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体育运动

【哈尔多松】恶俗传销风广告,请学冰岛门将哈尔多松

李晓亮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世界杯,终于忍不了了。当然,这不是说各队的球场表现。虽然今年小组赛以来,也是风云多变,魔咒加身,强队不强,爆冷频频。

当然每当此时,就如网友调侃的,解说员只要祭出那句万能卸责语“足球是圆的”“这,就是足球”,就能把各种预测失误、“翻船打脸”,神奇地化于无形。只有真球迷,或偶尔赌球的“天台”小分队们,才会为赛事结果焦心崩溃。

而让所有人崩溃的,竟然是赛事间插播的广告。“没有我们伪球迷,世界杯早就凉了”,这是昨儿刷屏的爆款文。诚哉斯言,世界杯能成为超出体育界的几乎无门槛的全球狂欢,其中这种节令性,四年一复苏的伪球迷凑热闹跟风占比多重,或许很值得研究。

盯住这个商机的,自然是广告商。用白岩松的话说,除了中国队没去,其他的都去了。所以,你会在俄球场,看到滚动的中文广告:“XX电视,中国第一”,XX电动车、XX牛奶……于是,看到有质疑,这是违反广告法啊。因为按规定,广告语不能太“放飞”,随便就冠以最高级、国家级。

虽然说,海外投放也非“法外飞地”,抠法条是能找茬,但是这明显是找错重点啊。除了是极个别穷极无聊的网友,就可能是竞品友商啊,用郭师傅话说,“只有同行间才是赤裸裸的仇恨”。你问问看电视前天天看直播的全国观众,真说广告的不良印象,有几个是奔着这个可能品牌方自己都不信的“中国第一”的无声滚动广告去的?

真懂民间疾苦,或真的勇士,连看了这一周赛事间隙循环恶俗广告轰炸的,槽点都在洗脑恶俗精神污染级别的传销风广告上:比如下面这些媒体标题,才最代表心声:“出名≠美名,一些世界杯广告遭吐槽”(6月22日《工人日报》);“世界杯最难看的是这些广告的‘吃相’”(6月18日《新京报》);“世界杯广告‘传销风’盛行,你受到精神污染了吗?”“‘还让不让人好好看球?’世界杯广告频遭网友吐槽”“1.65 亿起价的世界杯广告,最后怎么被三个互联网公司打成了‘脑白金’”“足球没别人家的导演踢得好,广告也没别人家的门将拍得好”……

已经引起严重生理不适的恶劣广告,最先引起狂喷,也是在微博上。多日前就有博主要选最恶心的仨广告,竟一度竞争激烈,留言区选送的各队都实力强劲,很难决胜。段子手“洋葱日报社”调侃,惹人烦是为球迷健康着想,“想到用恶心方式让大家适时休息下,良苦用心”。

知名广告人东东枪,微博举例,有所谓广告杂志想采访,他反问对方最喜欢的广告,对方答“恒源祥,羊羊羊”。然后,自然没有然后了。那其实是和洗脑脑白金一样,粗暴到让人不适,毫无内涵美感追求的最低级粗鄙的代表。也如今年最被诟病,一周来雄踞反感榜榜首的那个互联网旅游产品广告一样。

以恶心人的方式留名,不等于留的是美名美誉。“毫无创意的广告形式、简单粗暴的广告词、没有剧情的广告脚本、制作不够精良的广告画面、反复大规模的媒介投放、用‘精神污染’的方式给留下印象……”世界杯,寸土寸金,烧钱当然心疼,但是花钱更要花出质量,广而告之,是要精准投放,量身打造,引君入瓮。而不是花重金恶心人,自己招黑,品牌污名化,恶名昭彰,让人避之唯恐不及,那这钱不是花冤枉了么?

就如评论者所言,“人文精神的匮乏,只求抓眼球不求好感度的急功近利,是导致中国没有国际大品牌的根本原因之一。”没有审美追求,没有文化涵养,就算有钱世界第一,广告刷遍全球,自我传销催眠吼破嗓,也没人听没人信,只能沦为被耻笑遭鄙夷的没文化没品位,难以真正文化崛起的土大款。

东东枪认为,“好的广告,总是知道怎么打动人。走心,真的比自卖自夸好很多”。如果不知道怎么走心,请那些热衷洗脑恶俗传销风的广告主们,看看冰岛门将哈尔多松,世界杯前才执导的可口可乐冰岛区世界杯广告。一个商业广告,唯美动人热血激情,丝毫不逊于院线级商业类型大片。难怪人家放言,踢完本届世界杯,回归老本行,简直奥斯卡呢。

不用声嘶力竭疯狂丑态嘶吼N遍重复N分钟,只要你的广告有趣有料有品,受众在看故事中就把品牌印入心扉。情感依归,价值认同,然后自然消费,这才是广告本义吧。(责任编辑 毅鸥)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