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雒邑】专题雒邑是否曾居西周京都之位?

镇子做过徐州的都城吗?史学及教科书的答案是否定的,没有!当时国家都只有风号,并没有警景!但是最近一些反对者认为,至少在周星王时期,国道搬到了邑,这是基于“霍尊”铭文和所谓的文献“互证”吗?我在头条《何尊里的“中国”究竟指哪里?》有详细的论证,这里不赘述。

下面就质疑者给出的所谓“证据”,作一些简单的回应。

他们认为,典籍和洛阳出土的器物铭文里有“京宫”“康宫”“京室”等词,可作雒邑曾为西周国都的明证。是否如此,下面我们逐一论证。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先秦和秦汉以后的文化是不尽相同的,我们不能完全拿对后面的认知去解读以前东西。

他们说“京宫”就是京城的王宫,京城既国都。而《说文解字》里说:“京者,大也,人所为绝高丘也”。《诗经·文王之什·下武》:“王配于京”。可见,单独的京,仅是王的像征,并无具体所指。宫,是大的房子,《说文解字》:“宫”者,室也,既宗庙。比如《诗经·召南·采蘩》:“于以用之?公侯之宫”,这里的宫,就是宗庙的意思。这个我们还可以从“令方彝”铭文:“乙酉,用牲于康宫”得到印证。既然康宫是祭祀的场所,那么就只会是康庙,质疑者认为康宫为康王的宫殿是站不住脚的。弄清楚这两字的含义,再看“京宫”一词,就是“已故王之庙、宗庙”之意,康宫也既“康之庙”。 “宫”字,是到了秦以后才专指帝王的居所,如:皇宫;宫殿等。室,《说文解字》:“室者,房也”,也既宗庙之意。《度邑解》:王曰:“旦,予克致天之明命,定天保,依天室”,天室,就是祭祀天帝和祖宗的神庙。所以“京室”一词,也是王庙之意。

由上述分析我们知道,虽然“京宫,康宫,京室”这样的词汇,在洛阳方面也有出现,但当时并不指王宫。《诗经·文王有声》:“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皇王烝哉!”可见,当时周天子在镐京的离宫,叫做“辟雍”。像京宫、京室、康宫这样的词汇,在关中也有出现,进一步印证其确非天子办公的居所,天子总不可能两地来回跑。而宗庙则没有限制。宗周镐京有周庙自不用说,由于周公留守雒邑,他作为先王之后,又是诸侯,怎能不祭祖?所以雒邑有周庙就是合情合理而且很普通的事情。这是成王没有迁都雒邑的第一个理由。

上面说过,单独的京只是王的象征,只有与地名相配,才表示国都,如“镐京”。这也是天子威仪和德行的体现。《诗经··文王有声》:“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由于青铜器铭文必须炼字,我们所见一般对镐京仅简作“镐”、或“周”,既宗周。相比之下反观雒邑,无论是器物铭文还是其他任何文献,我们从中都找不出“雒京”一词的铁证。这是成王没迁都雒邑的第二个理由。

据《尚书·雒诰》明确记载,雒邑建成后,成王托付周公留守,他自己返回镐京当政国家,后来就再没出现成王在雒邑的活动记录。包括其子康王乃至西周所有的王,也都没有都雒邑的记录。直到西周末年,才有平王东迁一事。这中间是否有迁都雒邑后又迁回镐京的可能呢?我想断无此事!如此大事史官却从未记录过,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西周根本就没有迁都过雒邑。这是西周未迁都的第三个理由。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