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苏轼这两首词,写尽一世浪漫道尽万古柔情,千百年来有几人能体会

说到寿司,我们认为他的《江城子》“生死十年,不要想,难忘”。

”可是你知道吗,还有两首词,其婉约,其浪漫,其柔情百转,一点也不差于它。那么这两首词是写给谁的呢?词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人们都说苏轼和他的继妻王闰之感情不好,王闰之还曾经烧过他的书稿,而苏轼也很少给他写词,那这些又是真的吗?

苏东坡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苏轼与王闰之。

苏轼本来与王弗夫妻和睦,恩爱情长。可是没想到1065年王弗过早去世。哀痛之余,苏轼就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为继室。她比苏轼小11岁,有人说他对姐夫从小暗恋之心,所以才会给姐夫做填房。苏轼自己说,在王弗死后不满一年,他和王闰之的婚事就定下了,为什么这么早呢,主要是考虑王弗留下的幼儿苏迈有人照料。而后来,王闰之也对孩子特别好,视如己出,这样苏轼就重新有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从此王闰之就陪伴苏轼从家乡眉山到京城开封, 后来又先后辗转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汝州,常州,登州;开封,杭州,开封,颖州,扬州,开封 , " 身行万里半天下", 默默无闻地陪伴苏轼度过了人生最重要的阶段, 历经坎坷与繁华。

王闰之

1068年,王闰之嫁过门,苏轼给他起了名字:闰之,字季璋。而在这之前,王闰之被人们唤为二十四娘。苏轼还给他取了字,而王弗却没有。

1071年,苏轼到杭州做通判。到任第三天,他就去访寺僧,并写了《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拏,名寻道人实自娱。

苏轼与王闰之

尤其是腊日不归对妻拏一句,说明他能去山上潇洒,完全是家中有妻子一面担当,照顾家人。当时苏迨还不能走路,苏轼大伯父苏澹的长孙又病故于京城,侄子的遗孀及两个侄孙由他们抚养着,老奶妈年纪又大,这样十几口人的家务,全都交给了闰之,苏轼的"洒脱",实在是一种幸福。其实苏轼不只一次的谈到了爱妻的贤惠,他还曾经对好友王巩说:子还可责同元亮,妻却差贤胜敬通。意思是有了这样柔顺贤惠的妻子,自己的这辈子幸福多了。

苏轼的妻子

苏轼到密州做太守,蝗灾四起,民不聊生,他很忧心,到了家孩子又顽皮哭闹,他很烦,这时妻子就劝他,苏轼后来写进了《小儿》诗,小儿不识愁,起坐牵我衣。我欲嗔小儿,老妻劝儿痴。儿痴君更甚,不乐愁何为?后面还有两句,还坐愧此言,洗盏当我前。接着她给丈夫洗净茶盏,砌上新茶,或许是端上苏轼喜欢的密州“薄薄酒”,看这是多么柔情的场面呀。

由以上可看出两人是多么的恩爱鱼水情深。1080年,苏轼到黄州,他想念妻子,写了首《南歌子》

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半年眉绿未曾开。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

这半年多来,想来闰之会日日眉心紧锁,未曾开颜。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不是热恋,只是牵挂。寸心生恨,谁敢说短,绵绵无穷,如何裁剪,明月清风又怎么能猜透他的心思呢?

苏轼

三个月后,爱妻来了。他又写了两首《菩萨蛮》

画檐初挂弯弯月。孤光未满先忧缺。遥认玉帘钩。天孙梳洗楼。

佳人言语好。不愿求新巧。此恨固应知。愿人无别离。

凤回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坠星河转。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

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苏轼

患难夫妻湖州一别犹如隔世,一头生死难测,狱中受困,另一头儿眼巴巴望着盼着,丈夫平安归来。所以重逢之后,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日子,担心再次别离,“先忧缺”花了谢了,他们怕再也不会开。闰之不通文采,但“不求新巧”的言语却是最好听的声音,浪漫不需吟诗作对,只要情真意切,日常的问候远胜过海誓山盟。默默的握手,那熟悉的温度是最深的幸福。

苏轼

王闰之曾经把苏轼的诗稿焚毁,这件事也成了千百年来喜欢苏轼的人们心中一个永难弥补的遗憾。但从字里行间我们感觉苏轼并没有放在心上。1093年,闰之去世。悲痛之余,面对先己而去的闰之, " 惟有同穴,尚蹈此言"这种真实感人的言语比《江城子》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显露出内心对爱妻的依恋。你能说他对闰之的感情少吗?你能说他不爱闰之吗?!

苏轼对闰之爱如此,那么,还有一个姓王的也曾陪在他身边,他的小妾王朝云。那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明天大家关注我们,关注苏轼与王朝云的故事。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