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读瓷|康熙青花 美不胜收

欢迎阅读《景德镇南下公安》第一名。如果您喜欢本标题文章的发表,请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标题号码,每天都能收到精彩的文章推荐。(大卫亚设)。



康熙


康熙青花纹饰在早期延续了顺治朝的特点,到了中晚期,纹饰形成了康熙时代典型的特点:画工非常流畅,而且画的花卉、动物、鸟、人物勾线非常顺滑,繁琐细致但丝毫不乱。我们往往在看到山水人物的时候,可以发现康熙青花的水都是一条一条的直线,这在康熙早期和中期被大量使用在山水人物上面,这也是一种绘画的技法。水是一条一条的短线,隔一段距离一排,象征着这是一片水域。同时这也是康熙青花的一个特点。


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

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局部


在康熙早期和中期的人物纹样上,人物的眼睛往往只画两个点,或者两横,这就是所谓的“有眼无珠”。康熙晚期的手法突飞猛进,人物的眼睛描绘栩栩如生。因此,千万不能将“有眼无珠”作为判断康熙青花的绝对依据。


另外,康熙有很多开光的纹饰。什么叫开光?比如下图罐子上的这条龙,外面有有一个圈,这就是开光,也叫开窗。



康熙时期包括民窑和官窑的任何器物上面,开窗的线,如果是方框的话,很多地方都有起笔和断笔,而且画得歪歪斜斜。


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


如果康熙青花瓷器上绘画规范,线条笔直,一气呵成,这件瓷器的鉴别就要慎重。特别是仕女脸的轮廓线,或者是手臂,或者是衣服,都能看出明显的起笔、断笔、勾连断笔以及重新起笔的痕迹,所以那些手法非常纯熟的康熙青花藏品,就往往存疑。


这一点十分重要,在五彩上面最能体现。康熙五彩的矾红主要是用于勾线,而矾红在使用时需要用水调,水调之后釉上彩会发干,所以在勾人物瓜子脸时一笔勾下去,容易断,这时需要重新蘸一点料,刷的一下再勾过去。这样的话,在瓷器表面,可以清晰看出瓜子脸的轮廓线是由几笔画成的。



康熙青花仕女图


雍正时期矾红是用乳香油调和, 油比较滑润,所以能一笔勾下来而不干,不需要再去另蘸一笔。因此这个特点是康熙早期和中期特有的。



青花“红拂传”图棒槌瓶,清康熙

高45.3厘米,口径13.3厘米,足径14.7厘米。


瓶盘口,短颈,丰肩,长直腹,圈足。通体青花装饰。口沿绘三角纹,颈部绘如意纹。腹部绘传奇故事《红拂传》。画面居中人物为隋炀帝的重臣杨素,身后站立二歌妓,其中一人为红拂女张凌华。她倾慕前来参谒的李靖的才华,便夜盗令箭偕李奔逃,结为夫妇,并辅李建功立业。这一典故又称为“慧眼识英雄”。

此器造型为康熙时新创,因形似旧时洗衣用的棒槌而得名。胎体坚硬,胎质缜密,青花色泽青翠艳丽,与莹润洁白的底釉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青花人物图长方瓷板,清康熙

长27.2厘米,宽17厘米,高4.2厘米。


瓷板四面均有长方形插孔。瓷板一面以青花双线为四周边框,框内以青花饰渔家乐图,一轮红日挂在天空,宝塔、青山清晰可见,远山近水之间,渔民们有的撒网,有的用鱼篓,一片繁忙景象。瓷板另一面,以四面锦纹为边框,内绘战争场面:山间小路上,两员大将骑于战马之上,一人拿枪,一人持双剑撕杀在一起。

青花瓷器自元代以来一直作为彩瓷的主要品种,发展迅速,到清康熙朝达到顶峰。康熙青花用云南珠明料烧制出翠毛蓝色调,其绘画采用分水皴技法,直接绘在瓷坯上,画面具有浓淡深浅的层次感,犹如水墨画一般。






青花山水人物图方瓶,清康熙

高52.7厘米,口径14.6厘米,底径12.1厘米。


瓶撇口,短颈,折肩,长方形直腹,方底内凹。通体青花装饰。颈部绘对称的竹枝纹。器腹四面分别绘“渔家乐”、“高士”、“江中饮酒”、“携琴访友”等纹样。渔家乐图案上方书有“得鱼换酒江边饮,醉卧芦花雪枕头”诗句,末尾有一方形篆书“木石居”闲章。高士图案上方书“庚午秋月写于青云居玩”纪年款,末尾钤“二詹”圆形篆体闲章。器底方脐内施白釉,署青花伪托楷体“大明嘉靖年制” 三行六字款。

据瓶身的纪年款可知,此瓶为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制品。胎体洁白坚硬,画面构图舒朗,青花色泽明净艳丽,浓淡有致,层次分明,笔法纤细有力,人物姿态各异,形象生动,将高士的闲情逸致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器又称“方棒槌瓶”,是康熙朝新创器形之一,并为此朝所独有。




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罐

通高23.7厘米,口径23.1厘米,足径14.2厘米。


罐直口,短颈,圈足。器盖平顶,微折沿,有环形抓钮。罐通体饰青花山水人物图案。青花娇艳青翠,清新明快,具有水墨画的艺术效果。画面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画中的文人高士、独钓老翁等形象生动。此器胎精体重,瓷质洁白细腻,为康熙朝民间青花瓷器的代表作。



青花雉鸡牡丹纹凤尾尊

高46厘米,口径21.5厘米,足径13.7厘米。


尊敞口外撇,长颈,丰肩,鼓腹,圈足,俗称“凤尾尊”。通体青花色泽浓翠艳丽。尊上下两层均有雉鸡、牡丹、山石组成的画面,匠师用分水技法表现出青花色泽与纹饰的层次感,清新明快的色阶变化所产生的韵律美,使瓷绘纹饰获得了水墨画一般鲜明、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

青花福山寿海图花盆,清康熙

高38厘米,口径61厘米,足径36厘米。


盆折沿,斜壁,近足处凹进一周,砂底无釉,中心有渗水圆孔。内外施白釉。外壁通体青花装饰。折沿上绘缠枝莲纹,花纹中夹杂篆体“寿”字。腹部描绘苍松、山石、海浪、旭日、祥云、蝙蝠等。因松树象征长寿,“蝠”谐“福”音,因此,整个画面寓意海天浴日、寿山福海。近足处辅以荷花纹边饰。口沿下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横排款。

此器青花淡雅,画意生动,寓意吉祥,应是康熙晚期景德镇镇御窑厂为康熙皇帝寿辰而特制的大件瓷器。



青花龙纹瓶,高23.5厘米,口径4厘米,足径6.1厘米。


瓶口微撇,短颈,圆肩,肩以下渐收,圈足。瓶身绘立龙2条,张牙舞爪,龙身卷曲,威武凶猛。足内有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

此瓶造型挺拔,为康熙官窑青花中的佳作。




青花兔纹浅碗,清康熙

口径13厘米,底径6厘米,高4.8厘米。


碗外壁光素。碗内青花装饰,绘花、蝶、兔等图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围绕碗心的花朵内所绘四只白兔,兔回首张望,形态写意。中心所绘动物为代表月宫的蟾蜍。外底署青花楷体“白云堂依古制”六字双行款。

明末清初以来,民窑中常见此类以玉兔为题材的日用器,多以盘、碗、杯等为主,寓意“玉兔思乡”。在江山鼎革之时,人们常借以表达对故国的怀思。至康熙时期,这种题材逐渐流行,“相思”的涵义和内容也就更加宽泛了。



-END-

来源:陶冶图说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