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毕渊明,干货看这篇!品藏 | 寄情浅绛于瓷上

门|林丹尼

从晚清到民国初年,从兴起到淡、淡绛陶瓷的生命过程中匆匆走过了几十年。

如优钵昙花,稍纵即逝。


然而艺术的美无法单纯用时间的长度来衡量。浅绛彩瓷身上流淌着的文雅气息,犹如清泉一般,滋润人心。


欣赏着画家、瓷器收藏家陈士奎珍爱的藏品,伴随着陈先生的讲述,载有浅绛彩瓷的艺术画卷在眼前缓缓展开。


毕渊明作品


以瓷为纸,直抒胸臆


“国画中的青绿山水,色彩浓丽。而浅绛山水,清秀淡雅,文人气足。”陈士奎介绍道。“浅绛”一词本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绘画技法,清末民初的绘瓷艺人在传统中寻求革新,将浅绛这一画法移植到了瓷器上。也是通过这种艺术形式将诗、书、画与瓷器巧妙融合,对文人画丰富的可能性进行探索。


以瓷为纸,直抒胸臆,浅绛与瓷的相遇为文人瓷画开启了新篇章。


化繁为简,由浓转淡,不一味求形似,而重神重意。意趣高远的浅绛美学像一缕清风拂过,为当时的瓷器艺术带去了鲜活灵动的气息。


“汪野亭的山水画个人风格非常鲜明,笔墨自由粗放,用色清雅中又有厚重,很有力量感。”陈先生拿起一方浅绛彩瓷山水笔洗介绍道。


这方题为“湖光山色”的笔洗格调高远自然,初见就令人心生清净。


画中的自然景色既有国画青绿山水的明艳浓重,又兼具浅绛山水的清丽飘逸。巍峨的青山,流动的薄雾,葱翠的树木,泛光的湖泊,静谧的村舍。景观错落有致,视野开阔,山水相连。近处的岩石花丛野趣十足,远处的山云若隐若现。画中之景动静相生,浓淡相宜。


汪野亭的浅绛山水瓷画用笔自然洒脱,构图疏朗清新,设色明丽雅致,画风极具文人气韵。在后期浅绛逐渐衰落而粉彩重登舞台之时,他将浅绛的美学融入到新粉彩瓷画的创作中,赋予了浅绛彩瓷新的生命,开创了“汪派山水”之风。


山水笔洗 汪野亭


细腻灵动,意趣盎然


山水幽雅飘逸,走兽威猛生风,二者各具风采。在陈士奎收藏的走兽题材的浅绛彩瓷中,毕渊明的作品最为打动他。


自号“至乐老人”的毕渊明,是“珠山八友”毕伯涛之子。他精通金石、诗、书、画,尤其善画虎,有“毕老虎”的雅号。


“他的画,繁而不乱。”陈士奎说着取出两件毕渊明的浅绛彩瓷,一一阐述其精妙之处。


只见画中的松鼠活泼俏皮,眼睛仿佛会说话,神采奕奕,像是在与人交流。老虎则丰满威严,盘踞于山石之上,回首长啸,威风凛凛。周边苍松凌云环绕,烘托出其王者气概。老虎的勇猛与灵气,跃然于瓷上。


抛开表层的工艺和技法,当我们被一件瓷器内在的风韵所打动时,那么这件作品必然是创作者将生命浸入其中来完成的。于是器物有了生机,连着作者的个性与气质一并带出。


自由表达,意蕴深厚。


清雅纯粹的艺术表达值得我们去耐心品味和领悟。了解它诞生的那个年代,体会艺人当时复杂微妙的心境,感知浅绛彩瓷昙花一现的幽美。


世间事总是苦乐依随,面对不如意的境况和不能平复的心灵,绘瓷艺人在浅绛创作中找到了生命的出口。


他们打开内心,让饱满的情感自然流露。在创新中坚守,在坚守中表达。他们既把文人画中浅绛的美感融入到瓷器中,同时还要借器物来抒发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感悟。


“这些作品极富个性,彰显了那个时代创作者的自由。”陈先生深受浅绛彩瓷中的文人品格所触动。


一个真正热爱自己作品的人,不会贪恋作品能存世多久,或去迎合取悦谁,而是在乎内心的自由度。他们看重是否能够体现出自己全部的生命价值,以及内心能否寄情于此。


一件艺术品的生命力不能简单由它存世的长度而决定,而在于它能停留在人心里多久,能唤起人们内在对美的感知多久。


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釉彩会剥落,画中的山水会淡去,诗句会模糊,但浅绛彩瓷的意蕴将会长存于宁静淡泊的文人雅士心间。


刘雨岑文房作品





END


主编:吴丽蓉 | 编辑:肖肖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