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热门话题,近日,延迟退休政策有了最新消息。2月21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是关系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大问题,国家什么要实行延迟退休?什么是渐进式延迟退休?哪些人可能受影响最大?目前哪些省市公开了具体方案?上海有哪些探索?一起来看看
为什么要实行延迟退休?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主要是基于4个方面的考虑,即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由新中国成立初的40岁左右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其中与退休年龄直接相关的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80岁。与之相对照的是,我国职工法定退休年龄1951年确定后,70年没有调整。
因此,有必要根据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对退休年龄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两者能够科学匹配。
从受教育年限普遍增加看,新增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一半,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13.7年,开始工作的年龄不断推后。
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平均工作年限缩短导致人力资源浪费、人力资本利用率降低,特别是在高校、科研机构等高学历人员集中的单位和行业,情况更为突出。
同时,我国现行退休年龄相对偏低,中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横向比较,延迟退休年龄也是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做法。近几十年来,多数国家都不同程度提高了退休年龄。据不完全统计,全球30个主要国家中退休年龄普遍都在65岁以上。
什么是渐进式延迟退休?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指每一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年延迟一岁。渐进式”延迟退休在国际上已有成熟经验,比较流行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每年延迟三个月,四年能延迟一岁;另一种是每年延迟四个月,需要三年时间延迟一岁。
同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曾提出,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要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根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解读,所谓小步调整指的是延迟退休改革不会“一步到位”,而是采取渐进式改革,用较小幅度逐步实施到位,每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节奏总体平缓。
弹性实施意味着延迟退休不会搞“一刀切”。不是规定每个人必须达到延迟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而是要体现一定弹性,增加个人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
分类推进则强调延迟退休不是“齐步走”,而是要与现行退休政策平稳衔接。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为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政策有所不同。因此,实施延迟退休改革也要区分不同群体,采取适当节奏,稳步推进,逐步到位。
延迟退休,哪些群体受影响更大?
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延迟退休正式进入政府工作报告。郑秉文曾表示延迟退休主要涉及三个年龄群体,即原定退休年龄的60岁男性,55岁女干部以及50岁女工人,女工群体涉及到的延迟幅度最大。
换句话说,假设延迟退休政策在今年(2022年)落地实施,那么以下三个群体将会明显受到退休新政的影响:
196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男性职工
1967年以及以后出生的女性干部
部分男性职工以及197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女性职工
根据“渐进式”延迟退休的一般方案,延迟退休改革平缓,直到经过相当长时间才会达到新拟定的法定退休年龄。那么受影响最大的应该是70后、80后,60后部分人群也会收到影响,但延迟退休的时间不会太长,90后应该是按照新拟定的法定退休年龄退休。
延迟退休的具体方案公布了吗?
目前,人社部尚未公开确定延迟退休的具体方案。2021年人社部副部长游钧曾明确,对于渐进式延迟法政策,将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充分吸收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凝聚社会共识,取得最大公约数,确保方案科学可行,平稳实施。
上海的探索:约1419人办理延迟申领养老金
去年,上海市人大代表顾伟华提出了关于“拓宽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延迟退休范围”的代表建议。2021年5月20日,上海人社局曾公开答复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相关问题。
上海人社局回应称,国家对高级专家延长离退休年龄的规定由来已久,1983年,《国务院关于高级专家离休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国发〔1983〕141号)明确,高级专家可延长离退休年龄至65周岁或70周岁。上海市按国家规定执行至今。
截至2020年12月,上海市参保企业中累计办理延迟申领养老金的约1419人,仍在缴费的约270人。
来源:东方网、新闻联播、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