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四膜虫、四膜虫pre-mRNA的剪接并不需要消耗ATP…

小龙虾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发病原因

1.病原

(1)病毒 研究表明,淡水螯虾体内存在着多种病毒,部分病毒可以导致螯虾较大的死亡率。已见报道的从淡水螯虾体内发现的病毒有:

1)脱氧核糖核酸( DNA)和推定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

①核内杆状病毒(类杆状病毒):澳洲红螯螯虾杆状病毒、佛罗里达螯虾(蓝魔虾)杆状病毒、贵族螯虾杆状病毒、海盗螯虾杆状病毒、白斑综合征病毒。

②类病毒:蓝魔虾系统类病毒、寄生澳洲红螯螯虾鳃上的推定类病毒、卵分离死亡病毒。

2)核糖核酸( RNA)和推定的核糖核酸(RNA)病毒:双RNA病毒、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呼肠孤样病毒、螯虾盖蒂病毒样病毒、贵族螯虾鳃上分离的一种病毒、蓝魔虾中分离的一种病毒。

部分种类的病毒在淡水螯虾体内广泛存在。例如,通常100%的淡水螯虾都可能携带有贵族螯虾杆状病毒。有些病毒可能对淡水螯虾具有致病性,如寄生于淡水螯虾肠道的核内杆状病毒就可能具有高致病性。在恶劣的养殖环境下,即使毒力比较低的病原生物也可能引起淡水螯虾发病,或者对其正常的生长带来障碍,如澳洲红螯螯虾杆状病毒就能导致小龙虾生长迟缓。

对传播方式研究得比较深入的是澳洲红螯螯虾杆状病毒和螯虾盖蒂病毒样病毒。这两种病毒都是经口传播的,可以通过饲喂被病毒感染的组织或吞食有病毒附着的粒状物质而完成感染过程。

目前已有野生和养殖环境条件下暴发大规模病毒病的报道。近几年来,我国湖北、浙江等地相继出现淡水小龙虾大量死亡,经诊断基本证实引起这些小龙虾死亡的病原体为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有人试验将病毒感染的对虾组织饲喂给淡水螯虾,发现可以经口将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病传染给淡水螯虾,并导致淡水螯虾患病毒病死亡,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

(2)细菌 细菌性疾病通常被认为是淡水螯虾次要的或者是与养殖环境恶化有关的一类疾病,因为大多数细菌只有在池水养殖环境恶化的条件下才能增强其致病性,从而导致淡水螯虾各种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细菌性疾病主要有菌血症、细菌性肠道病、细菌性甲壳溃疡病、烂鳃病等。

(3)立克次体 已经报道的在淡水螯虾体内发现的类立克次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淡水螯虾体内全身分布的,最近被命名为螯虾立克次体,这已经被证明与澳洲红螯螯虾的大量死亡相关;另一种寄生在淡水螯虾肝胰腺上皮,目前只在一只澳洲红螯螯虾标本中观察到,是否会导致淡水螯虾患病或大量死亡,尚不明确。

(4)真菌 真菌是经常报道的淡水螯虾最主要的病原生物之一,“螯虾瘟疫”就是由这类病原生物所引起的,某些种类的真菌还能够引起淡水螯虾发生另外一些疾病。

同细菌造成淡水螯虾发病相似,真菌引起淡水螯虾发病也与养殖珂境水质恶化有关。可以通过改善养殖水体水质的措施,达到有效控真菌病蔓延的目的。

真菌所引起的疾病主要有螯虾瘟疫和甲壳溃疡病(褐斑病)。

(5)寄生虫 寄生虫分为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

从淡水螯虾体内发现的原生动物病原主要包括微孢子虫病原、胶孢子虫病原、四膜虫病原和离口虫病原,他们通过寄生或外部感染的方式使淡水螯虾得病。寄生在淡水螯虾体内的这些原生动物能否使淡水螯虾得病取决于螯虾所处的环境,可以通过改善环境的措施(如换水或减少养殖水体中有机物负荷)来有效控制原生动物病。

寄生在淡水螯虾体内的后生动物包括复殖类(吸虫)、绦虫类(绦虫)、线虫类(蛔虫)和棘头虫类(新棘虫)等蠕虫。大多数寄生的后生动物对螯虾健康的影响并不大,但大量寄生时可能导致淡水螯虾器官功能紊乱。

2.养殖环境恶化

(1)水质恶化 养殖水体中各种藻类,因光照不足,泥土、污物等流人,引起生长不旺盛,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部分藻类因长时间光照不足及泥土的絮凝作用而下沉死亡,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厌氧分解,产生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水体中这些有害物质超过一定浓度,会使养殖的小龙虾发生慢性或急性中毒,正在蛻壳或刚完成蛻壳的小龙虾容易引起死亡。

未能恰当地进行水质调节,导致水质恶化;平时没有进行正常的疾病预防,病后乱用药物;发病后未能做到准确诊断和必要的隔离;死虾未及时处理,未感染的虾由于摄食病虾尸体而被传染,这些都能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发展。

(2)重金属 淡水螯虾对环境中的重金属具有天然的富集功能。这些重金属通常从肝胰脏和鳃部进人体内,并且相当多的重金属尤其是铁存在于淡水螯虾的肝胰脏中,在上皮组织内含物中也存在大量的铁,可能严重影响肝胰脏的正常功能。养殖水体中高浓度的铁是淡水螯虾体内铁的主要来源,肝胰脏内铁的大量富集可能对淡水螯虾的健康造成影响。

尽管淡水螯虾对重金属具有一定的耐受性,但是一旦养殖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超过了淡水螯虾的耐受限度,也会导致淡水螯虾中毒身亡。工业污水中的汞、铜、锌、铅等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是引起淡水螯虾重金属中毒的主要原因。

(3)化肥、农药

1)化肥。稻田养虾因一次性使用化肥(碳酸氢铵、氯化钾等)过量而引起小龙虾中毒。中毒症状为虾起初不安,随后狂烈倒游或在水面上蹦跳,活动无力时随即静卧池底而死。

2)农药。养虾稻田用药或用药稻田的水源进入虾池,药物浓度达到一定量时,会导致虾急性中毒。症状为虾竭力上爬,吐泡沫或上岸静卧,或静卧在水生植物上,或在水中翻动立即死亡。

3.其他因素

大多数发病水体存在着未及时进行捕捞,留存虾密度很高、水草少、淤泥多等情况。此外,养殖水体中的低溶氧或溶氧量过饱和可导致淡水螯虾缺氧(严重时窒息死亡)。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清塘消毒不彻底。放养前,虾池清整不彻底,腐殖质过多,使水质恶化;放养时,虾苗体表没有进行严格消毒;放养后没有及时对虾体和水体进行消毒,这些都给病原体的繁殖感染创造了条件。引种时未进行消毒,可能把病原体带入虾池,在环境条件适宜时,病原体迅速繁殖,部分体弱的虾就容易患病。刚建的新虾池,未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就放水养虾,可能使小龙虾对水体不适而患病。

2)饲料投喂不合理。小龙虾喜食新鲜饲料,如饲料不清洁或腐烂变质,或者盲目过量投喂,加之不定时排污,则会造成虾池残饵及粪便排泄物过多,引起水质恶化,给病原细菌创造繁衍条件,导致螯虾发病。此外,饲料中某种营养物质缺乏也可造成营养性障碍,甚至引起螯虾身体颜色变异,如淡水螯虾由于日粮中缺乏类胡萝卜素就可能出现机体苍白。

3)放养规格不整齐。若苗种虾规格不整齐,加之池塘本身放养密度过大、投饲不足,则会造成大小虾相互斗殴而致伤,为病原菌进入虾体打开“缺口”。

二、防治措施

1。生态预防

(1)选择适宜的养殖地点建造养殖环境 养殖地点要求地势平缓,以黏性土质为佳。建造的池塘坡比为1:3,水深为1 -1.8 米。水源要求无污染,pH为6.5-8.5,水体总碱度不要低于50毫克/升。为保证有足够的地方供亲虾掘洞,同时也要进排水方便,面积比较大的水域可在池中间构筑多道池埂,所筑之埂,有一端不与池埂连接,使之相通。这样,在养殖密度较高时,通过一个注水口即可使整个池水处于微循环状态, 便于管理。

(2)种植或移植水草 池塘种植水草的种类主要是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水草,可以两种水草兼种,即轮叶黑藻和苦草或者伊乐藻和苦草,覆盖面积为2/3。如果因小龙虾吃光水草或其他原因水草被破坏,应及时移植水花生、凤眼莲等,水草好、虾病少是人们总结的好经验。

(3)水质调节 注意水体水质的变化,勿使水质过肥,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肥、活、嫩、爽。

2.免疫预防

目前,关于水产甲壳动物的机体防御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能准确把握甲壳动物健康状态的科学方法也尚待确立,这给确立水产甲壳动物的免疫防疫对策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近年来,面对世界各地水产养殖甲壳动物各种疾病的频发,人们逐渐意识到了解水产甲壳动物的各种疾病及阐明对这些疾病的机体防御机能的重要性。

现有的资料表明,甲壳动物的机体防御系统与脊椎动物一样,主要包括细胞和体液因子。由于一部分体液因子是在细胞内产生并储藏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所以将这两种免疫防御因子严格区分是很困难的。免疫细胞主要是介导血细胞和固着性细胞的吞噬活性,以及由血细胞产生的包围化及结节形成现象;体液因子主要介导酚氧化酶前体活化系统、植物凝血素和杀菌素等。

甲壳动物机体防御机能的活化并不像脊椎动物那样必须要用致病菌作为免疫原,这就意味着活化甲壳动物防御机能的物质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寻找。陈昌福等用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注射到小龙虾体内后,检测供试虾血清、肌肉和肝胰腺提取液中的酸性磷酸酶( ACP)、碱性磷酸酶(ALP)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发现,经注射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刺激后,小龙虾肝胰腺中的ACP和ALP活性明显增加,而且,在注射后72小时,ACP活性由对照组的3. 13 单位/100毫升提高到 9.34 单位/100毫升,ALP活性由3. 83 单位/100毫升提高到了12.8 单位/100毫升,而在血清和肌肉中ACP和ALP的活性均没有明显变化。

由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免疫刺激剂可以增强虾类的抗感染能力,而且采用口服的方式也可以诱导供试虾产生防御能力。这对野外养虾池中大规模饲养虾的疾病预防具有实际意义。

3.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是对生态预防和免疫预防的应急性补充预防措施,原则上对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是不能依赖药物预防的。这是因为除了部分消毒剂外,采用任何药物预防水产动物的疾病,都有可能污染养殖水体或导致水产动物致病生物产生耐药性。因此,采用药物预防水产动物疾病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措施。

采用消毒剂对养殖水体和工具,以及养殖动物的苗种、饲料和食场等进行消毒处理。目的就在于消灭各种有害微生物,为水产养殖动物营造卫生又安全的生活环境。

常用药物预防有如下三种方式:

(1)外用药 泼洒聚维酮碘、季铵盐络合碘或二氧化氯,每10天泼洒1次,可交替使用,使用剂量参考商品药物说明书。

(2)免疫促进剂预防 对于没有发病的小龙虾.饲料中添加免疫促进剂进行预防,如B-葡聚糖、壳聚糖、多种维生素等(使用剂量参考商品药物的说明书,投喂时间:每15天可以连续投喂4 -6天),可提高小龙虾的抗病力。

(3)内服药物 每15天可以用中草药(如板蓝根、大黄、鱼腥草混合剂,等比例分配药量)进行预防。中药需要煮水拌饲料投喂,使用剂量为每千克虾或蟹0.6 -0.8 克,连续投喂4-5天。如果事先将中草药粉碎混匀,在临用前用开水浸泡20 - 30分钟,然后连同药物粉末一起拌饲料投喂则效果更佳。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