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第一瓶通过降度技术所生产低度白酒的缔造者,张弓酒厂的攻关之路始于1971年。
当时,张弓的规模和科技实力在中国酒行业并不突出。之所以能成功,和时任张弓酒厂厂长、总工程师郭宗武4年上百次试验和“横下一条心将这件事干成”的韧劲密切相关。
▲郭宗武
“试验最初很不顺利,高度白酒加浆降度后酒体浑浊厉害,当时科技仪器很少,更多只能用‘土法’人工测试。放在一般人很多就放弃了,我姥爷不信邪非要把这事干成。”
郭宗武之孙郭广阔告诉我们,“直到发现冷冻后,可以通过脱脂法将白色颗粒和白色絮状物过滤,并在冻库大规模试验成功,才找到解决之道。”
就在郭宗武不断试验各种方法时,五粮液也在尝试如何攻克低度白酒技术难关。
传统五粮液的酒度是60度,而国外酒度通常都在40度左右或以下。
1972年,湖北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提出,希望五粮液能降低出口酒的度数,更好地满足外商需求。
接到要求后,五粮液立即组织科研试验。然而经过6年探索,依然没有满意的结果。
直到1978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来四川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
当时五粮液化验分析及技术专题负责人刘沛龙(后任五粮液总工程师)运用0.618法,对酒度和温度进行试验,最终优选出38度和35度两个最佳度数,以及-3℃这一最佳冷冻过滤温度[3]。
后来刘沛龙将38度改成39度,口感更为醇净甘爽。直到今天,39度五粮液依然是五粮液极具竞争力的主打产品之一。
随着白酒降度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低度酒热潮也随之兴起。
在1979年大连举办的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双沟酒厂出品的39度双沟特液被评为中国唯一低度优质酒,打破了以往国优品牌都是高度白酒的局面,其他白酒品牌也纷纷推出低度酒。
而真正让低度酒热在全行业普及的,则是1987年召开的“贵阳会议”。
在这次全国酿酒工业增产节约工作会议上,国家多部门首次提出,中国酒业要从“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粮食酒向果类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以优质、低度、多品种为产业发展方针。
随后,中国低度白酒研发和生产迎来全面繁荣。
1988年,原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酿酒所所长、名优酒研究中心主任李大和正在四川仙潭酒厂开展白酒科研。
为了响应“四个转变”,四川省轻工厅给该所下达了提高仙潭大曲质量的任务,李大和团队承担了这一项目。
他们在提高原酒和调味酒质量的基础上,成功研发出一批38度仙潭大曲酒,在1989年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获得了国家优质酒称号。
在这届评酒会上,除了对上届国家名优白酒采用复查确认,对该产品的降度酒及低度酒,经纵向和横向对比,质量优良者予以确认为系列酒。
最终获奖的17种国家名酒中,有15种包括降度和低度白酒。
如39度五粮液、38度泸州老窖特曲、38度洋河大曲、38度剑南春、39度西凤等,低度和降度白酒由此成为一种趋势。
低度酒的新时代
再过两个月,《白酒工业术语》和《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两个新国家标准,就将正式实施。
根据新国标,浓香型白酒将以40度为界划分高度和低度,酱香、清香、兼香、特香等香型,依然以45度作为高低度白酒分界。
江南大学副校长徐岩教授告诉我们,按照新国标针对低度浓香白酒的新口径,浓香低度白酒占据市场份额巨大。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等低度浓香品牌全国畅销,市场表现最为突出。
以茅台、郎酒为代表的酱香和汾酒为代表的清香低度酒,份额有待提升,近年酒企也进行了很多产品和市场培育。
▲1986年茅台首次推出39度茅台酒 图/中国酒文化城
来自中国酒业协会的数据则显示,截至2017年,50度以下的降度白酒和低度白酒已占白酒消费市场的90%以上,42度以下白酒占据50%的市场份额。
而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低度白酒占白酒市场份额还不到1%。
半个世纪以来,低度白酒从艰难启动研制,一路成长为白酒消费的半壁江山。
如果说早期是为了节约粮食、出口换外汇,当下及未来更多是出于健康饮酒的新时代要求。
从酒度上看,威士忌、白兰地等蒸馏酒的酒度多为37度~43度,日本烧酒为20度~30度。
我国白酒经过半个世纪发展,平均酒度达到45度左右,但和国外蒸馏酒相比仍然较高。
同时,伴随着年轻消费者成为饮酒主力,饮料酒中啤酒、黄酒、果露酒等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低度酒更容易得到年轻人接受。
如日本烧酌在25度左右,饮酒时多加水果细酌慢饮。欧美人均年消费酒量是国人3~5倍,但并没有造成大的社会问题,这与其饮酒方式慢饮、少饮、饮时加冰等有关。
如何倡导健康生活、科学饮酒,白酒降度是一条可行路径。
业内人士陈兵(化名)还认为,低度白酒研制成功以来,对基础酒生产技术、勾调技术、后处理技术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催生了相关产业,如过滤设备、水处理设备、吸附介质产业等。
目前这些产业年产值可达数十亿元,这些技术和装备的升级,又促进了低度白酒的发展。可以说,低度白酒的兴起,对白酒产业整体升级也起到助推作用。
如今距离中国第一瓶低度白酒研制已过去半个世纪,低度白酒的科研之路却仍未终结。
国家白酒评委、四川川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黄志瑜告诉我们,白酒企业在解决降度和酒体浑浊技术层面问题已不大,但低度白酒的优级品率仍有待提升。
他认为,40度以下的低度白酒在生产工艺、风味保持等方面难度更大,优质低度白酒更为稀缺。
知名白酒专家、源坤教育创始人钟杰也表示,低度白酒新陈代谢容易,更适合年轻人和不同群体在多个场景饮用,未来具备广阔空间。但在生产上,要始终坚持“低而不淡”,这需要酒企持续不断提升工艺技术水平。
2022年1月10日,国家工信部发文提出,针对年轻消费群体、国外消费群体,发展多样化、时尚化、个性化、低度化白酒产品。
国家主管部门发文倡导发展低度白酒,并不多见,于是让人再次联想起1987年的“贵阳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