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在河南三门峡渑池县果园乡李家村,今年66岁的王大妈正在蒸窝窝头,最近村里的杏花盛开了,有很多游客来村里赏花游玩,为了让一些游客在游玩的同时能吃到可口的乡村美食,王大妈和村里许多村民一样,做出了自己最拿手的美味。
王大妈今年66岁,据老人家回忆她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会蒸窝窝头了,后来吃白面多,窝窝头就蒸的少了,不过最近几年偶尔也会蒸上几次尝鲜。这两天要窝窝头的人很多,她连续蒸了好多锅,就这还不够卖。
蒸窝窝头用的是纯红薯面,王大妈手里提的水壶盛的是热水,她刚刚用热水把面烫好,根据老辈流传下来的经验,用热水烫面和面,蒸出来的窝窝头口感会比较甜。
蒸馍需要和面、发面,窝窝头就简单多了,把面盆里的面揉匀实,王大妈就开始捏窝窝头了,先用双手把面团拍圆,然后用两个大拇指在中间捏出一个“窝”来。
王大妈蒸这种窝窝头,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机器压成饸饹条,专门用来压饸饹条的窝窝头,通常随便弄个形状蒸熟即可,王大妈蒸的是直接吃的多,所以她捏起来还是很注意外形,尽量追求美观。
在豫西的农家院里,通常都会有一个露天或者在屋檐下的大锅台,这个锅台的主要用途就是蒸馍或者过年的时候煮肉、炸油食。王大妈家的这个锅台已经修建几十年了,最近又刚修补了一次。
窝窝头放锅里,生上火,还要在锅盖上压两块砖头,另外锅边用打湿的棉布条围上一圈,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防止漏气,毕竟这副蒸笼已经用了三十多年。
经过半个小时的大火,这锅窝窝头就蒸成了,王大妈揭开锅盖,十四个漂漂亮亮的窝窝头,散发着红薯面窝窝头独有的香甜味,让人垂涎欲滴。
纯红薯面的窝窝头锃明发亮,分量特别重,据王大妈介绍,一个得有三两重,她卖一块钱一个,这一锅能卖14块钱,算上前前后后花的功夫,在别人眼里这根本都不怎么赚钱。
在豫西农家人的餐桌上,即使不是逢年过节,也总能见到豆包的身影,所以窝窝头里包点红豆,也顺理成章。王大妈的窝窝头卖的不错,虽然窝窝头是甜的,但有游客还是喜欢蘸点她做的辣椒油吃,还有人要买她的辣椒油,她说这个不卖,想吃可以送你一点。摄影记录|张春光(图文乡土河南原创,剽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