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鎏银,干货看这篇!国防工程炸出千年古墓,陪葬品堆积如山,竟一次出土两件金缕玉衣

河北万盛县的县城西南有一个叫“凌山”的小山包。

陵山麓有一个秀陵村。

当地传言,陵山上埋着一个王爷和他的后代。

守陵村的住户,都是当时为王爷守陵园的人的后代。

只是由于年代太久,已经没人知道这个王爷是谁了。

令人称奇的是,1968年,在一次国防施工中,陵山上真的发现了一座大墓。

这座以山为陵的西汉中山国国王的巨大陵寝,出土了上万件文物。

被列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出土了“中华第一灯”长信宫灯,以及传说中,可以保持尸身不腐的金缕玉衣。

那么,金缕玉衣到底有没有这个神奇功能?

西汉的国中之国——中山国又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墓中还出土了其它什么宝贝?

图1 金缕玉衣

炸药炸出的大墓

1968年5月,北京军区工程兵某部正在陵山上进行国防工程施工,开凿一个隧道。

由于这是一座石头山,因此施工过程中用上了炸药。

起初工程进展顺利,但到5月23日这天出了一点情况。

当天下午三点左右,在距离山顶30米的地方。

战士们打眼放炮,然而炮响之后,没有太多碎石被炸开。

隧道尽头却塌出了一个洞,朝外喷着白气。

战士们很快把情况向连长汇报。

连长寇俊林得到消息后,赶到施工现场。

由于洞口的出现导致了施工受阻,他决定下去看看具体情况。

图2 崩出的洞口

寇俊林和其他两名战士把长绳绑在腰间,拿着手电筒下到了洞里。

绳子的另一头,交给了守在洞口的士兵。

进入洞里后,一股奇怪的气味扑鼻而来。

尽管外边已经到了春末夏初,洞里却寒气逼人。

三人壮着胆子,用手电往前一照,看到了一个拱形的洞。

地上是一些瓦片,瓦片下还压着各种器物和一些骨头。

三人继续小心翼翼往里走,走了十几米,左边空间忽然开朗,出现了一个大穹顶的洞,高度在两三层楼。

这个洞里的地上也盖着瓦片,能看到下面压着各种器物。

战士们翻看了一些,发现金器、银器、铜器、陶器、玉器都有。

他们非常惊讶,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座大墓。

图3 满城汉墓二号墓文物

出于保护文物考虑,他们没再四处走动,顺着原路返回。

从洞里出来后,连长寇俊林命令部队停止施工,并报告了上级。

幸运的是,这个消息得到了河北省政府的重视。

5月29日,考古专家就到了满城县。

经过细致勘查,考古专家认定这里确实是一座大型墓葬,时代应该是西汉时期。

墓室从东到西将近52米,南北宽37.5米。

空间最高的地方是6.8米高,空间容积是2700立方米。

也就是说,为了修这座墓,工匠们挖掉了2700立方的石头,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

图4 墓室结构

整个墓室由南耳室、北耳室、墓道、甬道、中室、后室组成。

南耳室是车马房,有6辆车、16匹马、11只狗、1只鹿殉葬。

战士们当初从洞口下去,到的就是南耳室;

北耳室是粮仓,有粮食、肉类、鱼类、餐饮类的陶器、石磨盘等;

中室是客厅,放着金器、银器、铜器、铁器、陶器,基本都是日常生活用的;

后室放着棺椁和陪葬品。

这些石洞里有的本来还建着木构的瓦房。

只是后来木头腐朽塌掉了,地上的瓦片就是这么来的。

经过整理,这个墓葬共出土文物5509件,装了5辆卡车。

8月3日运去了北京。

图5 中室全景

墓主是谁

墓中出土的很多青铜器上有铭文,例如“中山内府”“卅四年”“卅九年”,“卅”是三十的意思。

历史上有五个中山国,最著名的两个,一个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在西汉。

这是一个西汉时期的墓葬,所以墓主一定是西汉时期的中山国国王。

而西汉时中山国的国王,只有刘胜在位超过了39年。

所以可以确定这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墓葬。

也许你会奇怪,这个中山国和西汉有什么关系?

这要从西汉早期特殊的政治体制说起。

刘邦建立西汉后,为吸取秦朝灭亡教训。

一方面推行郡县制,由皇帝统一管理郡县官员,一方面又分封刘姓子弟为王,划给他们一块地方建立诸侯国。

图6 “中山内府”铭文

这就是“郡国并行制”。

这些郡国的诸侯王地位很高,仅次于皇帝。

他们统治的地方,就是西汉的国中之国。

早期,各诸侯国实力强大,汉景帝时还爆发过著名的“七国之乱”。

到汉武帝即位以后,颁布“推恩令”,王国的封地越分越小。

最后成功解决了诸侯王问题。

西汉的中山国,在现在河北保定、石家庄一带,前后共经历了10代国王。

第一代中山王就是汉景帝的儿子刘胜,也是汉武帝的哥哥。

汉武帝即位后,因为之前七国之乱的影响,他对诸侯王严加看管。

刘胜没有什么野心,为了减少汉武帝的猜忌,他也不怎么过问王国政事。

图7 中山靖王刘胜画像

终日饮酒作乐,没事就生孩子,最终留下了120个儿女。

他的后代里,最有名的是刘备。

《三国演义》里把刘备称作“刘皇叔”,就是这么来的。

发现陪葬墓

按照汉代高等级墓葬的情况来看,刘胜墓很可能还有陪葬墓。

经过勘探,考古队在刘胜墓的北边100多米处,发现这里的石头不是天然形成的岩石层。

而是经过了人工扰动,还有一些碎石块堆积在山坡上。

8月13日上午,考古队员先是移开了地表的乱石,出现了底下的黄土。

清除掉黄土后,就出现了大小不一的石块,这是用来填封墓道的。

8月14日下午,墓道口露了出来。

考古队员打开封闭墓门的砖墙,还发现了铁水浇灌铸成的铁墙。

图8 1968年 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满城汉墓发掘现场指导工作

费了好大力气之后,铁墙终于打开。

进入墓室内,经过勘察,考古工作者发现这个墓葬和刘胜墓形制基本相同。

还大了一点,东西近50米,南北65米,墓室最高处7.9米,空间有3000立方米,应该是王后的墓。

到9月19日,陪葬墓的发掘宣告结束,出土了文物5124件。

其中有一枚铜印,一面刻着篆体的“窦绾”二字。

另一面刻着“窦君须”三字,由此可知王后姓“窦”,名“绾”,字“君须”。

这个墓出土的文物,装了3卡车,9月20日运到了北京。

在这两座墓葬发掘快要结束时,部队官兵又协助考古队,在另一处山坡上进行了试发掘。

因为这一片的石头也有人工扰动的现象。

图9 “窦绾”铜印

他们在山坡上挖了四个大坑,发现下面都是由大石块填充的。

越往下石头越大,到最后根本搬不动,只得作罢。

根据这些情况,考古工作者推测这座山上还有别的墓。

可能是刘胜后妃的墓葬。

但由于这座墓至今没有发掘,具体情况我们不得而知。

墓葬文物

由于刘胜夫妇的墓葬在两千多年里没有被盗,因此随葬品非常丰富。

一共出土了10633件文物,包括金器、银器、铜器、铁器、陶器、玉器、丝织品、五铢钱等。

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这是国内首次发现。

玉衣也叫做“玉柙”,是两汉时期皇帝和贵族死后的殓服。

图10 刚出土的金缕玉衣

中国人用玉石陪葬的习俗起源很早,因为古人视玉石为集天地之灵气的宝物,可以保护尸身不腐。

所以有条件的汉代人都会用玉作随葬品。

《后汉书·礼仪志》规定,皇帝的玉衣是用金丝连缀玉片做成的,叫做“金缕玉衣”。

诸侯王、列侯等,等级稍低的人是用银丝连缀的“银缕玉衣”。

级别更低的还有“铜缕玉衣”。

之前人们只在史料中见过关于金缕玉衣的描述。

但它究竟是什么样子,没人能说得清楚。

刘胜墓的金缕玉衣出土后,解开了这个千古谜题。

这两套玉衣结构近似,形如铠甲,都是由头部、上衣、裤筒、手套和鞋五大部分组成。

图11 修复后的玉衣

每一部分都可以单独拆卸下来。

刘胜的玉衣长1.88米,由2498块玉片组成。

这些玉石由来自辽宁的岫岩玉制成,玉衣上用的是金丝,重约1100克。

可能是由于刘胜体型较胖,所以玉衣的肚子做得比较大,修复后是鼓起来的形状;

窦绾的玉衣长1.72米,由2160块玉片组成,金丝重约700克。

两件玉衣的许多玉片背后,都有用墨书的数字,可能是给制作玉衣的工匠编制玉片时,排顺序用的。

当然,玉石并没有保存尸身不腐的神奇功效。

考古工作者清理玉衣时,仅在两套玉衣里发现了牙齿和骨渣。

刘胜作为诸侯王,按《后汉书·礼仪志》的规定,应该用的是银缕玉衣。

图12 长信宫灯

之所以用金丝的,可能和这时候金缕玉衣的使用还没形成明确制度有关。

不是刘胜故意僭越。

窦绾墓出土的长信宫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的巅峰之作。

长信宫灯通体青铜鎏金,重15.85公斤,主体是一个跽坐的宫女。

她身着汉代服饰,表情恭谨。

左手托着灯座,右手提着灯盖,右手臂为中空结构。

在灯盘上点上蜡烛后,烟灰烟油可以顺着手臂进入体内,不会污染室内空气。

灯盘的槽上还有弧形的铜挡板,可以左右推动,以此来调节光线方向和光亮大小。

这个灯上有九处铭文,从“阳信家”“长信”来看,它最早应该为阳信夷侯刘揭所有。

图13 窦太后画像

后来他的儿子参与“七国之乱”,刘揭被抄家,长信宫灯可能就是这时候被收入长信宫。

这时长信宫里住的是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

窦绾也姓窦,很可能出于西汉著名的窦氏家族。

按辈分来说,窦绾是窦太后的侄孙,也是孙媳妇。

最终窦太后又把这盏铜灯赐给了窦绾,窦绾死后,用它做了陪葬品。

这说明,即使在贵族眼里,这盏灯也算得上是一件珍品。

刘胜墓出土的错金银博山炉,通体有错金银花纹,是熏香用的。

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在室内放置各种熏炉,一是人们认为熏香可以驱邪除病。

二是营造一种飘渺的仙境氛围。

熏炉的炉盖形似层峦叠嶂的山峰,也被称为“博山”形。

图14 西汉错金博山炉 腹径15.5厘米 通高26厘米

秦汉时期神仙方术之说盛行,人们认为博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隐藏着永生不死的秘密。

工匠将博山图案运用在熏炉的造型设计当中,点燃香料后,烟气从炉盖的小孔里袅袅飘出,仿佛海上升腾的雾气。

流光溢彩的群山,在青烟的掩映下更显得瑰丽神秘,给人以无限遐想。

窦绾墓出土的朱雀衔环铜杯,也是通体错金,制作精巧。

两只杯子中间有一只朱雀,朱雀口衔玉环,昂首翘尾,脚下还踏着一只怪兽。

两只杯子粗把,喇叭形座,装饰有卷云纹和柿蒂纹,整个杯子上还镶嵌了30颗绿松石。

刚出土时,杯子里还残留有朱红色痕迹。

图15 朱雀衔环铜杯

因此考古学家推测这是放化妆品的器皿,一个化妆品盒子做得都跟工艺品一样,可见刘胜夫妇生活得多讲究。

要说生活讲究,窦绾墓出土的压席子用的铜镇就是个很好的证明。

魏晋之前,中国室内家具种类不多,没有凳子,人们坐在地上,身下铺一张席子。

为了避免起身、落座时折卷席角或者被席角挂住衣服,古人会在席子四个角压上重物,这就是席镇。

汉代人不只将席镇作为压帷帐或席角的器物,也看作带有辟邪用意的符号。

这对铜镇高3.5厘米,长5.9厘米,可谓非常小巧。

但工匠还是一丝不苟地用金银错技术,在豹身上做出了梅花状的花斑,头上、脚上、尾巴上做出了点状花纹。

图16 错金铜豹

豹子的眼睛是白玛瑙做的,由于黏合剂里加上了红色颜料,因此最后呈现出了红色效果。

刘胜爱喝酒,墓葬中出土了一个制作考究的大酒壶——铜鎏金银蟠龙纹壶。

高59.5厘米、重16.25公斤,表面装饰富丽堂皇,采用了鎏金、鎏银技术。

所谓鎏金鎏银,指的是把金或银和水银混合,制成金银汞剂。

然后涂在铜器表面,经过加热,水银蒸发,金银图案就附着在器物表面。

铜壶腹部是4条独首双身龙的图案,所以得名“铜鎏金银蟠龙纹壶”。

这个壶原先为汉代楚国楚元王刘交所有,七国之乱后被汉朝廷没收,后来又赐给了刘胜。

图17 “铜鎏金银蟠龙纹壶”

结语

满城汉墓出土的文物,充分展示了汉朝时期高超的冶炼、铸造、雕刻等技术,也充分反映了汉朝的审美。

如今,大量的文物收藏在河北省博物院。

这里的《大汉绝唱——满城汉墓》陈列,展出文物1600余件(套),共21个单元。

分别介绍了棺具、金缕玉衣、车马、灯具、玉器、玻璃器、人俑、幄帐、炉具、日用杂器、医疗器具、文具文玩、钱币、铁工具、兵器、陶器等。

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文物,还有透雕双龙高钮谷纹白玉壁、鎏金对兽形铜饰、中山内府”铜镬、中山内府”铜钫、错金银鸟篆纹铜壶、“当户”铜灯、说唱俑铜镇、鎏金镶玉铜枕等,都很值得一看。

图18 鎏金镶玉铜铺首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