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如何对付谣言、公共关系如何对付谣言! 如何对付谣言的人

首届网络文明大会于11月1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大会主题为“汇聚向上向善力量,携手建设网络文明”。作为中央网信办重点打造的网络文明实践品牌,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始终以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共建共享网络文明为目标。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首次举办“网络谣言共治”论坛,与会嘉宾在全面治理网络谣言、防范阻断虚假信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坦诚分享。“亮见—网络谣言共治专栏”陆续发布了国内外各方代表探讨网络谣言治理之道的精彩见解。今天刊发第八篇《社交媒体时代,如何治理网络谣言?》。

【编者按】古人说“众议成林,无翼而飞”。在互联网时代,谣言乘着网络之翼,飞行传播速度大大加快。而社交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现状,给谣言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网络谣言传播有哪些新特点?会造成了哪些社会影响?应对及治理的方法是什么?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网络谣言共治”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张洪忠分享了他的专业分析和建议。内容如下。

群圈化传播成为一个主要的信息流动模式。在后真相时代立场先行,事实往往让位于情感。当网上谣传“猫狗会感染病毒”,就有不少人直接将养的猫狗摔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张洪忠

在突发重大事件中如何治理网络谣言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治理网络谣言的能力也应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能力之一。

一、社交媒体时代网络谣言传播的新特点

(一)主流媒体容易发声迟缓,信息不对称,不能满足民众的信息需求而滋生谣言。社交媒体的应用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在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如今已经不是媒体不报道,人们关注的东西就不存在的时代了。主流媒体往往容易发送信息滞后,公众很难依靠个人能力判断信息的真假,权威信息缺失导致公众恐慌,反而更容易相信各种网络谣言。

(二)伴随技术手段的演进,谣言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再造事实”。当前传媒技术手段的迭代更新十分迅速,在新闻生产、传播渠道等环节已与传统媒体时代迥然不同,技术对人们的控制力日益增大。如最令人信以为真的视频是某网民在微博发帖,称“武汉市某医院存在三具尸体长时间无人处理”,一时间在网络引起哗然。后经核实,该视频为拼接、配音再制作而成。但这则谣言采取移花接木的方式诉诸图片或视频形式,带来极强的负面视觉冲击力,网络热度较高,基于“有图有真相”的思维定势,网民第一时间普遍会信以为真,蒙蔽性极强。据统计分析,当前70%的谣言都配有图片作为支撑,社交信息消费已进入了读图时代;还有近五分之一谣言是以小视频的形式出现,通过字幕误导民众。此外,借助机器学习,操纵图像视频和音频内容,更改人脸的“深度伪造”技术,可生成众多虚假视频和音频新闻,使民众无法辨别信息的真伪,若不及时规范此类技术,网民将无法信任看似真实的视频或图片内容。

(三)群圈化传播成为一个主要的信息流动模式。在后真相时代立场先行,事实往往让位于情感,当网上谣传“猫狗会感染病毒”,就有不少人直接将养的猫狗摔死。在此情形下,网民情绪被模糊不清的新冠疫情所点燃,转发度颇高的谣言信息也引发了泛意识形态化攻击。同时煽动形成传谣的氛围,被蛊惑的网民立场先行,断章取义的帖文就此出现。

(四)专家解读被移花接木,网络谣言冠以虚假权威

网络谣言往往冠以专家或是名人的头衔,对较为科学的言论移花接木,使得谣言更具权威性、可信性,实际上已与原始言论南辕北辙。如2020年1月31日晚间,有媒体微信公众号推送消息称“经过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和武汉病毒所联合研究,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这则权威性十足的消息,让双黄连口服液不仅大幅涨价,而且一夜被抢空,2月1日多家主流媒体求证得知,药物所是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对病毒有抑制作用。这则信息引起民众盲目跟风,即便不属于谣言,也有商业炒作的嫌疑。

(五)民众对疫情信息了解越少,越易相信谣言。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通过极术云调查分析了网民对疫情的了解程度与谣言感知度的相关性,发现网民了解疫情信息越多,就越能提高对新冠疫情的谣言感知力,也越相信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避免“喝酒杀菌”“吸烟预防”“放烟花爆竹驱散病毒”等网络谣言。这从一个侧面证明,谣言治理与其说是防止谣言传播,不如说是验证谣言的真伪。若是过度制止谣言,可能会适得其反,产生“逆火效应”,造成“造谣——信谣——传谣——辟谣”的往复循环。

二、社交媒体时代网络谣言产生的社会影响

(一)造成恐慌与焦虑,影响国家政治稳定。社交媒体时代网上信息的传播超越了地域限制,任何一个传播节点上的网民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诉求,变换方式躲避政府网络监控,随时以低廉的代价传播网络谣言,扰乱网民对疫情的正确认知。

(二)降低政府信息的可信度,带来社会公信力危机。目前政府公信力弱化是诸多原因造成的,如发布信息滞后,信息披露不准确,隐瞒事实等失当行为。在缺乏公信力的社会环境下,公众面对突发事件也会无所适从,于是表现出宁愿相信小道消息,也不愿意相信政府的发声。在这种逆反心理作用下,越是骇人听闻的谣言往往越有市场。

三、社交媒体时代网络谣言治理建议

(一)及时公开信息,减少谣言滋生空间,抢占信息制高点。政府部门应树立阵地意识,了解民众的恐慌点,正面回应民众诉求,及时披露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才能打造疏导民意的最短路径。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民众了解疫情信息越多,对谣言越有感知和判断力,就越愿意通过微博微信分享,这样就会让信息空间形成一个自我的净化机制。

(二)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建设。政府对外发布信息的口径应保持统一。在突发事件中,各部门可能会各自为战,导致对外发声前后矛盾。用法律法规约束谣言传播行为,对于刻意编造,污蔑党和国家对疫情管控不力,造成社会混乱,引起公众恐慌的谣言,政府应依法对责任人予以严惩。

(三)借鉴国际通用方法治理网络谣言,谨防过度使用治理网络谣言手段,引发社会质疑和影响政府公信力。只要有事实依据,不刻意强求完全的准确性,可让民众在网络信息比较中完成谣言的自我鉴别,这样有助于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也有助于疫情的早发现早控制。谣言止于公开,在多方验证信息流通之下,谣言会被逐步揭穿。(张洪忠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网络谣言共治论坛”发言选编)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如何对付谣言,公共关系如何对付谣言,如何对付农村谣言,如何对付谣言最好的办法,如何对付谣言的人,如何对付谣言传播人”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