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剂效应主要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疾病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这个效应最早被发现于二战期间。盟军在一次抢滩登陆作战中产生了大量的伤员,需要紧急做手术,但由于后勤供给不畅,麻醉药品紧缺,迫不得已,军医只能用生理盐水冒充麻醉剂给伤员注射,结果有很多伤员竟然表示疼痛减轻了,也就是说原本没有止痛效果的生理盐水竟然真的起到了麻醉剂的效果,于是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安慰剂效应。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安慰剂效应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人是很容易接受暗示的,在某种暗示之下人们的精神、身体会做出符合暗示方向的反应。正如军医告诉伤员自己注射的是麻醉剂,于是伤员接受了军医的暗示,进而做出和暗示方向一样的反应,那就是注射了麻醉剂,疼痛感就会减轻。
安慰剂效应确确实实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想想人们为何会对很多保健品趋之若鹜,这其中也有安慰剂效应的影响,因为一些保健品的广告中号称“药到病除”,而人们接受了这样的暗示和宣传,结果吃了保健品之后真的感觉“有疗效”。所以,安慰剂效应的存在有利有弊,希望人们能理性对待这个神奇的效应。
文/许海涛(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