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简《日书》:“戌,老羊也;亥,豕也”
以前认为,中国传统的生肖文化形成于汉朝时,其依据之一是东汉王充《论衡》中最早出现了完整的十二生肖,十二种动物种类以及与十二地支的对应关系与后来流行版本完全一致:“五行之气相贼害。寅木,其禽虎也。戌土,其禽犬也……”但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现否认了这一观点。十二生肖早在先秦时已开始使用,只是十二种动物以及与十二地支的对应关系与《论衡》中不完全一致。现代考古最先发现的古版十二生肖,见于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秦墓中出土的1100余枚秦简,发现时间是1975年12月,其中《日书·盗者》一节中便包含了十二生肖,姑且称之为“睡虎地生肖”:子,鼠也;丑,牛也;寅,虎也;卯,兔也;辰;巳,虫也;午,鹿也;未,马也;申,环也;酉,水也;戌,老羊也;亥,豕也。
睡虎地秦简中出现的生肖是用于辅助断案的,有完整的十二地支,但生肖只有十一种动物,分别是:鼠、牛、虎、免、虫、鹿、马、环、水、老羊、豕。其中的“虫”是蛇,“环”代猴(猿),“水”指鸡(雉)、“豕”即猪,多出了一个“鹿”、缺了一条“龙”,也不见“犬”,与“戌”配对的是“老羊”。
无独有偶,2000年从湖北随州孔家坡8号汉墓中出土的《日书·盗者》也出现了十二生肖,姑且称之为“孔家坡生肖”:子,鼠也;丑,牛也;寅,虎也;卯,鬼也;辰,虫也;巳,虫也;午,鹿也;未,马也;申,玉石也;酉,水日;戌,老火也;亥,豕也。孔家坡生肖中有齐全的十二种动物,与睡虎地生肖比较起来,相同之处是都没有“犬”,不同之处是有两个“虫”,即“辰,虫也”、“巳,虫也”;“鬼”比较好理解,通“兔”字,而“马”对应的“玉石”、“酉”对应的“水日”、“戌”对应的“老火”,则比较费解。有学者据《国语·鲁语下》“季桓子穿井获羊”条,认为“玉石”是人面猴身的“夔”,转变为“猴”;“水日”是水里的“龙”,“老火”是雌雄不分的“羵(fén)羊”。
难道早期十二生肖中无“犬”?非也。1986年,在甘肃放马滩战国晚期秦墓中出土的秦简《日书·亡盗》中,发现的十二生肖便有“犬”,姑且称之为“放马滩生肖”:子,鼠矣;丑,牛矣;寅,虎矣;卯,兔矣;辰,虫矣;巳,鸡矣;午,马矣;未,羊;申,猴矣;酉,鸡矣;戌,犬;亥,豕矣。值得注意的是,“放马滩生肖”中不仅有“犬”,而且是“戌犬”,与《论衡》所记载的完全一致。异常之处是有两个“鸡”:“巳,鸡矣”、“酉,鸡矣”,“辰”位上与睡虎地生肖和孔家坡生肖是一样的,都是“虫”。放马滩生肖的年代比睡虎地生肖还早,也就是说,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十二生肖中有“犬”。
实际上,“睡虎地生肖”中的“老羊”和“孔家坡生肖”中的“老火”也可以理解为“犬”。犬与羊的关系和兔与犬的关系一样,过去可谓犬羊不分家,用“羊”代称“犬”并非不可能,如《荆楚岁时记》等古籍中便将黄犬称为“黄羊”。
将“老火”说成羵羊,乃孔子的一家之言,为什么不会是狗?《国语·鲁语下》“季桓子穿井获羊”是这样说的,季桓子家挖井时挖到一个土瓦罐,里面有一个怪物像羊,家人看似狗,便去请教博学的孔子,遂有了这样的对话:“吾穿井而获狗,何也?”孔子答曰:“以丘之所闻,羊也。丘闻之:木石之怪曰夔、魍魉,水之怪曰龙、罔象,土之怪曰羵羊。”孔子所言就一定正确吗?难说! 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