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天府作家·美食」话说云南过桥米线

文/李松柏(四川)

我在云南服了16年兵役,有着浓郁的“米线情结”,今天我来谈谈我和云南过桥的米线。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入伍来到云南省昆明市,服役的地点在东郊大板桥,离市中心大约有四十公里远近。紧张的学习训练之余,老兵们谈起云南过桥米线,每每是眉飞色舞,兴致勃勃,说它的吃法如何如何独特,味道如何如何鲜美,传说如何如何有情调。在那种场合听老兵津津有味绘声绘色的讲述,我等新兵常常被撩拨得直咽口水,暗暗下定决心,要找机会去地方饭馆一饱口福。

那时候,部队战备忒紧,要实现这个小小心愿实属不易。我们部队驻地大板桥是一个公社,那时候还很偏僻,没有像样的街道,也没有像样的餐馆,要吃过桥米线得到市里去,而要去市里就必须请假,星期天外出人员比例仅为百分之二,也就是说,每周只有二人可以请假外出。你想想看,一个连队近百号人要等多久才会轮到一个新兵头上?

幸运之神总算降临。有一个星期天,我请到了去昆明的假,说是去买生活日用品,其实就是去圆一个梦:吃过桥米线。按照老兵事先为我规划的路线,我从营区步行到大板桥,乘公共汽车到昆明东站,再转乘市内公交到昆明百货大楼下车,就到了市中心。这里是昆明市东风中路,是最繁华的地段。我从部队到达此间用了近两个小时,在百货大楼东瞧瞧,西看看,很快也就到了中午吃饭时间。老兵早已告诉过我,在百货大楼斜对面就有一家名曰“春城饭店”的大餐厅,说那里面的过桥米线最为正宗,我就选定到那里面去吃饭。进得饭店内,先到柜台上去买票,售票员说要八角钱一份,觉得有点贵,因为我每月的津贴才有六元钱。但今天就是为它而来的,贵也不管了,掏出一元人民币慷慨付款,再找一张桌子坐下来,把票交给餐厅服务员,算是排上了号,就等着“过桥”了。

不多一会儿,服务员先端来一个大盘子,里面有若干小碟子,小碟子里装着码放整齐、切得薄如蝉翼的鸡胸片、腰花片、鱿鱼片、猪肝片、宣威火腿、熟猪肚条等,这些当年的稀缺之物如同工艺品一样摆在我的面前,其刀工着实让人赞叹不已,其它还配有竹笋片、番茄片、豆腐皮、韭菜、豆芽、酸腌菜等素菜,总之很丰富。接着上桌的是一碗米线,约有三两的重量,最后就是装在一个大碗里的靓汤,上面飘浮着厚厚的一层金黄色的油。在来之前,老兵不止一次地教过我吃过桥米线的具体步骤,并特别警告说要注意那碗汤,那是一碗用土鸡、棒子骨熬制的老汤,奇烫,不少人因操之过急烫伤了嘴,当众出了丑。现在菜品上齐了,我望着那些红红绿绿五花八门的菜肴还是感到无从下手,生怕操作不当在大庭广众之中出洋相。幸好,同桌有一位大姐是昆明人,她知道我是外地人以后,便热心传帮带,告诉我先荤后素、先生后熟的烫菜程序,指导我把碟子里的肉、菜按程序下到汤碗里,用筷子略加搅拌,焖一会儿,再把米线加进去,就开始食用了。

过桥米线果然名不虚传。那些生肉片在碗里这么一烫,居然瞬间熟透,吃起来细嫩爽滑,令人口舌生香,尤其那碗汤,鲜香浓郁,咸淡相宜,味道简直不摆了。我喜食辣,另加了一勺辣椒油,使其色泽红亮,更加诱人。我很快便吃光了所有菜品,只剩下了小半碗汤。那位大姐告诉我,如果没吃饱还可以再加米线,那是不要钱的,我连声说够了饱了,并再三向她表示谢意,然后步出饭店,原路返回。

回部队后我一盘算,今天坐公交车来回花了九角钱,吃过桥米线花了八角钱,我一个月的津贴就此花去三分之一,这一顿饭吃得还是够奢侈的。

以后在云南时间长了,我慢慢知道,米线在云南全境皆有生产,其制作工艺并不复杂。籼米磨成浆,干湿适度,放在满是漏孔的容器里,下面是滚开的大锅,用力拍打米浆,成线状漏下的米线在开水锅里煮熟后捞起沥干冷却,再拉到各销售点及餐馆出售,吃的时候将米线放入开水锅里烫热,浇上臊子即可食用。有人曾作过统计,仅昆明市一天便要卖出六百吨、两百万碗米线,销售规模之大由比可见一斑。米线烹饪方式很多,大众档的、中高档的都有,大致可分为大锅米线、小锅米线、砂锅米线、过桥米线。过桥米线是规格最高的一种,据说发明于清朝,当年属达官贵人享用的美食,如今才“飞入寻常百姓家”。

有一次,我来到驻蒙自某师采访,传说蒙自就是过桥米线的诞生地,我自然要实地考察一番。好朋友谢水带我来到南湖公园,沿着林荫小道,走过一座拱形小桥,进入湖心岛上的湖心亭。在这里举目四望,只见周围是一片水域,清澈见底,水草丰茂,不时有水鸟在湖上翩飞,湖心岛上垂柳依依,一片静谧。

谢水是部队新闻干事,爱好文学,对当地风物比较了解,他给我讲了关于过桥米线的“美丽传说”:当年,南湖附近有一位秀才,为了上京赶考取得功名,就天天到湖心亭里来读书,因为这里环境幽雅,空气清新,他常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秀才娘子体恤丈夫,坚持把饭送到湖心亭来。从家里到湖心亭有一段距离,饭菜送到这里往往已经偏凉,她为此感到不安。一日,秀才娘子煲好鸡汤给丈夫送去,经过湖边那座拱形小桥时,不慎一个趔趄,将篮子上面的米线和配菜洒落到了下边的鸡汤里,孰料丈夫食后大加赞赏,说今天的米线又香又鲜又烫,非常好吃。经历这次“意外”以后,冰雪聪明的秀才娘子不仅让丈夫从此吃上了热食,助力丈夫考中了举人和进士,而且诞生了过桥米线的雏形,为世人贡献了一道名满天下的美食。

别看过桥米线名声在外,可也有人敬而远之。有一年,我家大哥从四川来到昆明,我给他讲了过桥米线的一二三四,并请他去领略“过桥”的风味,谁知,他一个劲地摆手推辞不去,他不相信天底下竟会有如此“神汤”,可以不用火即可烫熟肉品、菜品。

大哥因为肠胃不好,害怕吃了没烫熟的食物拉肚子,故而与这道云南美食失之交臂。然而,更多的人却与过桥米线亲密“结缘”,成为终生“情侣”,这里面,不仅有“要米线不要命”的云南人,也有如我一般“有了米线不吃饭”的外地人。我回四川已经多年,直到现在依旧对米线情有独钟,但凡有朋友自云南来,必然委托他们给我捎新鲜米线,我也经常从菜市场买回干米线自己烹饪,以满足口舌之需。在我居住的成都,大街小巷中随处可见云南过桥米线的身影,在其它各省市,也不乏云南过桥米线的店招。我的一位朋友还告诉我,他甚至在美国的大街上也看到了云南米线的门面。这说明,云南米线还在延续那个“美丽的传说”,谱写“二次过桥”的佳话。

我深信,云南过桥米线翻山越岭飘洋过海,其独特风味必将获得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

(云南蒙自南湖湖心岛鸟瞰·谢水提供)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