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不太会喝酒,但可以勉强喝两口。但是82岁的老人从来没有喝过太好的酒。
也许因为地位、也许因为金钱。地位低微没有人请,金钱太少没有多余的钱去喝酒。也许因为太多太多的牵挂…….父亲有一瓶好酒,是一瓶53度的承德老窖酒,确切的说是两个半瓶酒的混装品,老人把它存放了28年。这个酒是承德一家酒厂的初建时的产品,现在这家酒厂的名字应该是改成了“板城烧锅酒”厂.
我的父亲是一个家在农村的中学教师,从教近四十年,在60岁的时候捧着一本红皮的光荣退休证回家,据说全县只有从教三十年以上的教师才会有这个小红本本。
一个过去的穷教师,是无论如何也难和名酒扯上关系的。但父亲的八十多年的岁月却和酒扯不断的联系。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父亲经常地在家中组织酒场,参加的多是他的同事,校长和县教育局的同事们,一不是今天意义上的请客,而是近乎于派饭的意思。还是鼻涕虫的我只有远远地看着的份了。
那时,他们喝的酒是我们县里生产的一种地方酒,名字叫“九龙醉”,九龙醉也分好多种,父亲他们喝的多是一种后来人称为“黄帖子”的酒,我依稀记得是两块多钱一瓶。下酒菜是家里的腌咸菜、油炸花生米、煮咸鸡蛋和家里菜园里自产的小菜。
父亲的酒友也不是如今意义上的请客送礼而聚集到一起的一帮人。而是因为上级领导下来检查工作没有饭店可去,父亲总是把他们请到家里来。他们之中也许有人喝过名酒,但是在我家确切地说没有喝过一次好酒,当时可以说是没有,也可以说是没有必要,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的喝酒模式在我的记忆中延续了好多年。
家里什么时候有了好酒,我记得十分的清楚。那是父亲的一个学生用他的第一月工资给父亲买的,两瓶承德老窖酒,那一年是1987年。
父亲的学生是一个孤儿,在没有收学费的时代里,这个学生的所有文具全是父亲给买的;包括他的衣服,脏了是我妈妈洗,破了有时还是我父亲补(父亲和学生们住校)。这个学生师范毕业之后用他的一个月的全部工资给父亲买了两瓶烧锅酒。我当时知道,这是我们那个地方当时最贵的酒。也是父亲喜欢的酒。产自我们承德市承德县一个名叫板城酒厂。父亲把这两斤没有外包装的瓶子藏在他的书籍子中。
这两瓶“好酒”在我家放的时间不超过一年,正赶上姐姐师专毕业,毕业之后要想分配在我们县城去教学,这两瓶酒就成了父亲带姐姐去教育局拜访的见面礼。也许是父亲多年“黄帖子”酒的交情,姐姐如愿进入县城,两瓶好酒带着父亲书箱的墨香“香”落人家了。
我毕业那年是1992年,大学毕业之后,我曾想效仿我父亲的学生给他买两瓶好一点酒,第一位的想到的是烧锅酒,甚至想到了五粮液和茅台,因为我知道我注定买不到真的茅台酒。怕严厉的父亲骂我是“败家子”而没有实施,而这几乎成了我的心病。
好在“心病”没有多久。
那是2002年,我毕业分配上班后,在接待北京来的客人时,客人专门点了饭店中我们本地产的板城烧锅龙印酒,这种酒就是承德老窖酒厂产的,也是那个厂子最贵的酒,我记得当时的价格是不到九十块钱。 打开酒瓶,芳香四溢,客人在酒席间不时赞誉烧锅酒的若干好处,看来他们绝对是一个懂酒的人。
一共五瓶酒下了他们的、我们的肚子,芳香留在了整个房间。农村孩子出身,我实在不习惯于浪费,于是让服务员把两个半瓶的龙印酒打包,整整一瓶酒。
这瓶混装酒成了我那年过年时给父亲的最好礼物。父亲小心地用塑料纸把瓶口封住存放他的专用小柜子中,获此殊荣的还有他的荣誉证书、还有他的教师光荣证。
毕业28年了,其间或成功、或失意,或收获、或失落。多多少少有了一点点的成绩。回到故乡总喜欢给父母带一些礼品。除了给父母的钱、衣物之外,往往是两瓶好酒,多是父母喜欢,我也爱闻那个味道的板城烧锅龙印酒。
依然是那个小柜子,依然是年复一年的回乡过年。
2019年的春节,我依旧带着两瓶板城烧锅龙印酒回家,因为我知道我可能买假了茅台,但永远买不错烧锅酒,那种味道萦绕了20多年。
打开父亲的小柜子,依稀淡淡的酒香,依然红红的一摞荣誉证书,可是柜子中只有一瓶存放了好多年的混装烧锅酒。
我奇怪于父亲为什么只喝整瓶的酒?
在我的一再追问下,母亲告诉我,“你爸一瓶好酒也没有舍得喝”。
“哪年的酒为你二哥到矿上上班给了矿长;哪一年,为了你妹妹上班给了她们的校长;哪一年的酒送给你大哥的领导;哪一年,被你侄子拿去孝敬了他的岳父……”
听的我心头一阵阵难受。
母亲的记忆力如此之好,老人说“你上班那年拿回来的酒要不是启封了,早送人了,他就不是喝好酒的命。”
2020年的除夕,我依然会回家。我在给老人必备的礼物之外,会准备两瓶开了封的龙印酒,和爸爸一起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