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瓜果飘香,恰是一年最好时。9月23日至9月2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社、国际在线等近三十家中央、省级媒体单位相约临港,开展“高质量发展看临港·2021全国主流媒体威海临港采风行”活动,全方位记录、呈现威海临港区高质量发展成果。
本次媒体采风行活动,虽然只有两天时间,但是干货十足。有国家级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高端综合园区,有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有高标准打造的文体活动场所……此次临港之行,全国各大主流媒体的采编人员纷纷感慨,“临港区在我们心中更加清晰立体起来。”
此次媒体采风行活动的第一站,是由临港区管委引导、企业为主、多方联动共同打造的龙头最强、链条最全、平台最高的国家级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高端综合园区——临港区碳纤维产业园。小鱼竿挺起民族脊梁,这背后是最浓最重的家国情怀,在讲解员的解说下,采风团了解了碳纤维材料装备的研发制造的艰辛历程,深深触动于企业家执着钻研的探索精神。
随后,采风团来到马夸特开关(威海)有限公司。以质量和严谨著称的德企,为何选择落户临港,在与企业总经理贝特霍尔德•阿伦茨一问一答间,采风团揭开了其中的缘由。在开展双招双引工作的过程中,临港区管委全力优化营商“软环境”,致力于实现外资项目“来了即落”,让企业能够一站式“拎包入住”,正是临港区管委真诚的态度,让马夸特开关最终安心落户。
上午11时,采风团一行来到草庙子镇大东疃村幸福食堂。正值饭点,走进幸福食堂,饭香中夹杂着老人们的阵阵欢笑声,志愿者们将做好的饭菜为老人们端上餐桌。金黄酥脆的炸鱼,齐整切片的烟熏火腿,还有一碗热腾腾的打卤面,大东疃村的老人们围坐在餐桌前,自在地享受着“一餐热饭”。
此情此景,让中国日报网记者杨中晴不禁心生感慨,“这次过来,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临港这座城市的魅力,城市虽小,但有特色,紧跟国家战略规划,临港区在提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积极筹划新农村建设事宜,以幸福食堂打造为抓手,一幅乡风和谐的美丽乡村画卷已然铺开。”
当天下午,采风团一行还来到威达集团,就产品核心技术攻关、市场占有率等内容与企业方热切交流。“国内市场占比达60%,国际市场占比超40%。”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威达集团对产品品质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展览厅里的陈列品,凝聚着威达集团自成立以来,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采风团纷纷拿出笔记本、手机、相机,留存记录。
阔别了威达集团,采风团来到汪疃镇麓源果乡样板片区,参观樱聚缘苹果园区,赏一幅乡村振兴的秀美画卷。随后,采风团来到神山葡萄采摘园、林泉河湿地公园,一路上,处处皆景,硕大饱满的苹果压弯了枝头,鲜嫩欲滴的紫水晶攒成一簇,一幅山水秀丽的丰收秋景图映入眼帘。
区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24日上午,采风团来到威海广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山东浩然特塑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威高手术机器人有限公司,实地探寻临港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及医疗器械三大特色产业集群骨干企业的膨胀式发展。
在临港文化中心,采风团震撼于临港区管委重磅打造的综合性、公益性、融合性“三位一体”大型文化中心。文化中心内,有市民沉浸于笔墨书香,有文艺爱好者在舞蹈室里舞姿翩跹,有声乐爱好者正在一展歌喉……据悉,临港文化中心总建筑面积为1.37万平方米,分为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和大型会堂(剧院)三大功能区,深化“文化+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产、城、人”高度融合正在临港区加速实现。
为期两天的临港之行,在收获与不舍中落下帷幕。“以前,提到威海,很多人下意识会给威海设定一个旅游城市的定位,今天,实地来威海临港区走一遭,可以说是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在发展先进制造业上,临港区创树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发展十分多元化,并且不断优化营商硬软环境,我十分期待临港区未来的发展。”在本次媒体采风行活动结束之时,科技日报山东站站长王延斌说道。
【来源:威海传媒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