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婚姻情感

杨贵妃当时能吃到西红柿吗

【肚肚说】就算你没看最近热播的《武媚娘传奇》,也一定被剧中那一票颜值胸器均爆表的宫女刷屏过。难怪网友调侃:“看得脸都红了,我只有一个念头:回到唐朝!”;“武则天主要讲的是论美貌智慧胸器的重要性......”所谓树大招风,现在《武媚娘传奇》虽然复播但被剪得只剩大头照,网友们觉得遗憾也没办法,还是随肚肚一起来了解下,唐朝人究竟吃些啥,才能长得辣么美!

当时的主食以面食为主(米饭还是有的啦),或者可以更具体的说,是以饼为主,各种饼多达几十种(其实各种馒头什么的也叫饼,当时的饼包含的类别比现在大多了)。在唐代笔记小说《因话录》里就提到“世重饼啖”。在各类史书、小说、诗歌里也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饼,比如蒸饼、煎饼、胡饼、汤饼等等。

当时的肉食则以羊肉为主(吃牛肉在名义上是犯法要被重判的,猪肉虽有但不太多),而羊肉有个问题就是膻味大,所以当时能去膻味的胡椒地位极高,价格也非常贵。什么,你问怎么不吃鸡鸭鹅肉?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在唐朝鸡鸭鹅等禽肉是不算肉的,这里有个小故事:唐初一度禁止御史到地方的时候吃肉,但是名相马周特别喜欢吃鸡肉,然后就被人告状了,唐太宗说:“我禁御史食肉,恐州县广费,食鸡尚何与?”意思大约是“我怕铺张浪费所以禁止御史吃肉,但是吃鸡怎么能算肉呢?”

再说蔬菜,现在很常见的西红柿、土豆、青椒、红薯、洋葱、辣椒、玉米,猜猜看有多少是唐朝能吃到的?

答案是零,这些当时都没有。

那么当时最常见的蔬菜是什么?秋葵,现在也有,叫“冬苋菜”(此说法来源于吴其浚先生的《植物名实图考》。(注意,古今秋葵并非一回事)。杜甫有诗云:“稻米炊能白,秋葵煮复新。谁云滑易饱,老藉软俱匀。”另外还有一种很常见的蔬菜,叫做“薤”,杜甫同样有诗云:“隐者柴门内,畦蔬绕舍秋。盈筐承露薤,不待致书求。”现在的名字叫“藠头”。

唐朝的糖叫做“饧”,也就是麦芽糖。饧加入液体做成的饮品叫做“饴”,是不是想到“甘之如饴”这个成语啦!当时制饧的工艺很精湛,制作出来的饧品质很高,如李商隐所说“粥香饧白杏花天”。至于蔗糖则是刚刚兴起,还是玄奘(没错就是唐僧)从天竺带回来的制作工艺,自那之后,砂糖才渐渐普及。

唐朝全国各地饮食风俗肯定是不大一样的,我就先以长安市民为主写了:

先是早餐。唐朝早餐最常见的“馎饦(餺飥)”,简单地说就是面片汤。大约是这个样子↓

有句谚语,叫做“巧夫做不得无面馎饦”,意思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饼法》对于馎饦的做法有详细的描述:“餺飥,挼如大指许,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爱,亦自滑美殊常。”简单说就是面片扯成拇指大小,水煮加调料,是唐人比较常见的主食,属于第一部分提到的“汤饼”之一。

另一种常见的早餐是“粥”。这种简单又营养的东西是唐人最爱,比如白居易的“今朝春气寒,自问何所欲。苏暖薤白酒,乳和地黄粥。”和皮日休的“朝食有麦饘,晨起有布衣。”其中的饘就是粥。彼时粥的做法之多样,比起当代也不遑多让。在唐朝的医学著作《食医心鉴》里,专门有一部分就是讲粥的,其中提到各种做法里,原材料从米到白粱米、粟米、薏仁米、大麦、小麦、粳米、辅料从蔬菜到肉到水果到干果,堪称包罗万象。

随便举几个出场率高的。

当时很喜欢在饭里加芝麻,诸如王维的“御羹和石髓,香饭进胡麻”,粥里也少不了啦,于是就有了胡麻粥(芝麻粥)↓

寒食节的时候,据《唐六典》,公务员们的食谱里有寒食麦粥。↓

至于民间,寒食节的时候多吃冷粥,冷粥味道不大好,所以吃杏仁饧粥就很普遍。

做法是“寒食三曰,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煮作粥。按玉烛宝典,今人悉为大麦粥,研杏仁为酪,别以饧沃之。”(《邺中记》)。简单说就是大麦粥加上磨碎的杏仁,加上饧(麦芽糖)。↓

当然,除了面片汤和粥,早餐肯定还是有其他可选的,比如蒸饼。

简单说就是一切上笼蒸出来的面食,都可以叫蒸饼。(其中当然包括了馒头,但不限于馒头,还有一些类似包子的),有直接蒸的、有加油蒸的,还有放入干果、馅料蒸的(已经很像包子了)。

另有宋人吴处厚在《青箱杂记》中提到:“仁宗庙讳贞(应作‘祯’),语讹近蒸,今内廷上下皆呼蒸饼为炊饼。”——想到武大郎了吧。

挑个有名的介绍吧。

子推蒸饼,这也是寒食节的时令食物,今天也能吃到,百度直接能找到做法。↓

另有一个超级超级有名、出场率极高的主食——胡饼了。↓

白居易(咦~怎么又是白居易,这才是真吃货啊)有诗云“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讲的就是白大诗人山寨了京城里一家著名胡饼店,然后做出来送个友人的故事。

做法看来,大约是白面饼胚,抹油撒芝麻,放炉子里烤熟——考虑到这玩意来自西域,做法跟馕也如出一辙,我觉得就是馕了。跟烧饼什么的,也是同源。

嫌单调?还有豪华版的做法,《唐语林》提到过“时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层布于巨胡饼,隔中以椒豉,润以酥,入炉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为‘古楼子’。”一斤羊肉裹到大胡饼里,调料就是黑椒豆豉,抹上酥油,放炉子里烤,叫做“古楼子”,听起来够豪爽。

下一部分,就是煎饼了。

(对不起,天津山东同学别激动。我随便放的图。)

唐时的煎饼,是要加果子的,哦,不对又拿错台词了。

煎饼也是种时令美食,《唐六典》里就提到百官在三月三的时候要吃煎饼,但是迄今为止没有比较详细的描述唐时煎饼做法的文献,所以煎饼到底是加油条还是薄脆还是大葱,我是不知道了。

好了,逗你的,给你补个可能是最早的煎饼做法(和唐朝很可能不是一种):

元代王桢《王祯农书·谷谱二》:“(荞麦)治去皮壳,磨而为面,摊作煎饼,配蒜而食。”

你看,所以正宗的煎饼,是加蒜的。

下面该说正餐了,之前都是各种主食。

唐朝的正餐说肉当然是首推羊肉,彼时羊肉的做法还不太丰富,举几个有名的:

生羊脍,这道菜是从隋朝传下来的,简单来说就是生羊肉切碎拌调料,味道什么的自行想象吧……对不起这个真没有图了。

黄耆羊肉,算是道药膳,就是黄芪和羊肉煮汤。↓

还有一道,可是当时名菜中的名菜——“浑羊殁忽”。做法也很奇葩,《太平广记》是这么说的:“取鹅,燖去毛,及去五脏,酿以肉及糯米饭,五味调和。先取羊一口,亦燖剥,去肠胃。置鹅于羊中,缝合炙之。羊肉若熟,便堪去却羊。取鹅浑食之”。简单说,就是把羊和鹅杀了之后去内脏褪毛,然后在鹅的肚子里放上调好料的糯米饭和肉,把鹅放到羊的肚子里,然后烤羊,等羊肉烤好了,去吃鹅。

这样大费周章的做法,我是不想知道味道怎样了,我宁愿吃烤羊肉。

烤羊腿配啤酒什么的,啧啧。

说完了羊,再说说牛肉,虽然名义上禁止吃,但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具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能力,不允许我杀牛,但是牛意外死了,我就可以吃了吧,所以牛肉做的菜还是有的,比如这道煲牛头。在《北户录》里是这么记载的;“南人取嫩牛头火上燂过,复以汤(烫)毛去根,再三洗了,加酒豉葱姜煮之候熟,切如手掌片大,调以苏膏椒橘之类,都内于瓶瓮中以泥泥过,煻火重烧,其名曰褒”。做法很复杂,把牛头先烤了,加上各种酒、豆豉、葱姜煮透,再拌上香料封在大瓮里用泥封口,埋起来点上火慢慢烤。味道怎么样?作者称赞比熊掌还美味。

这个牛头,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对不起都是我没用找不到煲牛头的图……

还有一道名菜“鹅鸭炙”,据说是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的最爱,但非常残忍。把鹅鸭放到金属笼子里,生炭火烤,再放上调好的调料汁,鹅鸭一热就去喝调料汁,直到鹅鸭被烤死,味道进去了肉也刚好熟了。

再说说存在感没那么强的猪肉,当时最常见的做法,就是蒸了沾蒜泥吃。↓

此外还有需要重点提的“鱼鲙”,上面说了这就是生鱼片。没错,日本的生鱼片是从唐朝传过去的,只是今天又从日本传了回来。

生鱼片这东西,海内外也差不多,取新鲜的鱼,或切成片、或切成丝,蘸调料吃,这可是当时的顶级菜肴了,因为切鱼片对刀功的要求很高。杜甫有首《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诗,详细的记载了吃的过程:“姜侯设脍当严冬,昨日今日皆天风。河东未渔不宜得,凿冰恐侵河伯宫。饔人受鱼鲛人手,洗鱼磨刀鱼眼红。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嘴春葱。偏劝腹腴愧年少,软炊香饭缘老翁。落砧何曾白纸湿,放箸未觉金盘空。”大冬天,一条刚捕上来的活鱼,厨师刀工娴熟,鱼下面还特意铺了层白纸吸水、只见片刻间,白色的生鱼片如雪花一般切了出来,配上葱末的蘸料,特别是鱼肚附近腴肥的那一块,太美味啦!最后再配上一碗热热的米饭,都不知道什么时候盘子就空了,此时再看砧板上的白纸,连湿都不曾湿。

说完了肉,咱说说菜。

先说秋葵,这玩意当代也有,最常见的做法是炖汤。↓

另有一道名菜“醋芹”,是唐初名臣魏征的最爱,就是现在的醋渍芹菜。↓

最后,唐朝人吃饭,还喜欢搭配果品,就是水果橘子、荔枝、琵琶、龙眼、梨、桃、枣、杏、李子、樱桃等水果啦,都是当时常见的果品。

其实总体来说,大唐盛世的人们自然没有今天的吃货幸福,可以吃到更多好吃的。这从顾阎中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和杜甫的《丽人行》中即可窥得一豹。

“主人客人面前案上所列的食物不过八品,四个高足的浅碗,四个小碟子。有一碗是白色的圆球形的东西,有点像外面滚了米粒的蓑衣丸子。有一碗颜色是鲜红的,很惹眼,用放大镜细看,不过是几个带蒂的柿子。”而韩熙载夜宴图描述的是一场在当时非常奢华的餐宴,平民吃什么可想而知。

杜甫《丽人行》倒是描述了许多山珍海味,但是都过于绮丽夸张,估计是杜甫的想象产物: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筯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紫驼之峰:即驼峰,是一种珍贵的食品。唐贵族食品中有“驼峰炙”。釜:古代的一种锅。翠釜,形容锅的色泽。素鳞:指白鳞鱼。犀筯:犀牛角作的筷子。厌饫:吃得腻了。空纷纶:厨师们白白忙乱一番。贵人们吃不下。八珍:形容珍美食品之多。——这种只写更贵,不写更美味的写法,一点都不写实,估计杜诗人也不是个专业食客。

唐朝的特别菜式:

唐玄宗时的奸相李林甫有一道佳肴“甘露羹”,是配制了何首乌、鹿血、鹿筋的汤,据说吃了后可以使人的头发由白转黑。

《杜阳杂记》载,同昌公主下嫁,唐懿宗赐给御馔,其中有一道佳肴“消灵炙”,是用“一羊之肉,取之四两,虽经暑毒,终不败臭”。可见炙制方法的高超和选料的考究。

野猪是唐玄宗招待安禄山所用食品。具体制作是将野猪肉剔骨煮熟,晾干切片,用粳米饭相拌,加茱萸子和食盐调和,用泥封入坛中晒一个月,蒸熟后用蒜、姜、醋调食。

灵沙是虢国夫人的家厨邓连发明的食品,是用吴兴米蒸饭,再捣为糍巴,包进豆沙馅。

鹅鸭炙是张易之所创的野蛮食法。《太平广记》里有一段记载:武则天时,张易之与其弟张昌宗竞相豪侈,用大铁笼将鹅鸭置于其中,笼中生炭火,用铜盆盛酱醋等五味汁,鹅鸭被火烤得不停地来回走动,热得它们不得不饮盆里的汁水,等到鹅鸭羽毛尽落,肉色变赤时即熟,其肉鲜嫩可口。

赤明香是仇士良家所制牛、鹿肉脯,“轻薄、甘香、殷红、浮脆”,颇有点今天四川“火鞭子牛肉”的味道。

驼蹄羹本是晋代陈思王所创,“瓯值千金”是用骆驼蹄掌烹制的羹汤,唐玄宗常赐宴臣下的一道佳肴。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曰:“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便是说唐玄宗与杨贵妃同在华清宫享用驼蹄羹。

李公羹则是唐武宗时宰相李德裕创制的保健食品,用珍玉、宝珠、雄黄、朱砂、海贝煎汁,每杯羹费钱三万。

最土豪的宴会:烧尾宴

韦巨源烧尾宴是唐代长安城内的一次宴会,所谓“烧尾宴”,指士人刚做官或做官得到升迁,为应付亲朋同僚祝贺,必须请一顿饭。

其名称来源有三说:一说虎变成人,尾巴难办,必须烧掉其尾;二说新羊初入羊群,因受群羊触犯而不安,要烧掉新羊的尾巴,它才能安静下来;三说鱼跃龙门,有天火烧掉鱼尾,鱼即化为真龙。唐代之所以为宴席取名“烧尾”,意在象征前程远大,官运亨通。此风习是在唐中宗景龙时期开始的。韦巨源在景龙三年(公元709年)三月,官拜尚书令左仆射,在家设“烧尾”宴请唐中宗,肴馔丰美,世所罕见。

宴会上的58道菜可以说是唐代市场上高档菜的代表,下面略作介绍:

光明虾炙是用生虾制成,具体办法是用虾仁摆成灯笼图案;格食是羊肉、羊肠、羊内脏缠豆苗制作;白龙是鳜鱼丝;仙人脔是鸡块用乳汁调合而成;凤凰胎是鸡腹中未生的鸡蛋与鱼白(鱼胰脏)相拌快炒;五生盘是羊、猪、牛、熊、鹿这五种动物肉细切成丝,生腌成脍,再拼制成花色冷盘;清凉碎是果子狸烧熟后冷却,再冷切成盘;雪婴儿是青蛙肉裹豆粉下火锅;金粟平是鱼子酱夹饼;金银夹花平截是蟹肉与蟹黄平铺饼上,卷起后横切成片;分装蒸腊熊是用冬季腌制的熊分装容器蒸熟;升平炙是用羊舌配鹿舌拌食;乳酿鱼是羊奶烧整条鱼。

韦巨源烧尾食单上各道菜肴的具体制作过程尚难得知,不过,由此可见唐代市场上高档菜的一斑。

(肚肚综合内容,部分参考:知乎,原文有删减)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杨贵妃当时能吃到西红柿吗”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