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NBA,是真没以前内味了,小球市球队无法生存,大球市球队抱团成风。”
昨天,一位老马刺球迷,这么和我说道。
从他口中说出这句话,我真的挺能理解,并且特别有感触。因为,现在的圣安东尼奥马刺,真的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重建?没有潜力新星。招募大牌?再也不能“忽悠”来下一个“阿尔德里奇”了。
这就是很多球队的悲哀,各个球队之间的“贫富差距”,实在过于明显。
所以,今天帝哥想聊一个讨论度非常高的话题:
如何看待抱团现象?
关于这事儿吧,我很同意科比在几年以前的一个表达:这没有对错,只是不同的哲学。
也就是说,以前的一人一城,选择坚守,诸神之战,这是一种哲学。而如今,NBA球星们选择加入,是另外一种哲学。
前者是一种态度,而后者,同样是合理地利用规则。
如果都抱团,我们同样会看到几支球队群雄逐鹿的状况,那也挺有意思。不过对于小球市球队,生存状况就被压缩得死死的。
这就好比现在的马刺,连德罗赞都走人了。
那么说到重点了:帝哥更认可或者喜欢哪一种方式?
还真是以前有意思。
这几年,NBA有种现象,超级明星必须抱团,才有问鼎冠军的可能。
二人组拿不了?那就三巨头!然后再签一批底薪球员。
总之,单核带队carry拿冠军,在这个时代的规则下,不太可能发生。
过去那种不分伯仲、悬念丛生、群雄逐鹿,引人入胜的场景,越来越少了,所以球迷才会感慨:NBA变得不好看了。
男人们卧薪尝胆的战斗和复仇,被走捷径的抱团代替。
“如果迈克尔-乔丹给我打电话,想要招募我加入公牛,我会让他滚蛋。”
这是雷吉-米勒的表达。
而艾弗森讲到:“看到现在的NBA球星换队那么频繁,我喜欢这些年轻人,但我无法想象自己那么做。我从未想过跟沙克和科比做队友的可能,你懂我意思吗?我觉得那是走捷径,太容易了。”
这就差异所在。
以前的NBA,就算战绩再差的球队,比赛依然有看点,有当家球星可看,现在,一言难尽。丝毫没有前几年那种“厮杀”的感觉,球星抱团,烂队摆烂。
很多老球迷,都不会喜欢。
但这种现象出现,我觉得大家不能把责任放在某一位球员身上,比如去骂詹姆斯和杜兰特。
这是多方资本涌入后,商业联盟发展的必然趋势。
NBA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的公平竞争转变为追求明星效应,一切都是金钱惹的祸。
哪种形式吸金快、吸金多,当然就用哪种形式。当今社会也变得越来越实用,越来越功利。2014年萧华接替斯特恩成为NBA总裁后,这一点是很明显的。
而往更深的层次来说,NBA的变化,可以折射这个社会在这10多年里的巨大变革。
我们可以感慨,可以抱怨,但真的无法改变。
而从球迷的角度来说,我觉得需要意识到这两点:
首先,强如乔丹,也需要皮二爷和大虫的辅助,科比再强,也需要加嫂的助力。
在以前那个版本的NBA,巨星同样需要帮手,才能夺冠。
其次,球迷需要思考,自己内心关于伟大球员的定义。
如今,球迷和媒体,都会觉得常规赛所取得的成就一文不值,然后当你开始比较球员,讲历史地位时,就是计算冠军戒指数。
这就是目前,实实在在正发生的。
艾弗森和米勒,巴克利和马龙,你再倔强,再有性格,没有总冠军,在一些人看来,就是不够伟大。
如果大伙都是这个观念和评判标准的话,那么是不是也会增加现役球星们,打不过选择加入的想法?
所以,一直以来帝哥真的不喜欢只用冠军数,比较历史地位。因为,你必须得把联盟的变化,给考虑进去。
对于“选择加入”的NBA联盟,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