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
(2003,美国)
编剧:格斯·范·森特
导演:格斯·范·森特
主演:阿里克斯·弗罗斯特、埃里克·德伦、约翰·罗宾森、伊里斯·麦康利
获2003年第56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最佳导演奖
故事:
美国一所普通的高中普通的一日,逃学未果的黄发少年John被父亲载回学校,热爱摄影的Elias随意在校园内捕捉摄影素材;身穿红色帽衫的Jordan与新交的女友在校园里闲逛,被其他女生纷纷议论着;平庸无奇的少女Michelle受人冷落,来到图书馆做义工;迷恋纳粹的Alex与Eric在网上购买了枪支后,身着迷彩军装走进教学楼,在平静的天空下准备大开杀戒,John路过正好看到了他们,他能否阻止悲剧的发生?
影评:
1999年4月20日,两名手持自动武器的高中生闯入科伦拜恩中学大开杀戒,在枪杀了13名师生后自杀身亡。《大象》的创作来源于这起震惊世界的校园暴力案件,导演格斯·范·森特却选择以一种极致平静的眼光来阐述这起事件,比起校园暴力本身,这部影片更像是一个琐碎青春的日常记录,直到两位身着武装制服的少年冷酷地将武器举起。校园暴力在这里成为了一个时间线里的偶然事件,平静的镜头分别从多个学生的角度切入,逃学失败被父母逮回的金发少年暗自在教室哭泣,温柔的女生给他的脸庞献上一个吻;捕捉校园风景的摄影爱好者在暗房里冲洗胶片;交了新女友的红衣帽衫男生成为了其他女生的议论焦点;从来不受人爱戴的平庸少女来到图书馆做义工,流畅如水的镜头徐徐滑过,安静地讲述着校园里发生的一切青春平常事,不增加一丁点额外的修饰,宛如一部默片般冷静得让人感到有些沉闷。空间与时间的静谧被高墙外两个同样对生活充满倦怠感的少年打破,他们着迷于纳粹主义与枪击游戏,在决定血洗校园之前,两个少年选择了在各自赤裸的身体前给对方一吻,“你尝试过吻吗?”在年少的大英雄主义里,总是得配上些浪漫,才能让壮烈来得愈发悲恸与不羁,这正好与片中在教室讨论同性恋的画面不谋而合形成反讽,这些青春的小羔羊,总是充满着对现实的不屑与反叛。
莫扎特的《月光协奏曲》是整部片子成为了整部影片唯一的音乐记忆,每次响起,镜头总会定格在湛蓝的天空,白云浮动,电线杆还伫立在原地,波澜不惊的旋律减慢了影片的节奏,镜头随着各个人物的转切移动,时间被切碎成空间里的单线往复,长镜头被不断提起,光线在悠长的过道里被折射、延迟、扭曲,面无表情或是各怀心事都不过是高中校园里不被人洞察的孤单影只,纵有万千世相,仍是被隔离的独立成体,冷漠、孤独、封闭,这是与成人社会沿袭却又扭曲而至的生存模式,青少年的孤僻与不被理解,被社会强硬地捆绑在一所钢筋水泥的大楼里,没有谁真正走进过谁的内心深处,他们之间从不发生化学反应,偶发的真相遭到堆砌,沉重却不至镇痛。
死亡对于青少年的意义是什么?是否是令人丧气的,又是否会唤起人们对于生命的重视,又或者只是一场平静的流血事件罢了。
这场屠杀在这部电影里发生得悄然无声,跟随摄影机的镜头不动声色地记录下这一切,影片的镜头在此时就如同影片片名一样,是一只生活在校园里的大象,巨大而重要,它每时每刻目睹着发生在这里的一切,却没有人在意过它,如同没有人在意其他人的生活一样,当这只大象成长到充满了整所学校,充斥着整个青春,而大家却选择无视它,那么这个问题也将如同这只巨大的大象踩过的痕迹一般,付出惨烈的代价。影片最后犯案主脑之一在同伙还没来得及告知对方自己的战绩时,居然先一步开枪射杀自己的同伙,而少年的脸上依旧冷峻麻木,他不慌不忙地找到了最后躲在冷藏室剩下的一对情侣,轻松地哼起《天生杀人狂》里的点指兵兵歌谣,摄影机逐渐向后退,画面停止在他再次举起枪的那一幕,《月光协奏曲》再次响起,天空依旧湛蓝,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般纯净,那么,青春也是如此吗?
作者:瞿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