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丨大雪】

大雪

24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

也是冬天的第三个节气

大雪节气是健智历紫月的开始,标志着严冬的正式开始。

大雪节气与小雪节气一样,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大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一个节气,大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月令七十二候解》中说“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实际上,大雪节气的雪却往往不如小雪节气来得大,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小雪节气在前,气温高,空气中的水汽总量比大雪节气大,下大雪的可能性也越大。

大雪三候

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鹖鴠不鸣意思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虎始交意思是说此时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大雪民俗

● 腌肉

大雪节气一到,一些地方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将大盐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锅炒熟,待炒过的花椒盐凉透后,涂抹在鱼、肉和光禽内外,反复揉搓,直到肉色由鲜转暗,表面有液体渗出时,再把肉连剩下的盐放进缸内,用石头压住,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半月后取出,将腌出的卤汁入锅加水烧开,撇去浮沫,放入晾干的禽畜肉,一层层码在缸内,倒入盐卤,再压上大石头,十日后取出,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以迎接新年。

资料图

● 进补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 吃红薯粥

大雪以后气温逐渐变冷,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红薯含有大米、面粉缺乏的赖氨酸,赖氨酸可促进人体上皮细胞的成熟,可提高人体抵抗力,秋冬吃红薯还有防燥的功效。中老年人脾胃虚弱,要多喝点红薯粥,因为它易于消化,保护胃肠,还能促进胃肠运动。

大雪养生指南

● 保暖护阳气

冬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衣服要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贴身,不使皮肤开泄汗出,保护阳气免受侵夺。

● 起居宜早眠早起

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在“藏”字上下功夫。起居调养宜早眠早起,并要收敛神气,特别在南方要保持肺气清肃。早晚温差悬殊,老年人要谨慎起居,适当运动,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 泡脚按摩

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 要多喝水

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冬季一般每日补水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

大雪农事

一、疏苗、补苗

对直播油菜,特别是点播的油菜,由于天气干旱,播种量偏大,而且出苗不匀,缺苗断垄比较普遍,对疙瘩苗要抓紧疏苗,以免苗挤苗,形成弱苗。应去小留大,把间掉的苗子栽在缺苗处,补栽时要带水,促进早成活。

资料图

二、中耕、培土

中耕具有增温、保墒、除草、防病治虫、疏松土壤,促进根系生长等多种功效。所以,油菜田要勤中耕,多中耕。结合中耕还要进行培土,特别是对高脚苗更要培土,不仅可以减轻冻害,还可以防止倒伏。注意把高脚部分,特别是根颈全部埋入土中。

三、追施腊肥

油菜追肥以土杂肥为主,一般人畜粪600-800公斤,尿素5-6公斤于12月中、下旬,结合冬前最后一次中耕将肥料施于油菜根部,可先追肥,再壅根培土。也可以撒草木灰、浇粪水等,数量不限,多多益善。

四、覆盖防冻

覆盖秸秆能够防冻,抑制杂草生长,秸秆腐烂后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同时也改善了环境。对直播油菜、晚播油菜还可以覆盖秸秆,一般每亩用量250-300公斤,均匀覆盖在油菜行间,稻草、油菜秸秆都可以。

五、预防冬季苗木冻害等工作;果树、桑树、茶园整枝修剪;做好反季节蔬菜塑料大棚田管和保温工作,预防冻害;做好牲畜防冻保暖工作,抓好严冬前期农田水利建设。

(来源:网络综合/文,广西农业信息中心/图)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