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组织都是有自己的性格和气质的,企业也是,软件企业也是。老派软件公司虽然身躯庞大,但是很多肉不能切,很多肌肉锻炼不出来,不是不想,而是没有这样的企业基因。老派软件和新派软件公司一个本质的基因区别就:前者以工业化思维,希望做标准化软件,做规模化项目,服务连锁化客户,对产品本身少动为好,不动最好,然后按照自己的计划龟速变化,追求量的聚集。后者以信息化思维,希望做定制化软件,做精细化项目,服务创新型客户,对产品本身最好通过大量细小的定制化升级和需求整理,在大量细分方向尝试的过程中思考共性和方向,以达到迭代,和建立小而美的代差优势的目的,追求质的变化。手枪再小,对大刀都是拥有不对称的代差优势的。不在思维上局限自己,任何一个过程中的软件产品都不是我们需要的,所以没什么好不舍得去改变的,唯一不变的就是持续的产品进化。应该把每一个项目都看做机会,升级迭代、持续进化、积小胜为大胜的机会。谁也不知道哪个小胜积成的大胜会是下一代拥有代差优势的产品的娘胎。
一个公司有多大,和愿意在单个客户与项目上投入多少精力、人力、物力,这两者并不能直接划等号。公司大一定会摊薄在每个客户和项目上的投入,也会更多考虑自己的发展方向、产品计划、投入产出比。如果客户和项目刚好和这个方向吻合,那是好事,如果不是,却只想和大公司合作,结果也许适得其反,不知道那么多有想法,有创造力的年轻人青睐互联网行业和公司,与其开放的文化,对小公司的包容有没有关系。传统行业,琢磨人的人太多,琢磨事的人太少,还有人修炼不够就开始既琢磨人又琢磨事,我想,一辈子单纯,琢磨琢磨事,把事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到极致,就挺好,只关心项目做的好坏,产品做的好坏,能做多少就负责多少,能做到底就负责到底。最后引用马云在达沃斯论坛上说的一句话:未来30年,属于那些由30岁以下的年轻人组成的,30人以内的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