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易语言如何读取当前坐标

1.用坐标给文本定位

古文表述简约,往往需要通过上下文辅助定位才能理解文句的含义。

《周易》更是这样。全文被卦、爻分成一个个短句,有些句子甚至仅有聊聊两、三个字。

如果把这些短句看作是意义独立的句子,结果就是传统易学这样断章取义,一个人一个视角,众说纷纭。

《周易》中这些看似分离的短句,其实是一个个逻辑小节,是全书总体情节线索、逻辑链条的组成部分。

所以只是孤立地在这些字词表象层面浮游是无法深入领会背后主旨的,只有通过文本之间的逻辑关联对卦爻辞进行语境定位,才能切实理解其内容。

2.卦序定位

《周易》的卦序之所以具有定位功能,是因为这个次序不只是符号形式上的排列,更是主题内容的逻辑次序。

卦序就像这本书的目录,能够帮助读者对全书有一个宏观把握,对每一章节的主题有一个基本了解。

通过卦序定位主题比较容易理解,比如“屯蒙”是幼苗初生,《周易》这类物象多为比喻,从时间角度自然会联想到上学时期,爻辞也与此契合。根据逻辑推理,后面的“需讼”主题就很可能是写工作。这样“屯蒙”就大致定位了“需讼”的主题。

至于是否如此,就要看卦爻辞与所设坐标的契合度了。需,等待也。需于郊,需于沙,需于泥,需于血,需于酒食,描写青年参加工作实习锻炼的各个阶段,足以证明这个猜想了。只要坐标点正确,在此思路引导下再看过去的一些疑难,往往就会迎刃而解,反之则是生涩难通。

卦序与卦爻辞的契合,一卦两卦也许是巧合,64卦均如此,就是证实了。

需要说明的是,《周易》卦序具有两大特征,即以时间为顺序推进情节,以对偶卦为特征两两互补。前者体现了《周易》主题的史事性质,后者体现了《周易》叙事与说理相结合的写作思路。这是卦序给解读者很直观的启示。

关于卦序定位举个例子:

泰上六:城复于隍。否上九:倾否。泰否最后是写姬昌交班后去世。

同人初九:同人于门。大有初九:无交害。同人、大有的初爻就是接着泰否上爻,写姬发继位之初的作为,即首要任务是消弭兄弟之间因为当初竞争产生的隔阂,广泛团结同道。

卦序把各个坐标点连成一线,使全文逻辑顺畅自然。


3.对偶定位

因为对偶卦是对同一主题不同视角的描述,两者之间具有强烈的互补性,所以相互之间都具有定位功能。特别是相同爻位的爻辞,逻辑关联性密切,可对应互参,甚至多数对偶爻辞可看作一个完整的句子连读。

比如“泰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以帝乙归妹比喻姬昌放心的把宗族的福祉交托给姬发。其耦合卦的同位爻“否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jì于苞桑。”是泰六五的后续,写姬昌功成身退。

“泰上六:城复于隍。”写姬昌去世。其耦合卦的同位爻“否上九:倾否,先否后喜。”是对“城复于隍”的进一步说明和后续描写。“先否后喜”,先悲后喜,化悲痛为力量也。处理好丧事后,重整精神投入到新的事业中,以实际行动来告慰逝者。

可直接连读的耦合爻如:“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坤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乾九三积极上进,努力工作,坤六三接着指出,只有加强自身业务素质,有了能力,才有可能被提拔任用。

“师六四:师左次,无咎。”“比六四:外比之,贞吉。”师左次,是因三爻失利而后退防守。外比之,是说退守后向外请求增援。这两爻就可以看作一个完整的句子,先说不行就退下来,再接着说不能只是消极固守,而应积极思考对策。

4.爻位定位

六爻是爻辞的坐标,从初到上逻辑递进。所以爻辞要放到爻位中去理解,时位是爻辞的背景。

有些爻辞比较直观,甚至不用解析就能看出这个特点。比如“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磐。九三:鸿渐于陆。六四:鸿渐于木。九五:鸿渐于陵。上九:鸿渐于陆。”

但也有些爻辞爻位特征则不那么直观,需要深入思考才能发现爻位与爻辞的契合。

比卦“初六:有孚比之。六二:比之自内。六三:比之匪人。六四:外比之。九五:显比。上六:比之无首。”从字面上似乎看不出爻辞与爻位有关,但当我们将之与师卦互参,就会发现这些爻辞都是具有浓厚爻位背景的。比如“比之匪人”,是对应师卦三爻的“师或舆尸”,指出打败仗是因为用人不当。

师卦的六段逻辑是:出征—行军—挫折—驻扎—整顿—反攻。与之耦合的比卦也与此对应,比卦的六段逻辑是:治军—用兵—择将—计谋—士气—战略。

爻位定位的本质,是六爻的六段论逻辑。这个背景的存在,既限制了爻辞意象的自由度,又使我们在解读时有迹可循。

5.上下文定位

有的爻辞很短,但也有的爻辞比较长。这种长句,都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可以通过其内在的文意来给文本定位。

比如“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蒙是讲教育的卦,卦辞较长,但逻辑井然,分别从三个角度阐述了教育原则。

首先是讲教育的必要性。蒙,亨——别看蒙童现在蒙昧,但他们终将长大,未来就是这些孩子的,所以要建立学堂制度系统的加以培养。

然后是讲教育原则,“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指出首先要使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让其明白学习是自己成长的需要,从而培养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最后就是讲教学方法了。一个事再三占卜,就是亵渎神灵,神灵就不会再告诉你答案。作者用卜筮的道理来比喻教学,认为教育要讲究方法。《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这个意思。

“渎则不告,利贞”是连着的,不是简单拒绝,而是要告诉他应自己多动脑子思考。教育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

蒙的卦辞,前面的“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就限制了后面“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的解读自由度。因为有了前面教育主题的定位,我们才不会以为后面只是讲卜筮。

再比如,“睽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由于前面“睽孤”的定位,“载鬼一车”的内涵也就明了了,是说对那位“睽孤”者居心叵测的人。而后面也是接着将如何处理“睽孤”,也就是栽赃陷害的问题。

只要抓住了爻辞的逻辑脉络,看似意象奇特的文本也就意义明晰了。

6.《象传》定位

笔者所说的《象传》,特指《小象传》,即解释爻辞的那个“《象》曰”。

韩宣子适鲁,见《易象》,说明《象传》的产生远在其他《易传》之前。不过,其中的《大象传》是根据八卦的基本类象对君子之道进行义理发挥,明显是八卦义理产生之初的作品,对于《周易》解读参考价值不大。

唯有《小象传》,没有受到阴阳八卦思想影响,直接对爻辞的内容加以解析,并且其解释均能切近爻辞意旨,所以,笔者将《小象传》作为解读《周易》时最重要的参考资料,并认为《小象传》的年代离原著不远。

如果这个推测成立,那么《小象传》就是从文本内涵层面最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了。它对爻辞的解析,就可以成为我们定位爻辞内涵的坐标。

比如“讼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靠文职工作得来的官位,不是实在的功勋,不足以使人尊敬。所以才终朝三褫之,因为一个过错就罢免了。《象》解点出了“终朝三褫之”的内在本质,容易得到的也容易失去。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所说的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就是“以讼受服”。将军以赫赫战功获取的职位是实实在在的,不会轻易被罢免。这就是区别,所以才引出下一卦主人公沙场建功。

再举个例子,“否上九:倾否,先否后喜。《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年老多病的最后结果就是死亡。人生总有一死,谁能长生不老呢?《象》解一句“何可长”,点睛之笔也,指出人终有一死,给“倾否”的内涵定了性。

综上所述,《周易》文本不是一句句独立的卜辞,六十四卦的卦爻辞之间是有紧密逻辑关系的,不能割裂解释。

对于《周易》,六十四卦是骨架,卦爻辞是血肉,卦序是其灵魂。三者有机结合,才使作者的意图得到完美表达。

不考虑历史背景,不考虑参考坐标,往往会有多种解读。所以,解读文本本义的关键是给文本定位。

字词要靠整句爻辞定位,爻辞要靠六爻坐标定位,六爻要靠卦的主题定位,卦的主题要靠卦序逻辑定位。这样环环相扣,字义不脱离句意,句意不脱离爻意,爻意不脱离卦义,卦义不脱离全书逻辑。层层印证,文理贯通,才能真正做到字义明确,主题清晰。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易语言如何读取当前坐标”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