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1864~1957),名字胡安,湖北锡山人,简称白石。别号有很多树人、浮萍、三百石人富豪、杏坞平民、茶山翁等。
木人是指他曾做过木匠;寄萍是说自己远离家乡,像水上的浮萍一样过着飘泊、寄旅的生活。三百石印富翁是指自己刻了300方自用的石印,堪称富翁(精神的富翁)。杏子坞老民是说自己是故乡小村杏子坞的老农民。借山翁是记述到中年时还住着典租来的房屋。他还有许多类似的名号,每个名号都记述着他的一段生活,表达着他的一种身世或人生感叹,声明着自己的一种做人的态度。《牵牛花》87岁时作 纸本 设色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收藏
中国的名画家,大都出生在书香门第或稍有钱财的家庭,齐白石则出生在湖南湘潭县一个小山村的贫苦农家,小时因为家中太穷,只跟着外祖父读了半年多的村馆,然后就学木匠,走乡串户,给人做雕花家具。27岁始正式拜师学习绘画。他先学画民间神像,然后学画肖像,继而又学画山水、花鸟和人物。40岁前未走出过湘潭地区,40岁后六出六归,游历了中国南北各地,临摹观赏了徐渭、八大山人、扬州画派等明清画家的作品。1918年避兵匪定居北京。初到北京时,他的乡下人气质和粗朴的言谈举止,备受“有教养”者的嘲笑;他摹仿八大山人冷逸画风的作品也不受收藏者的欢迎。北京的名画家,只有陈师曾赏识他的才华,但不赞成他对古人的摹仿,遂劝他自创一格。齐白石听了陈师曾的话,闭门变法,历经10年而大成,自谓为“衰年变法”。
《西城三怪图》 齐白石 1926年作 纸本 设色 中国美术馆收藏
齐白石的绘画题材极广泛,前人能画的他画,前人没画过的他也画。他的人物画多以古代人物和儿童为题,形象简练,具有诙谐与幽默意味。所画山水多以家乡和桂林风光入画,用笔粗阔雄健,画风朴实,富于生活情趣,具有亲切感。花鸟画是他最为人称道的题材,他既能画笔法精简、水墨淋漓的大写意,又精于极为工细的草虫。总之齐白石的绘画融民间趣味与文人趣味于一炉,创造了雅俗共赏的新型中国绘画。
《八虾图》齐白石 1949年作 纸本 水墨 中国美术馆收藏
齐白石所画的虾早被国人传为美谈,几乎是妇孺皆知。《八虾图》便是他晚年之作,精确地捕捉到了群虾的神韵。这得力于他数十年背摹默写虾的绝技,把虾转瞬即逝的动势表现得惟妙惟肖,画面8只虾运笔清劲利落,用墨精致,具有飘逸含蓄的节奏感。
《牧童》 齐白石
齐白石所画的虾,又具有强烈的个性,独辟蹊径,画面追求“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境界,别具匠心,意味无穷,发人遐思。画中虾群游水戏嬉,姿态各异,自由自在,极得悠然之趣。齐白石创作生涯中最具特色的是以虾为题材的作品,而每幅作品中很少画有超过8只虾的,而此画例外。他把虾的本性和特性表现得十分生动传神,深得表现鱼虾妙趣之法,再加上他颇富个性和功力的书法、奇绝飘逸的金石印章,此画具有非凡表现力。
蕉楼 齐白石
与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等不同,齐白石不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画家,其作品也不属于画工画的范畴。他的成功之处在于,在由文人画统治了数百年的中国画领域,他以一个农夫的质朴之情,以一颗率直天真的童子之心,运老辣生涩的文人之笔,开创出文人画坛或画,工画领域都前所未有的境界,得到了传统文人阶层与广大平民百姓的交口称誉。
《溪水小桥》 齐白石
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优良传统,齐白石运用此种方法创作出《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绝世佳作。此图是齐白石91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诗句是由老舍指定的,这确实是个难题。画面上没有蛙,而观众有如闻蛙声之感,这是绝妙之至的构思。据说齐白石整整想了两夜,后来从诗句规定的“出山泉”3字得到了启示,就在“泉”上作文章。于是齐白石没有画蛙,而是在那4尺长的立轴上,画两山峡谷间泉水汨汨地自远处来,几只活泼的小蝌蚪在湍急的水流中欢快地游动着。人们见到有鳃有尾巴的蝌蚪离开了水的源头,告别了它们的妈妈,自然会想到蛙和蛙的叫声,似乎那蛙声随着水声由远而近······
《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
不倒翁是一种儿童玩具,泥质涂色,中空、下重上轻,按倒它还会自动起来。民间艺人常常把不倒翁做成类似戏曲舞台上的丑官模样,借以嘲笑官僚们的腐败无能。齐白石根据玩具不倒翁加以变化,创造出一种风格化的、充满诙谐感的丑角形象。这一幅《不倒翁》作于他92岁时,画背侧面,歪戴官帽,怀抱扇子,眼睛上涂着一块白色(这是舞台上小丑的标志)。
《不倒翁》 齐白石 1953年 93岁时作 纸本 设色 中国美术馆收藏
画上题道:“能供儿戏此翁乖,打倒休扶再起来。头上齐眉纱帽黑,虽无肝胆有官阶。”“无肝胆”即无人性,这种无人性的东西却有官阶,岂不是可笑、可恶的事!诗画相配,充满了讽刺性和幽默感。
《藤萝》齐白石 1924年作 纸本 设色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收藏
《不肯伤廉图》齐白石 约1940年作 纸本 设色
齐白石一生颂美自然、生命与和平,呼唤人类良知。1955年,他获得国际和平奖金,1962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