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刚出生,去给宝宝上户口,户口本上有籍贯这一栏。
自己之前上学、工作,填资料的时候也填过籍贯,但是籍贯是什么?为什么有籍贯?籍贯有什么用?籍贯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然后,突然发现竟然一无所知。遂萌发了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籍贯(the permanent place of residence of someone's great-grandfather and paternal ancestors ),又名祖居地或原籍,籍贯一般从父,个别从母系的,是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
参照公安部公通字[1995]91号文件,公民的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的地方;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
填写籍贯时,具体到县(市)即可。
——百度百科
按几千年来的中国的传统的说法,籍贯是祖籍的一种表述。“祖籍”要追溯到哪一代,一般是曾祖父辈。
那什么是籍?什么是贯呢?为什么籍贯要合在一起使用呢?合在一起后的意思是单个字的简单相加么?(哈哈,十万个为什么?)
籍,读作jí。个人对国家或组织的隶属关系、出生地或祖居地、姓。单个贯的字面意思指一个人的出生地,如“乡贯”、“里贯”。籍贯合在一起,不是字面意思的简单相加,而是指祖居地(祖籍地)。按几千年来的中国的传统的说法,籍贯是祖籍的一种表述。
古代中国十分重视籍贯,即使是父、祖做大官,其子弟依然要回原籍参加科考。清朝对考试报名地点有严格规定,祖父在某地入籍在20年以上,当地有祖坟、田产、住宅,才能在当地报名应试,后来改为考生本人入籍20年以上方准应试。朝廷如此防范“冒籍”,乃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平衡大一统帝国各地的利益,维护政治稳定。
(原来,古人重视籍贯的最终目的是维护政治稳定,这个也是有点出乎意料。)
我们现在的高考,如果某人在一地做生意,但是户口不在当地,则其小孩还是要回原籍参加高考,其源流应来源于此,目的是为了避免的考试的区域性不公平。
所以,籍贯的该功能现在由户籍替代了。
目前我国几部比较重要、常用的法律里面,没有关于籍贯的规定。《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等。但与这个相近的概念“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等,则有规定。户籍、经常居住地等是为了方便国家管理、司法诉讼、公民交易等目的而衍生的,非常重要,而“籍贯”更多地是为了政治审查、文化融合。
关于籍贯的用途,除了在填资料的时候会用一下之外,并没有使用过。你在什么场景下用到过,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