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影院复苏后的首部国产电影,《八佰》果然没有辜负大家期望。
不过值得一提,这部电影首先是一部战争片,其次是历史片,并非是历史纪录片。
电影大概剧情历史叔也就不介绍,之前已经有不少文章都涉及到相关历史,整部电影主要集中在四行仓库保卫战的众生相,影片也有不少细节也遵循当时历史。
1927年,可口可乐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
说到影片中的广告,最显然莫过于就是四行仓库西面墙壁上那张巨星的广告,上面还有几个显眼的大字-----“请饮,可口可乐,屈臣氏汽水”。
但事实上,这并不是导演的艺术浪漫虚构。早在1927年,可口可乐就已进入了上海市场,当时这种饮料是与屈臣氏汽水公司合资生产。
(图为1930年可口可乐在街上售卖)
不过当时并不叫可口可乐,国人据英文的音译,翻译成“蝌蝌啃蜡”,但当时人们一听到这个名字,再与可乐本身类似中药的棕褐色液体、甜中带苦的味道等一起联想,着实让人无法产生兴趣。
吸引不了消费者兴趣,自然这种饮料销售情况也就很差,第一年可口可乐在国内只销售了25瓶。
为了提高销量,屈臣氏汽水公司在第二年公开登报,以350英镑的奖金悬赏征名。
最终一位来自英国的华人作家蒋彝夺冠,他取得“可口可乐”名字,不仅保持英文原有的音译,还富有一定寓意,从书面还是口头,也容易流传。
(1930年代的上海滩,可口可乐的送货销售团队)
可口可乐也成功打通了中国市场的第一关
1930年,屈臣氏公司让上海广告画家设计了一幅月份牌广告画,一位穿着旗袍的女子优雅举起一杯可乐,并附上广告词-----“请饮可口可乐”。
而这份海报是中国第一位明星代言的海报,画中的女子是当时凭借电影《新女性》、《神女》登上影坛当红明星---阮玲玉。
借助明星人气,可口可乐也顺应了当时上海的时尚,市民阶层也开始追随这种时髦饮料,销量与日俱增。
到了1933年,上海工厂已经成为了可口可乐在美国之外的最大装瓶厂。
而在淞沪会战的老照片中,确实也能看到日军在可口可乐广告牌下设立的阵地。
1948年,上海工厂产量超过100万箱,打破了美国境外销售的历史记录。
(图为1948年上海龙华寺的可口可乐零售车)
随着中美建交,可口可乐也第一时间返回中国市场
随着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历史事件,美国大使馆撤离,可口可乐也撤出了中国市场,在之后30年内,中国大陆就再也没出现这款饮料。
到了1978年,中美宣布正式建交,可口可乐终于等待时机,准备第一时间返回中国市场。
在当时各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在1978年12月13日,也就是中美恢复外交的第二天,可口可乐公司与中粮总公司达成协议,利用补偿贸易方式,在大陆开设第一家装瓶厂。
(1979年9月 第一批到达中国的可口可乐)
在1981年,可口可乐原想在1927年工厂就地重建工厂,但遭受上海市拒绝后。
可口可乐便选择了北京五里店,由中粮公司下属北京分公司提供厂房,每年花30万美元购买浓缩汁,可口可乐公司赠送先进的生产线,至今中国第一个可乐瓶装厂在1981年4月开始投产。
(当时可口可乐在上海做的户外广告)
1984年,一位中国普通老百姓举起可口可乐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1986年,第一支可口可乐电视广告在央视播出......
至此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已经又重归人们生活之中。
回望可口可乐与中国历史,可以看得到当时社会社会的缩影。
从1927年进入中国市场,再到1948年撤退,最后又从1979年重返中国市场,从无到有,这一系列的变化也反映了历史社会潮流的变迁。
如今可口可乐早已流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之中,或许人家不再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营销,以及一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