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足球明珠库张银华于4月29日去世,享年48岁。《黑子》英年早逝,唏嘘不已,勾起了许多资深粉丝的回忆。
张恩华曾是大连足球和中国足球的核心球员。
张恩华是大连万达/实德最辉煌期间的绝对核心,曾担任国足队长,以主力身份参加了1998年、2002年两届世界杯预赛,并身披2号球衣随队出征韩日世界杯。张恩华第一次出现在全国球迷的目光中,还是在那支目标冲进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中国国奥队。
这支由戚务生挂帅的国奥队,具有特殊的意义——先后入选该队的适龄球员(1973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均在职业联赛初期冒尖,成为第一批由联赛制造的新星,最终却在吉隆坡留下了悲剧的结局,成为中国足球诸多段子中的一个。
冲击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那支中国国奥队,其实具备了相当的实力。
折戟沉沙后,媒体为这支国奥队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其中相当部分日后套用在大多数中国国字号球队身上都适用。时至今日再次回顾,才发现那支国奥队竟然实力之强,与现在不在一个档次……
首项比赛任务出战东亚运动会,平朝鲜胜日本的战绩尚算不错
以亚特兰大奥运会为目标的中国国奥队,组建于1993年3月。1993年国内甲A、甲B联赛停摆一年,为上半年的美国世界杯预赛、下半年的第七届全运会,以及翌年开幕的首届职业联赛留出足够的准备时间。
戚务生曾经意气风发,是国内第一流的主教练。
国奥队的首任主教练是戚务生。此前两年,大戚带领升班马大连队在甲A联赛连夺两个季军,并捧起了杯赛奖杯(当年名为全国优胜者杯,即日后的足协杯)。他圈定的第一份集训名单如下:
姚健、邓乐军、周宁(北京),梁宇、高飞、孙建军、刘向伟(天津),朱琪、申思、黄翌、朱炯(上海),张恩华、郑勇(大连),孙刚、吴军(江苏),郭星源、聂磊(河南),庄毅(辽宁),李景、王海波(北京部队),范玉红(河北),肖坚、潘毅、蒋龙(八一),纪玉杰(青岛),徐荣生、丘志华、李玉展(广东),谭恩德(广州)。这29名球员中的大部分球员都来自地方队青年队,只有如黄翌、申思等少数人当时已被提拔到一线队。
虹口足球场的前身是虹口体育场,虹口体育场是首届东亚运动会的主赛场。
国奥队组建后的首个比赛任务,是代表中国出战1993年5月开幕的首届东亚运动会。戚务生在第一份名单的基础上,剔除了周宁、朱炯、范玉红等13人,又加上了此前有地方队比赛任务而未入选的陈刚(青岛)、范学伟、李明、刘越(山东)等4人,组建了20人的比赛名单。
首届东亚运动会男足比赛共有东道主中国、韩国、朝鲜、日本、蒙古、澳门等六支队伍参赛,采用单循环赛制。在朝鲜队派出世预赛阵容,韩国队以二队为班底的情况下,国奥队最终以3胜1平1负名列季军,成绩实属不错。国奥队唯一失利是0比1不敌韩国,对国家队为班底组成的朝鲜队以1比1打平(进球者为朱琪),而对阵同龄人组成的日本队时,则在0比2落后的不利局势下以3比2逆转取胜,梅开二度为国奥队扳平比分的李玉展来自足球之乡梅州,当时还是广东二队的球员,打进制胜球的则是刘越。
朝鲜队当年以主力班底参加东亚运动会,国奥队与之战平实属不易。
在戚务生最喜欢使用的五三二阵型中,防线是最稳固、变化最小的一环,由张恩华和小李明出任两位盯人中卫,清道夫则是前国青队队长黄翌,门将是来自江苏队的孙刚。除了黄翌因未能通过体能测试而错过职业联赛初年,从而淡出了国奥队阵容,其余防守队员一直是这届国奥队雷打不动的主力。
足协凑钱请来南斯拉夫教练,或许是为了顶替已经失势的施拉普纳
就在国奥队完成东亚杯比赛任务后3天,美国世界杯亚洲区预赛A组比赛在约旦伊尔比德打响。德国人施拉普纳执教的中国队连输也门、伊拉克,几乎提前出局。6月中旬,在成都举行的小组第二循环成了走过场,最终国足名列小组第二,无缘亚洲区六强赛。
国足的第一位外籍主帅没能让中国足球看见曙光,而中国足协没有放弃继续聘请洋教练的计划。就在1993年9月,足协宣布聘请时年60岁的南斯拉夫人拉迪沃耶·奥根亚诺维奇(Radivoje Ognjanović,此后昵称为“拉德”)执教国奥队,原主教练戚务生改任领队。
拉德作为球员曾随南斯拉夫队参加了1958年世界杯。
时任中国足协秘书长王俊生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为国奥队聘请南斯拉夫教练是足球界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措施之一,也有利于与施拉普纳率领的国家队进行竞争。其实,当年施拉普纳下课已是时间问题,而在这时候引进拉德,并由王俊生作出“竞争论”的表态,可以看出中国足协对这位南斯拉夫教练有着另一种期待。
拉德球员时代曾随南斯拉夫队出战过1958年世界杯,退役后执教过喀麦隆和科特迪瓦国家队。新华社1993年9月21日的报道中写道:“聘请拉德担任国奥队教练是经过国际足联推荐、亚足联确认和中国足协慎重研究后决定的。为支持中国足协聘请拉德,广东佛陶集团六家成员企业联手出资六十万元人民币。”有趣的是,当年囊中羞涩的中国足协在聘请外教时都不得不向企业求援,拉德的薪资由广东佛陶集团等企业赞助,而施拉普纳的“金主”其实是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当时的中国足球正处于一个困难时期,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在新华社1994年2月1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曾提及这么一个细节:“国奥队在四川彭县的40天集训中,因为施工原因使驻地的供暖、供热水系统出了问题,队员很难适应阴冷的环境,训练完也无法洗热水澡,一些队员患了感冒。此时拉德坚持与队员住在一起,不愿去较远的宾馆,结果自己也得了感冒。”
拉德入主国奥队时,国足外籍主帅施拉普纳的位置已经岌岌可危。
尽管拉德的资历不错,在待遇方面也从不搞特殊化,但他与中国足球的磨合一直磕磕绊绊。比如南斯拉夫人认为球员要多打比赛,“尤其看重有积分的比赛,如联赛、亚洲俱乐部杯赛等,不主张老是参加一些邀请赛、友谊赛”(1994年2月1日,新华社),他认为“友谊赛意义不大,对足球运动员来说,只有为每个比分而竞争的比赛才是真正的比赛,他们应该多上场参加这样的比赛”(1994年5月28日,文汇报)。但当时以集训为主的国奥队,几乎所有比赛都是与地方队或国外俱乐部队的友谊赛,而进入职业化时代的甲A和甲B联赛又刚刚揭幕,还无法起到足够的积累效应。
1994年11月5日,没有带队参加任何正式比赛的拉德突然退居二线,改任国奥队“技术顾问”,没人知道具体原因。而接替他的则是已经执掌国家队的戚务生。大戚于1994年4月从国奥队领队位置上空降为国家队执行教练,实际上已是国足主帅,只是碍于合同尚未到期的施拉普纳的面子,才没有直接升级。而在当年10月举行的亚运会上,戚务生率领中国队夺得亚军,此时正是大戚在中国足坛最高光的时刻,由他兼管国奥队也实属情理之中。
73人里选20位球员?就算如此,当年选出的球员也都是精英
上一位也是第一位身兼中国国家队和国奥队双料主教练的正是徐根宝,但在1992年兵败奥运会资格赛后,徐根宝被一撸到底,两个职位一并失去。他也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一场正式比赛都没有带教过的国家队主教练。戚务生又会如何呢?
徐根宝是身兼中国国家队和国奥队双料主教练的第一人。
亚特兰大奥运会亚洲区资格赛第一阶段小组赛安排在1995年六七月间,而最终八强赛则定于1996年3月。对于这支中国国奥队而言,在两阶段资格赛中依然没有什么其他比赛可打,但队员们反倒有充足的时间经受联赛锤炼。也正是从1995赛季开始,这个年龄段的大批球员逐渐闪光。
如当年甲A冠军上海申花队内就涌现了谢晖、吴承瑛、祁宏等数名原本不在国奥队视线内的新人,其中谢吴二人其实都比适龄最大年龄小了2岁,最终依然得以入选各次名单,而1976年出生的祁宏则因为太年轻而没有成为队伍一员。同样,天津队的于根伟、四川队的姚夏、北京队的杨晨、辽宁队的曲圣卿等人,都通过职业联赛涌现而出,先后入选过国奥队。1995年年底,戚务生曾表示,“去年联赛国奥小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球员在各俱乐部担任主力,而今年90%以上的国奥队队员在各俱乐部中都出任主力,这一变化表明国奥小将们的进步是明显的。”
谢晖正是通过1995年甲A联赛冒尖的新人。
第一阶段小组赛对国奥队毫无难度,在对新加坡(4比0、3比1)、马来西亚(2比1、2比0)的四场比赛中取得全胜,轻松出线。但对于将在吉隆坡举行的八强赛,显然戚务生颇为紧张,毕竟同一组的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韩国没有一支好对付。国奥队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不断安排长时间集训,以期更好地磨合队伍。在当赛季甲A联赛尚有2轮才结束的情况下,国奥队就安排了北京集训。而在这次集训结束后20余天,国奥队于12月15日再次于昆明集结,并将集中的状态一直延续到八强赛赛前。
戚务生将孙刚、陈刚、李明、刘越、吴承瑛、申思、谢晖、朱琪、彭伟军、谭恩德、于根伟、孙建军、杨晨、周宁、张恩华、肖坚、李玉展、张蓬生、姚夏和庄毅等20名球员带去了八强赛,几乎无一例外均是所在俱乐部的主力或主要替补球员。
吴承瑛和祁宏都成名于1995年,但祁宏因年龄太小而未能入选那届国奥队。
当年有媒体指出,国奥队可选球员太少,导致球员质量不高,“偌大一个中国,可供国奥队选择的适龄队员一共只有73人。国奥队教练组一个挨一个看遍了这些队员,几经调整,选定了最后这20员战将,但73人中选20个,还能怎么精挑细选?”(1996年3月16日,解放日报)
可如果作者能早些看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2021年东京奥运会的中国适龄球员,恐怕绝不会再作出这样的批评。比起后辈,为亚特兰大奥运会而战的这拨中国球员,比赛经验不可谓不丰富。
“打平就能出线”的魔咒之下,国奥队出局了,戚务生也被压垮了
八强赛小组赛首战,国奥队在30分钟杨晨就被红牌罚下、又先失一球的不利情况下,以4比2逆转击败哈萨克斯坦队,谢晖、姚夏、于根伟、彭伟军先后进球。次战对阵沙特阿拉伯,国奥队又先失球,但第75分钟谭恩德接庄毅传中,扳平比分,两队以1比1握手言和。于是,中国国奥队又一次站在一个属于中国足球的特殊命题之中——末战“打平就能出线”,对手正是韩国队。
吉隆坡默迪卡体育场,接连两次见证中国足球冲击奥运会失败。
四年前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亚洲区资格赛最终六强赛中,同样“打平就能出线”,同样面对韩国队,同样在吉隆坡默迪卡体育场,最终徐根宝率领的中国国奥队在9分钟内连失三球,以1比3输掉了出线的希望。这一次,戚务生的国奥队掉入了同一个坑。
第35分钟,肖坚盯人不紧,韩国队6号李基珩小角度破门,先下一城;第58分钟,小李明解围将球直接送给对手,李宇瑛打空门得手;第68分钟,李宇瑛再下一城——0比3,国奥队就此悲惨出局,无缘四强,自然也错过了通向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门票。
赛后,不少国内媒体都批评称,国奥队的败因在于球队过于紧张,不仅长期集训令球员压力过大,到达赛地后球队的管理也很死板,没有适当为球队释放压力。“中国队应该是八强中管教最严、最难接触的队伍。平时队员不能随便外出,全队上下守口如瓶。我们可以在酒店外、大堂里、商店中碰到其它队伍的球员、教练,但别想见着咱们自己的子弟兵。教练谢绝访问,讨厌打扰,难怪有人问,这是足球队,还是保密局?”(1996年3月23日,解放日报)
对中国足球而言,“任重道远”这四个字实在太沉重了。
但没想到,这段批评在两年后兵败1998年世预赛时同样通用——那支集合了中国职业足球精华的中国队,在长期集训、封闭管理中最终崩盘。而主教练戚务生在经历了国奥队和亚洲杯(1996年)的接连惨败后,已经失去了主张,也失去了勇气。在吉隆坡默迪卡的那个0比3之后,那个对阵桑普多利亚、出战广岛亚运会时意气风发的大戚不见了,他被中国足协留下了,却也被压力压跨了。
其实在1996年亚洲杯惨败之后,戚务生就当着记者的面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不累吗?我太累了,需要回去休息。”(1996年12月18日,文汇报)但他一直没有得到休息的机会,直到彻底被击倒。回顾历史,很难苛责任何一个个体,大戚也好,王俊生也好,或者队员。但究竟是谁的责任?这个问题可能永远都找不到答案。
(本文署名配图均系原文汇报摄影记者郭一江拍摄,特此感谢)
#足球# #足球天下##中国足球# #中国足球史#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沈雷创作,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