毛主席和李敏的交谈提了很大的劲,但是他太虚弱了,他闭上了眼睛想要休息一会儿。工作人员见到这样的状态,便想要请李敏离开。
李敏也理解父亲,不舍地松开了父亲的手。
在李敏离开之前,毛主席给她比了个“ok”的手势。并且嘴里小声说出一句话,但是他太虚弱了,发不出来声音,李敏根本没有听清楚说的什么。
毛主席又说了一次,工作人员侧耳倾听,也没有听出来他要说的内容。
为了不打扰毛主席的休息,李敏便不再强求,想着等父亲身体好转得时候再告诉她到底想说什么。
这第三次见面的一别,就是真正的永别了,李敏一直保留着这个遗憾。
毛主席其实是一直充满着父爱的,天下没有父母是不爱自己子女的。但是因为个人身份非常特殊,他担心子女留在他的身边会招来祸端,所以他只能甘心忍受和子女们分开的寂寞孤独。
李敏的母亲贺子珍是非常了解毛主席的,他们不仅是相互爱慕,并且是一起度过峥嵘岁月的战友。
她经常告诉女儿李敏,希望李敏能够代替她多多陪陪毛主席,毛主席也是一个人,一位父亲,一位丈夫,他也需要爱和家人的陪伴。
毛主席在最后一次和女儿李敏见面时,特地做出来的“ok”手势一直是一个谜,李敏一直想不通父亲的用意到底是什么。
他当时可能在嘱咐李敏:“娇娇啊,我不在了,你一定要照顾好你妈妈”。
贺子珍和毛主席结婚十年,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最后只剩下李敏这一个孩子。
毛主席和贺子珍是在井冈山认识的,当年贺子珍18岁,她才气过人,是井冈山的第一位女党员。
得知了杨开慧被迫害的消息后,毛主席伤心欲绝。贺子珍被安排成毛主席的助手,不断地安慰毛主席。
两个人相互配合,经过一次次的战斗,渐渐地形成了革命友谊。
婚后两人共进共退,在战斗生活中苦中作乐,他们的爱情参杂了深厚的志同道合的革命情谊。
在一次反围剿战争中,贺子珍在炮火中护送绝密文件时,不幸被敌方的炮火给击中,当时就晕了过去。
还有一次在长征的过程中,敌人的飞机炸弹对红军的队伍展开了猛烈的偷袭,很多红军都受伤了。
眼看着又一发炸弹即将落到红军同志的身上,贺子珍当时不顾自身的安全,来不及考虑直接扑到了伤员的身上,保护住伤员。
结果在炸弹炸的时候,飞出来的铁片,直接戳进贺子珍的身体里,多达17处。
这些铁片因为没有及时的医疗处理,深深地嵌在了贺子珍的身体里,给贺子珍留下了一辈子的病痛。
贺子珍经常受伤,有时候毛主席既心疼又开玩笑的说,每次得不到你的消息的时候,我都准备给你开一场追悼会了。
后来贺子珍选择在苏联学习和生活。
贺子珍带着李敏在苏联生活时,贺子珍还有许多自己的事情要忙,所以贺子珍只能把李敏送去国际儿童院成长和学习。
当时杨开慧的两个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也在苏联,贺子珍与他们取得联系。
幼儿时候的李敏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会给他们看毛主席的画像,而且会讲毛主席的传奇事迹。李敏一直以为,毛主席只是一个跟自己毫无瓜葛的伟人。
直到有一天,李敏和毛岸青在讨论父亲这个话题的时候。毛岸青告诉李敏,他们的父亲都是毛主席。天真的李敏当时以为他在开玩笑,她不相信她的父亲是她最钦佩的伟人。
到了李敏读小学的时候,贺子珍准备把她送回中国,李敏非常的天真,仍然不相信自己的父亲是毛主席。
李敏想要给毛主席写信问一问他到底是不是自己的父亲,便在母亲的鼓励下拿起纸笔用俄文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信中李敏直接问他说:您是不是我的爸爸,我一直在苏联,所以没有见过你,我想回到你的身边,请回答我。
收到女儿写的信后,毛主席非常的激动,看着歪歪扭扭的俄文,毛主席热泪盈眶。毛主席赶忙回信,并特别贴心地让翻译官帮她翻译成俄国文发出去:
娇娇,你是我的亲生女儿。爸爸非常想让你来到我的身边。虽然我们一直没有见面,但是我非常喜欢你。爸爸已经让人去东北接你了,赶快回到爸爸身边吧。
毛主席一生最大的遗憾可能就是他的家人了。
毛主席为我们国家创造很好的基础,让民族复兴成为可能,一辈子披荆斩棘,为中国带来“中国自信”,他始终以怜悯和慈爱的心践行着“为人民服务”。
可是他保护了全中国,却没有保护好他的子女们。
我们现在努力生活,是不是都是为了给子女创造一个比较好的生活条件?
但是,毛主席为了让人民和国家,承担了为人父者最大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