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静的风 读史专栏作家
杜甫在年轻的时候,就写出过许多动人的诗篇。那时,他的父亲在州县做过小官,生活还是有保障的,也正因此,他游历过很多地方。
在洛阳时,杜甫偶遇比他大十一岁的李白,不久又结识了另一位大诗人高适。三人在一起喝酒唱诗,好不快活,度过了一段美好难忘的时光,成为诗坛上的千古佳话。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相聚总有分别的时候,虽然依依不舍,但为了前程,也只能各奔东西。
三人分开后,杜甫便接到父亲的命令,让他参加科举考试。
唐朝的进士科考录取名额非常少,三千名考生参加考试,被录取的只有二十七人,很多权贵也从中举荐贿赂考官,没有背景没有钱财是不可能考上的。
杜甫以前考过一次,但没考中。
当时朝廷宰相是李林甫,文化不高,鬼点子比他认的字还多。有一年科考,竟然一个也没录取,唐玄宗很纳闷,李林甫却说,天下人才已经被皇帝收罗尽了,哪还有什么人才。这样的鬼话,唐玄宗却信以为真。
父命难违,杜甫还是参加了这次考试,结果和上次是一样的。从此,杜甫对科考彻底死心,不再参加考试。
杜甫在长安居住了十年,生活一直很贫困,在这期间,他接触了很多底层人民,他们的疾苦,权贵们的骄淫奢侈,磨练了他的文笔,使他写出了“朱门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朽诗句。
天宝末年,杜甫向朝廷献上《三大礼赋》,唐玄宗看后赞不绝囗。他召见杜甫,当场考他作文,杜甫提笔一挥而就,玄宗看他文章写的不错,任命他为京兆府兵曹参军。
安史之乱爆发后,长安被叛军占领。杜甫趁着天黑带着家人逃出了京城。
这时,唐肃宗在灵武招兵买马抵抗叛军。杜甫千辛万苦赶去投奔。唐肃宗听说过他的诗名,让他当了个右拾遗。
唐肃宗的宰相房琯和杜甫是旧交,因与叛军作战失败被免职。杜甫上书为房琯开脱,说房琯很有才能,肃宗看后很生气,将杜甫打发到华州担任司参军。做个管理祭祀和教育的小官,在那兵荒马乱的岁月,谁还有心思祭祀和上学,只不过是找个借口赶他走罢了。
在华州,杜甫无所事事,他便四处视察,他深深体会到战乱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他用亲眼目睹的事实写下了《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这就是著名的三吏三别,被称之为“诗史”。
第二年,杜甫辞去官职,当时关中闹饥荒,杜甫穷的根本活不下去,采树叶剥树皮充饥,他的孩子饿死了好几个。他忍着极度的悲痛,亲手埋葬被饥饿而死的骨肉。
后来,朝廷征召他为京兆府功曹,日子稍微好了一点。
几年后,严武出镇成都,他举荐杜甫为节度参军,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
从此,杜甫有了“杜工部”这个称呼。
严武的父亲和杜甫是朋友,所以,严武很尊重杜甫,给他的待遇也很丰厚。
那几年,在严武的庇佑下,杜甫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
严武死后,杜甫失去了依靠,他只好去投奔高适,到了高适那里,才知道高适已经去世了。
这个时候,四川境内的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发生了混战,为了躲避战乱,杜甫带领一家老小逃往荊楚一带。走到耒阳被洪水所阻,断粮达十天之久,当时的境况,相当凄惨。
耒阳县令得到消息后,亲自驾船把杜甫接到家中,请他吃牛肉喝白酒。饿得头晕眼花的杜甫,顾不上客套,当时就狼吞虎咽起来,大块吃肉,大囗喝酒。
酒足饭饱之后,杜甫疲惫的倒在了床上。
那一夜,他睡得很香,很沉。
那一夜,他再也没有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