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曾经鼎盛之极。
[霸王别姬]里梨园行的关师傅给徒弟们训话说:
“是个人呐,他就得听戏……你们赶上好时候啦。”
怎么个好时候?
名家荟萃,观众捧角儿也捧得紧。
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是那时妥妥的顶流。
像《大宅门》里白玉婷这样的古早追星少女,是真实存在的。
坐在第一排看戏,一边儿激动地喊着偶像的名字,一边儿抓了大把的珠宝首饰,可着劲儿往台上丢。
一个大宅闺秀,见求嫁偶像无门,竟然真的嫁给他的相片。
不仅郑重举行了婚礼,还在新房摆满了应援物,守着相片过了一辈子。
而今,京剧早已不是全民娱乐项目,甚至被冠上了“小众”的标签。
都知道京剧是国粹,但从来没看过京剧的年轻人,一抓一大把。
很多观众第一次走近京剧,是因为新近上映的这部片——
[京剧搜孤救孤]。
[京剧搜孤救孤]是余派经典老生戏《搜孤救孤》的高清影像记录。
京剧里有“乾旦坤生”,男人唱女角,女人唱男角。
右为于魁智饰演的梅兰芳,左为孟小冬,乾旦坤生
1947年,与梅兰芳齐名的“梨园冬皇”孟小冬,在中国大戏院留下了“广陵绝唱”。
唱的就是这出《搜孤救孤》。
当时,全国各地的戏迷齐聚上海滩,黑市票价翻了10倍,还是一票难求。
没有买到票的戏迷,为了收听演出实况,把百货商店的无线电抢购一空。
71年后,余派坤生王珮瑜,在翻新的中国大戏院复刻经典。
全场座无虚席,叫好不断。
摄像机也全程在场,把舞台搬演至大银幕。
王珮瑜饰演程婴
一出《搜孤救孤》的背后,是传播媒介的更迭,更是京剧的传承。
王珮瑜幼年时把1947年的《搜孤救孤》听了无数遍,迷恋录音里面的氛围,向往能成为孟小冬。
她在纪录片里说,这出戏启迪了她对京剧的审美。
《搜孤救孤》改编自中国古典戏剧《赵氏孤儿》,是个中国式“王子复仇记”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惨遭灭门。
门客程婴与公孙杵臼商议,用自己的亲儿子替代赵氏孤儿,藏在公孙杵臼家。
并通过假意告发,消除屠岸贾的怀疑。
程婴忍辱负重抚养赵氏孤儿长大,最终报仇雪恨。
2010年,陈凯歌电影版[赵氏孤儿]
明明是很有戏剧张力的故事,余派的处理却是写意的。
“观众该多么期待,这句结尾再来个高音或者嘎调,可以痛痛快快地叫个好。但余派的程婴不会。他甚至不愿转过身来,只是低着头,左左右右地看手上的马鞭,不断地摇头,抖着髯口。”
不外放,不过火,很有韵致。
14岁进戏校时,王珮瑜就会唱全出的《搜孤救孤》。
不光会唱主角程婴、屠岸贾、公孙杵臼的戏,连配角的走位都会。
而《搜孤救孤》于她,就像是护身符。
16岁,她代表上海戏校去香港访问演出。
演《搜孤救孤》那一场时,孟小冬的弟子蔡国蘅坐在台下看。
王珮瑜唱得满宫满调,非常卖力。
王珮瑜早年出演《搜孤救孤》(左)
演出结束,蔡国蘅见到她的第一句话就是:
“珮瑜一出场,我们就感觉老师回来了。”
来自大师身边人的认可,分量是极重的。
王珮瑜从蔡国蘅那里,获得了孟小冬未在坊间公开的戏稿和录音。
还有一条宝蓝色的丝绦,那是孟小冬的遗物。
同一年,她去“京剧大码头”天津参加全国少儿京剧大赛。
用《搜孤救孤》俘获了最难取悦的天津戏迷。
离开剧场时,他们围住了她的大巴车,喊她“小冬皇”。
泰斗捧,观众捧,还拿了许多奖。
王珮瑜自谦说“运气太好”,“只能说大家太热爱余派,太怀念余先生、孟先生。”
[梅兰芳]中,王珮瑜给章子怡饰演的孟小冬配唱
很多人夸她是天才,在戏校就成了“角儿”。
但她也是在挥了367次胡子之后,才被叫“瑜老板”。
“等到我们成角儿了,我们的观众在哪里?”
20岁刚从戏校毕业的王珮瑜,在一场演出中被狠狠刺激到了。
大幕拉开,观众寥寥,还没演员人多。
那时的常态是台上演员七八十个,台下观众只坐了几排,全是白发苍苍的老年人。
“为什么这么好的东西没人看呢”,王珮瑜不理解。
接下来的20年时间,她走到年轻人中间,为京剧站台吆喝。
“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传承和传播同样重要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要去做传播,其实是为了更好的传承。”
王珮瑜清楚京剧对现代观众的意义。
到了今天,中国人仍然喜欢大团圆结局,而这是京剧很重要的特点。
“人生的不圆满,要在戏里求。”
与此同时,她也知道京剧不被年轻观众理解的原因。
拿《搜孤救孤》来说,年轻观众可能会把程婴当“渣男”看待。
他们不理解程婴为什么会为了和自己毫不相干的生命,牺牲掉亲生骨肉,还要忍受十几年“卖主求荣”的骂名。
《搜孤救孤》程婴假意告发
程婴的做法,其实体现了先秦中国所推崇的士大夫义气。
轻生死而重然诺,血性十足。
给荆轲献人头的樊於期如此,宁死不食周粟的伯夷和叔齐也如此。
几千年前的中国,这样的故事天天发生。
作为京剧表演者,王珮瑜想得更多的是呈现,而不是评判。
《搜孤救孤》这样的戏,拷问的其实是现代人的人生终极追求。
眼前名利与人生价值孰轻孰重,可以在很多京剧里得到答案。
程婴舍子,向妻子下跪
不过,在展现传统骨子老戏格调的同时,王珮瑜也做改编。
2010年,她将《搜孤救孤》与马连良先生的《赵氏孤儿》整合,做成了墨本丹青版《赵氏孤儿》。
原戏本中拖沓冗长的情节被删减,经典动听的唱段全数保留。
画家申世辉受邀创作了一组山水画卷,融入舞美设计中,视觉上更加耐看。
这版《赵氏孤儿》吸引来许多年轻观众,还为王珮瑜摘得了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奖”。
墨本丹青版《赵氏孤儿》舞美
京剧与国画的跨界取得的成功,给了王珮瑜鼓舞。
她盯上年轻人爱玩的东西,开始了更大胆的破圈尝试。
比如上综艺节目《奇葩大会》,表演京剧表情包“惊提”“怒沉”“喜展眉”,喜提微博热搜。
在抖音笑出“国粹范”,讲解京剧老生各种各样的笑,得到十多万转发。
还做起了京剧脱口秀,从热播电视剧切入,讲名角儿怎么打怪升级,登上视频网站热榜。
总之,用更适合年轻人的方式普及京剧,成功出圈。
推广形式虽然碎片化,但年轻人还是感受到了王珮瑜对京剧认真、执着的态度。
“也许我穿上了破洞牛仔裤,插着兜儿,但是我心里还是余叔岩,还是孟小冬。”
事有一利,必有一弊。
出圈后的王珮瑜,慢慢感觉到不对劲。
随着粉丝数量暴涨,她有好几场演出都是提前售罄。
王珮瑜觉得这不正常:
“京剧应该是一百张票卖出六七十张,还有一部分一定是卖不掉的。”
很多人因为她第一次进剧场,却不知道怎么叫好。
她明确自己要做的是引导他们成为京剧观众,而不是个人的粉丝。
“最好是通过王珮瑜,了解京剧艺术的魅力,否则很多人会走掉。”
这两年她减少了综艺曝光,把重心放在了剧场。
因为京剧是剧场的艺术,离开了剧场,何谈传承。
她运营起上海宝山的一座古戏楼,在这里做驻场演出。
展演的大多是传统戏,观众席不到200座,保证每个观众都能近距离感受京剧的魅力。
还创排《坐井观天》《自相矛盾》等成语微京剧,用最京剧的方式讲容易懂的故事,演给孩子们看。
另一边,王珮瑜也在努力挖掘新的传统戏。
说起来,京剧很脆弱。
“我们是不可能创造传统戏的,都是已经有了,我们要去学,学完再去排,排完了以后呈现在舞台上。”
京剧演员学戏要靠口传心授,只靠录音和记谱,很多东西传不了。
王珮瑜与京剧名家梅葆玥(右三)、范石人(右二)
但很多老先生已经作古,或者由于年岁已高记忆模糊,没有办法进行示范。
40岁出头的王珮瑜,在花费心力做京剧传承之余,还有自己的遗憾。
因为疫情,她不能在唱戏最好的年龄,在舞台上进行系统的磨练。
[京剧搜孤救孤]的上映,让她百感交集。
时至今日,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传播具备同样的重要性,而高清影像的形式恰恰可以助力它的传播。
这是王珮瑜第一次在台下看自己演戏,但她不希望这种形式替代舞台演出,而是吸引更多观众爱上京剧、走进剧场。
[京剧搜孤救孤]是北京奥哲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新现场”品牌拍摄的首部中国戏曲高清影像。
“新现场”高清影像放映系列创立6年以来,始终致力于通过放映的形式向观众呈现当今世界舞台上最优秀的作品。
今天,[京剧搜孤救孤]已经全面登陆全国院线,进行大规模公映。
欢迎大家走进影院,走近京剧,感受国粹的魅力。
王珮瑜坚信,世界上只有两种人:
喜欢京剧的,和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