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9年正月,蛰伏许久的司马懿家族突然发动“高平陵之变”,一举铲除了曹氏族人在大魏政权内仅有的根基,并为最终的晋代曹魏历史篇章,写下了第一个字符。
毫无疑问,“高平陵之变”是一件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的大事件;如果没有它,就没有后来的西晋政权,也许“五胡乱华”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
在公元249年正月的那一天,手握天下权柄、又有正牌天子曹芳权威加持的曹爽,竟然毫无抵抗,就向司马懿投降了!
曹爽以为,他放下战刀、放弃权力,司马懿就会给他荣华富贵,就会给他锦衣玉食,自己仍不失为一个富家翁。可是,曹爽却没有意识到,等待他的,只有夷灭三族的结局!
当初,小编第一次读到这段史实的时候,也曾扼腕长叹:为奸雄曹操,也为曹丕、曹睿两父子,大好的江山,就被这么个“败家子”给弄丢了!何其可叹!
小编曾不止一次地对着史书质问:曹爽啊!曹爽!你为什么不抵抗呢?你不知道自己的胜算很大吗?
后来,当小编一次又一次地回顾整个政变过程时,我的脑海里却突然蹦出了一句话:猪就是猪!即便他手握最高权柄,也只有被宰的份!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魏明帝曹叡驾崩于洛阳嘉福殿;虽然,心中有万般抵触与千般犹豫,但是,魏明帝还是不得不把摄政之权交给了司马懿,交给了那个他的父亲曹丕、他的爷爷曹操都心生忌惮的人物。
不论怎么说,“自己人”曹爽都比那个老狐狸年轻那么多,曹家的江山应该不会易主吧?魏明帝曹叡在内心深处这样安慰自己。
太子继位···加曹爽、司马懿侍中,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虽然后世之人提起曹爽都会捶胸顿足,鄙夷至极;但是不可否认,在刚刚接触到最高权力的曹爽,还是颇为害羞的,甚至还有些“贤者”之范——曹爽知道自己对于治军理国之事,完全是一个生瓜蛋子,所以,他对于老资历的司马懿尊敬异常,“以父事之”。
爽以懿年位素高,常父事之,每事咨访,不敢专行。
如果曹爽能够一直保持尊重老同志的优良作风,或许年迈的司马懿就会从此乐天安命,直至逝世了,也许就没有后来的高平陵之变了。
可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曹爽同志的朋友圈出问题了!
曹爽本来就是个“二代”,在其掌握最高权柄之后,某些逐利而动的小人,就开始围着他打转转了,把曹爽喊“老公”。
那么,这些人都有谁呢?
主要有三个:
何晏,你可能没有听说过他, 但是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一定知道他爹是谁——东汉末年最为有名的外戚之一,引董卓进京,祸乱东汉;自己又被太监所杀的屠夫何进。有这么个爹,何晏的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丁谧 ,曾经救过曹操的典军校尉丁斐之子;
邓飏,东汉名将邓禹之后;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曹爽的朋友圈绝对是一个典型的官二代联盟。
而何晏、丁谧 、邓飏的三人组合,也有一个响亮的名称:台中三狗。
初,并州刺史东平毕轨及邓飏、李胜、何晏、丁谧皆有才名而急于富贵,趋时附势,明帝恶其浮华,皆抑而不用。曹爽素与亲善,及辅政,骤加引擢,以为腹心。
就这么几个玩意,聚在一起能干出什么好事?
二月,丁丑,以司马懿为太傅,以爽弟羲为中领军,训为武卫将军,彦为散骑常侍、侍讲,其馀诸弟皆以列侯侍从,出入禁闼,贵宠莫盛焉。
这几个狗头军师,给曹爽出的第一个主意就是,明升暗降、剥夺司马懿的摄政之权;大力启用自己人,搞一言堂。
他们以为司马懿是“冢虎”可欺,岂不是司马懿在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被剥夺了权力的司马懿什么都没说,因为他知道,曹氏之人一直对自己忌惮异常,如果此时为了一己私利和曹爽一争高下,必定会被群起而攻之,得不偿失。
但是不说话,并没等于他默认了这一结局。
话分两边,当看到司马懿被自己欺辱以后,并没有引起什么大乱子的曹爽,便越来越自信了,尤其是在其享受到了“独裁”的乐趣之后。
曹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觉得皇太后的存在,影响了自己的权威,于是将皇太后赶出了权力中心,这也为他最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司马懿的政变之所以合法,就是因为他取得了皇太后的支持)。
这时候,一向以隐忍著称,在曹爽欺负自己时,都没有说话的司马懿竟然为了皇太后被迁宫一事和曹爽吵了起来。
很明显,司马懿此举是一个非常高明之举:在自己遭受排挤时,忍辱负重,在皇太后受到委屈时,却大声疾呼,什么是“忠臣”人设?
这就是!
司马懿与曹爽的权谋段位,高下立判!
虽然司马懿的段位很高,但是很无奈——他说了不算。于是,司马懿决定回家养病等待机会。
大将军爽用何晏、邓飏、丁谧之谋,迁太后于永宁宫;专擅朝政,多树亲党,屡改制度。太傅懿不能禁,与爽有隙。五月,懿始称疾,不与政事。
终于到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司马懿装病诈曹爽”的片段了。
心里稍微有点不瓷实的曹爽,派遣自己的亲信李胜,去刺探司马懿的病情。
当时,司马懿见到李胜之后,充分展示一个业余演员应有的专业素养,将“生活不能自理”这六个词活灵活现给给李胜演绎了一番:
懿令两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进粥,懿不持杯而饮,粥皆流出沾胸。
曹爽听到李胜的汇报后,就轻易地放弃了斩草除根的计划。
可是,在史书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
几乎是在曹爽的亲信李胜去司马懿家探病的同时,另一位曾经和曹爽有仇的官员孙礼,也曾去看望过病重的司马懿。
当时,非常看不惯曹爽胡作非为的孙礼非常气愤,希望司马懿可以出山,收拾了曹爽,然后行“伊尹、吕望”辅政之事。
司马懿的回答只有六个字:且止,忍不可忍!
(孙礼)为并州刺史,往见太傅懿,有忿色而无言。懿曰:“卿得并州少邪?恚理分界失分乎?”礼曰:“何明公言之乖也!礼虽不德,岂以官位往事为意邪!本谓明公齐踪伊、吕,匡辅魏室,上报明帝之托,下建万世之勋。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因涕泣横流。懿曰:“且止,忍不可忍!”
所谓,忍常人所不能忍,才可行常人不可行之事。
很明显,司马懿在憋大招了,故而《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在这段话之后,郑重地加了一段话:
太傅懿阴与其子中护军师、散骑常侍昭谋诛曹爽。
而且从一正一反两个记载,可以明显看出:司马懿虽然在家养病,但是他对于当时的政治局势是了如指掌的——司马懿知道谁是探子,该装病示弱;谁是自己人,该出言安抚!
可怜的曹爽还做着春秋大梦,岂不知杀他屠刀已然磨得锋利无比了。
公元249年正月,毫无戒备的曹爽兄弟几人,陪同魏帝曹芳率着大部队,浩浩荡荡地去高平陵祭祀先祖了。
其实,早在当初就有人劝说过曹爽: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你们几个兄弟都出城了,万一有人关闭城门,曹家就要被人“团灭”了。
可是曹爽不听,自鸣得意的他,对于这样的忧虑,只有两个字回复:谁敢?!
爽兄弟数俱出游,司农沛国桓范谓曰:“总万机,典禁兵,不宜并出。若有闭城门,谁复内入者?”爽曰:“谁敢尔邪!”
谁敢?
我就敢!
于是,太傅懿以皇太后令,闭诸城门,勒兵据武库,夺取了曹爽的塔防。并且告诉曹爽,缴枪不杀!
使爽所信殿中校尉尹大目谓爽,唯免官而已,以洛水为誓。
刚刚还在叫嚣谁敢的曹爽,立马就显露出了纨绔子弟的本来面目——在接到这一消息后,史书上对于曹爽的状态,有六个字描写的那是相当传神:迫窘不知所为。
我的天啊!
头上顶着辅政大臣的爵位,又有正牌天子在侧,要人有人,要枪有枪,竟然还窘迫不知所为!
曹爽啊!曹爽!你真是猪啊!
幸好还有个明白人——那个曾经劝说曹爽不要把鸡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桓范,偷偷从洛阳跑出来,建议曹爽,带着天子曹芳去许都,然后召集天下之师勤王救驾。
范至,劝爽兄弟以天子诣许昌,发四方兵以自辅。
很明显!这是一条非常靠谱的建议,如果曹爽真的这么做了,也许就司马懿家族什么事了!
可是,猪就猪!
曹爽思虑良久,乃投刀于地,说道:“我亦不失作富家翁!”
桓范被气哭了,骂道:“想当年曹真是多么优秀的人物啊!想不到生下了你们几个蠢笨如猪的兄弟!等着被灭族吧,你们!”
范哭曰:“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犭屯 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也!”
不久之后,本以为可以做个富家翁的曹爽,就被司马懿就以谋反之罪“夷灭三族”!
纵观曹爽与司马懿争权的十年,他的表现基本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猪!
他重用宵小、狂妄自大,又不听劝谏,关键是他完全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谁;他以为自己很强大,岂不知人家要收拾他,只在弹指之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