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新赛季开幕战不到两个月,“管理分离”后,CBA终于签下了一份大合同。
北京时间8月22日,CBA官方宣布,中国篮联(北京)体育有限公司(下称CBA公司)与李宁体育有限公司(下称李宁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续约之后,李宁公司继续以官方战略合作伙伴的身份为联赛提供球衣和球鞋装备。
合同年限和金额,合作双方并未在第一时间公布具体数字,但随后,CCTV5官微透露,赞助的金额“显然会比2012年的‘5年20亿’稍逊半筹”。
这一次,志在打造真正职业联赛的CBA公司在合同上并没有超越前者,并且延续老路,球衣球裤和球鞋“打包”合作。
这不免让外界产生疑惑——CBA的商业价值走低了吗?上个赛季的球鞋风波还会继续吗?
中国篮联(北京)体育有限公司与李宁体育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传合同金额缩水,CBA商业价值走低?
在姚明执掌中国篮协,并且成为CBA公司的关键人物后,人们很早就开始畅想CBA联赛在未来的商业价值,以及在新周期中,能在体育产业里建立怎样的商业模板。
经过几个月的等待,李宁公司第一个进入公众视野,并成为与CBA再度联手的企业。
有意思的是,当姚明和李宁两位中国体坛的重量级人物在这一份续约合同上签字之后,CBA公司和李宁公司却似乎都不太愿意将新合同中的年限和金额公开。
有媒体曝出了“5年10亿元人民币”的合同细节。随后,CCTV5也在官方微博上表示,由于双方达成的是弹性续约协议,金额上“显然会比2012年的‘5年20亿’稍逊半筹”。
回看5年前,彼时的李宁公司为了击败其他竞争对手,掷出了一份天价的装备合同。
但如今,联赛经历“管办分离”,姚明成为CBA公司的董事长,CBA也制定了更加详细的赛季扩展计划……这些积极因素却没有带来一份更大的合同。这是为什么?
一位不愿具名的李宁公司相关人士告诉澎湃新闻(www.)记者,李宁公司与CBA公司的谈判其实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7月份姚明就来到李宁公司,商谈了关于续约CBA的事宜,其中也包括合同价格以及在联赛中的权益。当时内部讨论的情况是,从各个赞助商的反馈来看,每年4亿有些过高了。”
另有消息称,在和李宁公司的谈判阶段,其他体育品牌对于CBA联赛的装备赞助表现得“缺乏热情”。
阿迪达斯曾经有意竞标CBA球衣,但最终因为分拆方案的不可操作性而流产。耐克和UA则没有进行实质意义上的竞标,仅仅出现在暧昧的流言之中。
究其原因,这多少与国内的体育投资大环境变化有关。
资深媒体人苏群就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中国体育的实体产业遇冷是一方面,但并没有那么不堪,“真正遇冷的是虚张声势的资本炒作”。
按照苏群的看法,不是CBA发展不好,而是“溢价”太过,即使是5年10亿元,可能都有点高了。
易建联赛中脱鞋离场。
续约“打包”合同,球鞋风波还会出现?
在CBA装备赞助完成续约后,不少分析评论将关注点放在了“球鞋”上。一些资深媒体人认为,装备赞助合同的“缩水”或许和球鞋有关。
而在这份续约合同中,商业竞争最激烈的“球鞋”部分,李宁公司似乎又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掌控权。
在几天前出台的《2017-2018赛季CBA联赛运动员装备规定》中,CBA列出了19项规定来保护赞助商的利益。
不过,在规定中澎湃新闻记者发现,其实第七条球鞋规定只提及了:球鞋可以由不同颜色组成,但是左右两只鞋必须一致。鞋上不允许使用闪光灯、反光材料或其他装饰物。
而在最后一条中,规定“任何其他方法得到不正当利益的装备是不允许的”。
除此之外,CBA联赛在新赛季的装备规定中,并没有涉及到球鞋“贴标”的处理方法和处罚措施。
上个赛季初,“球鞋风波”就成了联赛的一大闹剧,易建联在比赛中直接脱下装备赞助上的球鞋离场,而周琦和王哲林也通过社交媒体质疑在比赛中“垄断”球鞋装备对于球员身体的影响……
尽管最终易建联、周琦和王哲林都做出道歉和澄清,但这出“闹剧”也对当时的CBA联赛带来了很多负面评价。
新赛季,这样的尴尬场面还会出现吗?又或者是CBA公司为了保障装备赞助商的利益,又会出台一些新的规定?
“关于球鞋的问题现在不方便透露,我们也还在讨论之中。”这是李宁公司相关人士给澎湃新闻记者的答复。至少从现阶段来看,这确实是一个CBA公司和李宁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不过,据新华社报道,CBA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在新周期的合作框架下,CBA公司与李宁公司同意构建一种更加稳定、更具成长前景的长期合作关系,在更加灵活、开放的原则下展开具体合作。
“灵活”和“开放”,多少是值得玩味的两个词语。这样“弹性”的合作方式,或许将成为CBA在未来的一种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