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婚姻情感

脍炙人口的脍炙意思是什么 脍炙人口的意思是什么造句…

【编者按】

深秋,遇上绵绵的雨,阴阴的天儿,一阵阵寒意袭来。今天的北京终于盼到太阳露了头。

周五,下了班,与家人、朋友一起去吃点好的、热乎的很有必要。

国小博身在博物馆,说的多是古人的事儿,近来还在读孙机先生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觉得古人生活得那叫一个讲究,就说这“吃肉”就有很多道道~

明儿是周末,放轻松,听国小博根据孙机先生讲的白活白活~


【烤肉】

在古代管烤肉叫炙,也许你会想到一个成语“脍炙人口”,没错,《孟子》中就曾说“脍炙”好吃。长沙马王堆1号西汉墓的遣册中记有牛炙、牛肋炙、犬炙、豕炙、鹿炙和炙鸡。古人是怎么烤肉的呢?

上图为山东嘉祥宋山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拓片,画像石上,侍者正举起炙好的肉串请西王母和东王公吃,你有木有感觉到惊讶?这跟咱们今天的烤串也太像了吧~

据孙机先生在书中讲,古人炙肉有用铁签穿着在小圆炉子上烤的,也有在火槽上烤的,这两种情况都在画像石上出现过。

【烹肉】

配图就来个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后母戊鼎,当然啦,这是礼器

咱们中国做菜的方法,常见的是煎、烤、烹、炸,现代的煎和炸要过油,出现得晚些,而烤和烹(煮)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

古人烹肉用镬(huò),但也有用大鼎烹煮食物的图像存在,孙机先生认为这种大鼎应该就是所谓“函牛之鼎”;小规模的煮肉,古人叫作濡(rú),濡也作臑(nào)。古人烹肉是不加佐料的,这样想来就像白煮肉啦!

【吃肉】

古人吃肉第二步:“和以汁”。

《内则》里称“欲濡肉,则释而煎之以醢(hǎi)”,醢就是肉酱,亦泛指一般的酱。这就是说煮好的白肉要放进热酱汁里濡染加味,即所谓“煎”,然后才能吃,古人吃饭真是比现在还讲究~

【染器】

国博馆藏“清河食官”铜染器

河南陕县后川出土的西汉青铜染器

古人吃肉要放到酱汁里濡染加味,怎么加味的呢?这就需要蘸调味品的专门用具——染器。染器由一个染杯和一个染炉组成,讲究的还要在染炉底下加一个接炭火灰烬的承盘。

存世的铜染器不下一二十件,绝大部分是西汉的。据孙机先生讲,最有意思的是河北南和左村西汉墓出土的一例,其承盘两侧装的有拉手,盘底下装着小轮子。在宴席上吃濡肉时,染器大家共用,可以拖来拉去。

【酱】

给肉濡染加味,染杯中盛的主要是酱。《急就篇》唐·颜师古注:“酱,以豆合面而为之也。”汉•应劭《风俗通义》说:“酱成于盐而咸于盐”,这意思是酱青出于盐而胜于盐。颜师古说:“食之有酱,如军之须将,取其率领进导之也。”把酱比作将军,没有酱,这饭似乎要吃不下去了。

【豉(chǐ)】

河南洛阳新莽墓出土的盐、豉甀

汉代盐豉双连器

与豆酱味道相近的是豉,《说文》:“豉,配盐幽菽也。”什么是幽菽?《说文》徐传:“幽,谓造之幽暗也。”就是将大豆煮熟加盐后封闭起来发酵。在非进食场合,酱、豉多半盛放在小罐里贮藏,咱们今天也这么做的嘛。

看到这一篇儿,不知道你是否会感叹中国的饮食文化还真是悠远流长呢?祝大家周末愉快,下周见!

(本文文字资料来源自孙机先生著《中国古代物质文化》,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文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脍炙人口的脍炙意思是什么,脍炙人口的意思是什么造句,脍炙人口的脍炙意思是什么意思解释一下,脍炙人口的意思是什么脍炙是什么意思,脍炙人口中的脍炙是什么意思”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