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许景澄】被 砍头 的 北大校长

北京大学,学校史可追溯到1898年首都大学堂。那么许镜清(1899年春-1900年7月)应该成为北京大学第二任校长,前任是张远孙。

许景澄,浙江嘉兴人,生于1845年,1868年中进士,从政之时,正值洋务运动兴起,学习西方,实现近代化以自强求富,成为当时的进步潮流。

许先后出使过日,法,德,荷,奧,俄以及比利时等国,后来任总理衙门大臣,甲午战败,本欲回故土嘉兴养老,原想好好在家休息养老,不料1898年9月中旬朝廷又立即将他召至北京,并委以重任,吏部左侍郎、管学大臣,他当这个官,同时还要兼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相当于现在的北大校长。

戊戌年后,慈禧与荣禄密谋废掉光绪,立端郡王载漪的儿子,15岁溥俊为皇帝。定于1899年4月即位,改元“保庆”。消息传出,朝野上下轩然大波,各国一致反对。慈禧和端王很生气,打算利用义和团。“扶清灭洋”,教训下洋人竟敢干涉我大清国内政。

1900年6月16日,慈禧主持御前会议,端王载漪正式提出"请攻使馆"的动议。许景澄挺身直言,他尤其反对围攻外国使馆,杀外国公使,认为解救危局的唯一办法是"似宜保全公使,令其下旗生还“。

6月17日慈禧太后在第二次御前会议上,再议,慈禧强行决定对外宣战。光绪皇帝心急如焚,走下御座,上前拉着许景澄的手说道:"许景澄,你是出过洋的,在总理衙门办事多年,外间情势,你当知道,这能战与否,你须明言。"

许含泪陈奏:""春秋大义,不斩来使,围攻使馆,杀害公使,不合国际公法,绝不可采用激怒各国的做法。一国而敌各国,是关系国家存亡之大事。

后,许又与袁昶联名上《请速谋保护使馆,维护大局疏》,认为"攻杀使臣,中外皆无成案"。预言:”各国联军行将入都,事不堪问矣,日后和约之苛不待言“。。。"数日之内,鬓发尽白"。

义和团得到朝廷支持,奉旨造反,砸教堂,杀传教士,攻打外国使馆,见着洋人就杀。西方列强以保护使馆,教堂,传教士和外交官为借口派兵来了。1900年7月14日,联军占领天津。直隶总督裕禄自杀。北京危在旦夕。

许景澄在御前会议反对,已经引起来慈禧的不高兴,再又联合其他大臣上《请速谋保护使馆,维护大局疏》更加引起慈禧的不满。朝中权臣主战派已据上风,许景澄等少数主张和谈的大臣则被视为卖国贼。战场失利令慈禧恼羞成怒,发布的懿旨:“吏部左侍郎许景澄、太常寺卿袁昶,屡次被人参奏,声名恶劣。平日办理洋务,各存私心。每遇召见时,任意妄奏,莠言乱政,且语多离间。有不忍言者,实属大不敬。若不严行惩办,何以整肃群僚。许景澄、袁昶均着行正法,以昭炯戒。”。

参加御前会议后,在战事紧张的6——7月间,许景澄办的一件大事,是上表停办京师大学堂。因为有六个大学生,被义和团抓住了,搜他们身,发现身上有铅笔,于是大家一起上,把他们给分尸了!学堂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遗产,师生,多少有些还有洋务思想,比较新派、比较洋派。这些人很容易成为乱民的攻击目标,停办是为了保护。被捕后他还以京师大学堂经费为念,将存于俄国银行的四十万两办学经费的存折交于政府,并嘱咐防止外国人赖帐。

1900年7月28日, 许景澄与袁昶一起被押赴菜市口刑场, 时年55岁。据说因不肯行贿刽子手,死的很惨。许袁二人被斩首后,无人敢前去收尸。后来还是有相同政见的兵部尚书徐用仪不忍,出面含泪收尸。仅两周之后,徐用仪、户部尚书立山、内阁学士联元遭到与许景澄同样的命运,被以同样罪名斩首于菜市口。许景澄、袁昶、立山、联元、徐用仪,合称"庚子被祸五大臣"。他们都是大清国部级以上干部,慈禧凶残是疯了。

1900年8月14日凌晨,联军进抵北京城外,对京城各门发起总攻击。之后很快就占领大部分京城。慈禧太后、光绪帝和亲贵大臣仓皇离京,逃亡西安。于1901年9月,还是李鸿章出面,与11国讲和,签订《辛丑条约》,之后,联军大部撤出北京。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2月13日,光绪为许景澄等五人平反,官复原职。同年,许景澄灵柩护送南下,沿途出现万众瞻仰的动人局面。到江苏上海时,"江督以下官吏,及士大夫识与不识,皆往助执绋,祭奠成市,哀(车免)盈途,所谓万代瞻仰,在此一举者“。宣统元年(1909年)追谥为文肃。同年准浙人请建"浙江三忠祠" (许、袁、徐)于杭州西湖。

事实证明,贸然开战,慈禧、端王等主战派不是为国家主权,而是为私欲争权。尤其相信义和团法术能够抵御洋人的枪炮,凸显了民间和官方的愚昧一致。

许景澄曾对他的学生陆徵祥(民国外交部长)说过这样的话:“不要依恋正在没落的体制,更不要去追随它,也不要指责它,而是要尽己责……为此,要学会缄默,不管遭遇怎样的侮辱和欺凌。

可是,在庚子年国家到了危急关头,许景澄还是以逆耳忠言打破沉默。能作的客观分析和准确的前景预测,他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身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他没有像后来的蔡校长做出许多建树,却为北大留了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北大是作为“独立人格”、求知求真立于中国教育史的。北大精神自许景澄始。

有人说,“现代中国不缺少知识分子,缺少的是士”。

什么人可以称为士?

士就是有担当的知识分子。

什么叫作担当呢?

就是关心自己切身利益以外的事情。操心不是自己的温饱问题。

而许景澄正是这样的士!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