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oppor9s怎么调震动】OPPO R9s 体验:如何做出「线下爆款」?

极客公园作家:科勒VC

如果要评价今年最好的国产手机,将无法避免“口水”战争。

不过如果要评出一部今年最成功的国产手机,迄今为止的选择有且只有一个——OPPO R9。

从今年 3 月 24 日发售开始,R9 系列在上市后的 88 天内就卖出了 700 万部,全年累计销量奔着 2000 万台去了。这个数字近些年基本只有巅峰期的红米才能做到,不过要知道,R9 系列的平均售价可是在 3000 元上下的,带来的销售额和利润都是红米远无法相比的。

OPPO R9

复盘 R9 的成功原因,我们会把它归功于 OPPO 超过 25 万家遍布全国的线下门店以及「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这句看似无聊但却非常精准有效的广告(仔细想想,除了这句你还能回忆起哪一句手机广告?)。或许是 OPPO 这些「产品之外」的东西太过强势,以至于我们常常忽略了 R9 在产品层面的成功。

从手机本身开看,OPPO R9 是一款均衡中略带着惊喜的产品。均衡是指它的设计、屏幕、拍照、充电以及实际体验出的性能(R9 日常使用并不卡)都没有明显的短板,惊喜是指它在发布时几乎最快的指纹识别(不只是过渡动画快)以及优于多数同期国产 2000-3000 档手机的做工。

当这样的一款产品「遇到」OPPO 强势的渠道和「洗脑式」营销,OPPO R9 的成功就显得没那么意外了。

不过在今年七月,OPPO R9 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对手——vivio X7。

vivo X7

和 OPPO R9 相比,vivo X7 的配置更高、多了前置「柔光灯」,2499 元的售价甚至比 R9 还要便宜 200 元,再加上 vivo 数量足以媲美 OPPO 的线下门店和丝毫不逊色的营销,vivo X7 在首发日就卖出了 25 万台,俨然有成为「R9 终结者」的势头。

虽然 OPPO 随即「正面应战」,宣布 R9 全线降价 300 元,但已经七个月「高龄」的 R9 仍然需要一款「继任者」来延续它的强势,于是 R9s 就来了。

设计和做工:处处「小不同」,整体「大不同」

作为一款「s」产品,R9s 不出意外地延续了 R9 的设计风格。

前面板依旧是招牌式的「类 iPhone」风格,不过扬声器两侧的前置摄像头和传感器和 R9 调了个位置,玻璃盖板升级到了更加不易碎的康宁大猩猩 5 代,这也是国产手机中第一次用上。

在 R9 的体验中,我们提到 R9 的指纹识别几乎是同时期智能手机中最快的,R9s 延续了 R9「一碰就进入桌面」的指纹识别速度,但是指纹识别模块从 R9 的正面按压式变成了一加 3 那种「只能碰、不能按」的设计。

我个人不太喜欢这个设计,虽然从体验上看,这种设计让 R9s 指纹识别上集成的主页键和左右两侧多任务、返回键的触感变得更加统一,但问题是它长了一副「来按我啊」的样子。在这之前,即使我把一加 3 作为主力机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但依然感觉这个指纹识别设计很奇怪。当然,解决办法也不是没有,第一种是像 iPhone 那样通过触觉振动引擎模拟出「按压」的感觉,第二种是把用超声波指纹识别,把指纹识别模块放在正面玻璃盖板下面(类似小米 5s)。至于 OPPO 会不会在未来「改良」一下指纹识别模块,只能期待明年的 R11 或者 Find9 了。

在使用一体全金属后盖的手机中,为了保证射频信号的传输,必须额外填充一些塑料区域才行。在目前的中高端手机中,普遍的解决方案是用纳米注塑在手机的上下各填充一条或两条塑料信号条,这似乎也成了在不严重牺牲手机美感的情况下,手机厂商当前可以找到的「最优解」了,iPhone 7、vivo X7、OPPO R9 用的都是这种设计。不过在 R9s 上,OPPO 找到了一种「改良版」的方案。

通常来说,全金属手机(包括 R9)背部天线条的宽度在 1.5—2 毫米之间,在 R9s 上,OPPO 则把这种「宽」天线条各自分割成了三条宽度 0.3 毫米的「超窄」天线条,天线条之间使用金属材质进行填充。

R9s(左)和 R9(右)

和 R9、iPhone 7 这种上下各有一个「宽」天线条的方案相比,R9s 的「微缝天线」有助于减少割裂感,让后盖部分更加一体。在无法完全隐藏天线条的情况下,R9s 的这个设计算得上是一种更有「美感」的解决办法了。

有趣的是,除了 R9s,三星即将上市的 Galaxy C9 Pro 也采用了这种「微缝天线」的设计。我们不太清楚这种设计是否会涉及专利问题,如果没有的话,或许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一大批采用这种天线条设计的手机上市。

和 R9 相比,外观上除了天线条这个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变化,R9s 在背部金属的喷砂工艺上也进行了改进。

OPPO 表示,「不同于行业选用的陶瓷锆砂,OPPO R9s 选用金属感更强的新型复合砂,经 2 次喷砂工艺流程,金属颗粒相互间更为细密,整体金属感更强。」

这句话听起来有些抽象,但把 R9 和 R9s 拿在手里,背部金属的触感是有明显区别的。R9s 的表面摸起来明显更加细腻和温润,更有品质感。印象中,除了索尼 Xperia XZ 背部的那块金属(如上图,之后我们会详细聊聊大法的这部手机),我还没有摸过像 R9s 处理地那么细腻的金属喷砂后盖。

这种工艺上的进步在线上的图片和文字描述中是很难体验出来的,不过对要「去店里看看」的线下消费者,R9s 摸起来比 iPhone 还细腻的喷砂工艺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用户的好感,

除了「微缝天线」和触感更好的后盖,R9s 在一些机身细节上还有几个小改变,比如边框部分的「腰线」更加柔和(更接近 iPhone)、屏幕一圈的两面金属倒角宽度更窄,这都有助于提高 R9s 的握感。

此外,在同为金色的版本中,R9s 的颜色明显变得比 R9 更淡,有些类似一加 3 那种薄荷金的感觉,在一大批金色全金属手机中,提高了几分辨识度。

「双核对焦」是个什么鬼?

相机是 R9s 的另一大重要升级,也是 OPPO 对 R9s 的产品宣传中的「头号卖点」。

我们先从 CMOS 说起。R9s 配备了一块来自索尼的 IMX398 传感器,OPPO 宣称这块 CMOS 是由索尼和 OPPO 联合研发。大家不要被 398 这么大的数字唬到,其实从参数上看,IMX398 更接近在上半年国产机中大量采用的 IMX298,二者的尺寸都是 1 英寸,1600 万像素,单像素尺寸 1.12 微米。

从客观参数上看,IMX398 相比 Google Pixel、小米 5s 上采用的传感器面积更大的 IMX378(1 英寸)并没有什么优势,不过 IMX398 有一项「独门绝迹」——双核对焦。

第一眼看到「双核对焦」,你可能会先想到三星在 Galaxy S7 / Note7 以及佳能部分相机上使用的全像素双核对焦。

具体来说,「全像素」指的是 CMOS 传感器上面的所有像素,「双核」指的是把像素当中的光电二极管一分为二(其实就是 2 个),让分开后的光电二极管能独立接收光线,形成的相位差是马达进行对焦的「依据」。在成像时,每个像素中独立的 2 个光电二极管在成像时可作为一个像素进行输出。

来自百度百科

从上面这张 IMX398 的图示中来看,右图中的 IMX398 在中间和四个角上各有四个小蓝块,从坐图中可以看出,每个小蓝块中有 16 个双核对焦点(图中标注成黄色的 L、R)。

简单来说,IMX398 上的这个「双核对焦」就是三星、佳能使用的「全像素双核对焦」的「割阉版本」。

不过理论来说,这种「割阉」并不见得是件坏事。相比「全像素对焦」,IMX398 的「部分双核对焦」对成像画质的负面影响更小,而相比需要盖住光电二极管的一半、用单个像素点来获得像差信息的相位检测,「双核对焦」的速度更快。

在实际的体验中,R9s 的对焦表现也符合理论预期。和采用和 IMX398 结构类似的 IMX298 且没有激光对焦模块的一加 3 相比,R9s 的对焦更快,但和我们我们手上这台已经「绝版」的 Note7 相比,R9s 明显要慢了一些(特别是在弱光下),和「相位 + 反差」对焦的「王者」 iPhone 7 相比,R9s 的整体对焦表现非常接近。

除了搭载「双核对焦」的 IMX398 这颗 CMOS,R9s 还配备了 的大光圈,和三星 S7 / Note7 相同,并且配备了规格较高的 6P 镜组,唯一的遗憾是没有配备光学防抖(12 月上市的 R9s Pus 会配备光学防抖模组)。

在成像画质上,R9s 也展现出了「国产一流」的拍照实力。不过和一加 3 上那个最好的 IMX298 相比,除了发色倾向上那一点点的不同,我并没有感觉出 R9s 的成像品质有多少优势。当然了,比起 R9,R9s 的相机无论是对焦还是画质,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关于配置那些事……

对硬件配置这事,OPPO 其实想得很明白。

在不考虑 NBA 2K 这种「变态」游戏和 VR 应用的情况下,目前手机的性能已经有些「过剩」了。在优化得当的情况下,中端甚至低端的 SoC 和顶级产品在日常使用中很难拉开多少差距,既然如此,那为何不使用更便宜的中低端 SoC 然后把它好好优化下?

这种选择带来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除了可以有效较低成本,由于中低端 SoC 的功耗和发热较低,在保证和使用顶级 SoC 竞品的散热和续航处于同一水准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容量更小的电池,从而把机身做得更加轻薄。

此外,相比需要「堆」上各种新技术的旗舰 SoC,中低端 SoC 相对不容易遇到产能问题。以 R9 为例,在今年上半年各家的 820 旗舰纷纷因为产能纷纷「难产」的情况下,OPPO 则激进地包下了联发科部分芯片整个月的产能,在出货上抢占了先机。

当然,这种策略的问题是性能无法满足部分用户(比如游戏发烧友)的需求,毕竟 Helio P10 再怎么「打鸡血」也成不了骁龙 820,不过这群人毕竟是少数,而且从来就不是 OPPO R 系列的目标用户群体。

不过毕竟是「s」型号,纸面配置还是要升级一下的。R9s 的 SoC 使用了来自高通的骁龙 625(R9s Plus 为骁龙 653),CPU 部分为8 核 Cortex A53,GPU 为 Adreno 506,不过由于采用了 14 纳米制程,这颗 SoC 的能耗比非常优秀。

实际性能上,骁龙 625 的表现略逊于骁龙 652,但比 Helio P10 还是要好些的。不过在我的日常使用中,基本感觉不到 R9s 的运行速度和 R9 有多少区别。

优势不再明显的 VOOC 闪充

R9s 配备了一块 3010 毫安时的电池,配合功耗较低的骁龙 625 和 AMOLED 屏幕,重度使用坚持一天问题不大。

充电方面,R9s 相比 R9 没有任何变化。R9s 采用的依旧是定制的大电流 VOOC 闪充,快充时需要使用专用的数据线和充电头,充电头最大功率 20W(5V 4A),实测手机端的最大输入功率在 17—18W 之间。

相比锤子 M1、魅族 PRO 6 等最高 22—23W 的通用充电方案,OPPO 的 VOOC 闪充在绝对速度上已经没有优势,但 VOOC 闪充的优势在手机电量屏幕时几乎不会减速(其它方案一亮屏普遍会瞬间掉回「慢充」),而且充电时的发热相对较小。综合考虑,VOOC 闪充还是可以算作一个不错的卖点的。

但有些不太明白的是,R9s 用的依旧是 Micro USB 接口,考虑到采用相同充电方案一加 3 已经用上了 Type-C 接口,R9s 的这个选择有些让人看不懂。

又一个「线下爆款」

R9s 拥有一流的工艺、轻薄的机身、好看的屏幕、够用的性能、出色的相机以及 2799 元的售价。和 R9 一样,R9s 依旧是一款均衡中略带惊喜的产品,和 R9 不同的是,R9s 均衡的地方的水准更高,惊喜变成了做工和拍照。

在对产品的宣传点上,R9s 依旧主打一个点,只是从 R9 上的「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换成了「这一刻,更清晰」。在充电技术没有升级的情况下,R9s 的 VOOC 闪充的优势已经不大,与其继续让「友商」在发布会上调侃这句广告语,OPPO 主动把宣传点转移到普通消费者印象中「国产手机的弱项」拍照上,通过在硬件上下足功夫,并把它作为产品的核心卖点,不失为又一次精明且有效的选择。

有了这些,R9s 延续 R9 的销售势头,成为「线下爆款」是没有悬念的。当然,作为 R9 的「s」版,R9s 的产品定位、用户群体都和 R9 无异,如果你认为 R9 是一款「OPPO 专门坑小白」的产品,R9s 也不会改变你的看法。

至于选购建议,对于我个人而言,在 2000—3000 元档的国产手机中,一加 3 依然是我眼中最好的选择,骁龙 820 和 UFS2.0 在核心体验上带来的速度优势是我无法割舍的,不过对于只想「买个好看、不卡、拍照好」的手机的普通消费者而言,家门口那个 OPPO 门店即将摆上去的 R9s 或许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