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清朝年间,平舆县阳城镇刘吾村刘楼村有一户人家,兄弟三人齐心协力盖了一座两层小楼。后来,这三兄弟家中均无男丁,不得不从旁系血亲中过继儿子。然而,奇怪的事情出现了,该户人家无论过继何人,都没有延续香火的人。从那以后,刘楼村便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
刘楼村没楼房。
记者(右)在刘楼村采访。
刘大墩、刘小栋兄弟俩。
200年前,兄弟三人就是在此处盖的两层楼。
传说
今年春节期间,记者走亲访友时,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在平舆县阳城镇刘吾村刘楼村,村民们尽管凭自己的双手挣了一些钱,但是该村没有一家盖楼房的。问其原因,朋友称只知道该村流传着“留楼不留人”、“刘楼不盖楼,盖楼绝户头”的说法,具体怎么回事他也不清楚。
如今我国正在全力向小康社会迈进,农村盖楼房早在20年前就已流行。记者一路走来,沿途的每个村子都盖的有楼房,为何刘楼村不见有人盖楼房呢?难道这个传说是真的吗?
2月14日,为了探究事情的真假,记者驱车赶往平舆县阳城镇刘吾村刘楼村。
上午10时许,汽车还未到达平舆县城时,便从驻新公路向左拐,驶入了前往阳城镇的乡间公路。一路上,青青的麦苗格外喜人,雨后的阳光又分外明媚,一个个村庄从车边疾驰而过,每个村子都盖有样式不一的楼房。越接近刘楼村,记者的疑惑就越大:“该村真的没有一户人家盖楼吗?”
“你们要采访刘楼村的故事啊?他们村里确实没有人盖楼,具体原因我们也不知道,可能与那个传说有关。”在阳城镇政府,一名姓吴的工作人员说,刘楼村属于刘吾村,由于他要到县城取材料,只能给记者联系一名该村的干部。随后,记者根据该工作人员画的图,一路向西前往刘楼村。
尽管有镇政府工作人员画的图,但是由于记者对路况不太熟悉,不得不走一路问一路。不知道拐了几道弯,也不知道过了几座桥,记者终于在一个村庄问明了情况。“前面那个村子就是刘楼,那里确实没有人盖楼。都说盖楼了要绝户头,谁还敢盖啊?”该村一位老年人笑着说。
现状
告别了热心的指路人,记者驱车继续往前走。不知道为什么,在接近刘楼村的时候,记者的心情突然紧张起来:如果该村并不像人们所说的,有人盖了楼房怎么办?如果真有这个传说的话,那么传说中的主人公有没有后代呢?
记者走进该村后发现,村子里确实没有人盖楼房,村民居住的房屋大都是平房,上面加了一层高顶,还有少部分人居住的是瓦房。
记者在刘楼村转了一圈,发现虽然有人家正在修建房屋,但是都建到一层高时就封顶了,并没有盖楼的意思。
该村干部张文启家在“村村通”公路的一侧,不大的院子里盖了七八间平房。记者找到他家时,家中只有他的老父亲和老母亲在,还有两位来他家串门的老人。听说记者想采访村子不盖楼房的原因,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很快就把村子的情况,以及不盖楼的原因讲出来了。
张文启的老父亲叫张永轩,今年83岁的他对村子里的情况非常了解。据他介绍,该村共有3个村民组2000多口人,年轻人大都进城务工了。“有的在外面搞建筑、做防水,还有的进厂当了技术工,村里大都是老年人和儿童。”张永轩说。
说起村子里不盖楼的原因,张永轩告诉记者,都是因为大家太相信那个传说了。
“据说那栋楼是村里一姓刘的富户盖的,到现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张永轩说,由于那户人家的后代一直没有男丁,过继来的人也没能延续香火,所以才有了“留楼不留人”、“刘楼不盖楼 ,盖楼绝户头”的说法。
今年83岁的张志修说,虽然那栋楼几十年前被人扒了,那户人家过继来的后人在原址上建了三间房子,但是由于家境贫穷,他们没有成家,自然也就没有子孙。这一事实又验证了那个传说,所以尽管那栋楼房早就不存在了,但是村里仍然没有人盖楼房,也就成了附近唯一没有楼房的村子。
愿望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该村的经济并不落后,很多人家都买有汽车,并且还在城市里买了房子。然而,在村里不能盖楼的说法,还影响着村民。对此,记者提出了一个疑问:“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楼房,如果村里有小伙子娶亲,对方要求盖楼房怎么办?有没有因为此事而使亲事黄了的情况呢?”
“由于‘刘楼不盖楼,盖楼绝户头’的说法流传了很多年,方圆几公里的村子都知道我们这里的规矩。如果有姑娘与这里的小伙子订婚,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要求盖楼房的。”张志修说,但是也有例外,在场的张大赖的孙子,就因此黄了亲事。
说起孙子的亲事因为不能盖楼黄了一事,今年64岁的张大赖无奈地笑了笑。他说,村里不能盖楼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谁也不会因为娶亲破了这个规矩。他家今年刚盖好的房子还是平房,孙子新找的那个女朋友也没有说什么。“这么多年来大家都习惯了,住不住楼房无所谓,想住楼可以到城里买。”他说。
对于村里一直流传的这个说法,村里的年轻人是怎么看的呢?记者采访了今年20岁的刘亚猛,他对村里不盖楼的现象表示很无奈,但是又不能打破这个规矩。“谁也不敢尝试,这毕竟是流传多年的老规矩了。”刘亚猛的母亲说。
听说那户人家过继来的后代——刘大墩(音)和刘小栋(音)兄弟俩还在村子里居住,记者随后在张大赖的带领下,找到了他们的家。一个不大的小院子,盖着三间瓦房和一间厨房,其他的地方都被开辟成了小菜园。由于兄弟俩都没有成亲,他们两人并没有分家,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
“那栋两层楼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被扒了,我们现在居住的地方,就是以前那栋楼的旧址。”今年79岁的刘大墩告诉记者,听说那栋楼是刘家弟兄三人合建的,建成时间应该是清朝,他小时候还见过房子上面挂的铁牌子。几年前,他家才盖成了现在的瓦房,取代了以前的土坯房。
今年68岁的刘小栋告诉记者,如今村里的人都受到传说的影响,盖房子从来不盖楼,对此他们也很无奈。“不管我们是不是过继来的,作为刘家的后人,我们也希望大伙都能住上楼房,不想让他们的生活因此受到影响。”采访结束时,刘小栋向记者表达了他们的心愿。(驻马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