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夜郎君
“说春”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民间习俗,主要是在农耕时节提醒人们开始备耕的一种方式,流传于四川、陕西、甘肃等地,但“说春”居然在贵州有个地方也盛行。
夜郎君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贵州人,在第一次听说“说春”这个习俗时还是颇感惊讶的,不是夜郎君孤陋寡闻,而是贵州犹如一个“百花园”,她多彩多姿的文化超乎你的想象,每一个独具特色的村寨都是一座文化“孤岛”,素有“十里不同风”之称。
“说春”目前在贵州来说,似乎只在铜仁的石阡流行,而作为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为何只在石阡这个环境优美的历史名镇得以流传至今,在其他广袤的贵州大地确却鲜为人知,这就让人疑惑了。
作为汉文化独具特色的“说春”习俗,何以在一个少数民族世居的地方得以流传至今,一定有经典的历史典故。
贵州这片土地是仡佬族、布依族、彝族、苗族、侗族等等少数民族世居之地,历史上的汉文化植入是从汉武帝派唐蒙招抚夜郎、且兰、句町等小国而始,此后历朝历代皆有汉人迁徙而入,尤以明朝的“调北征南”和“调北填南”以及建国之后的“干部南下”和“三线建设”规模较大,素有贵州“东大门”之称的铜仁保留很多汉族的文化传统也不足为怪。
但是邻近的遵义地区和黔东南为何就少有“说春”这种习俗流传下来,这就奇怪了。要说是汉族人口的迁徙带来的汉族文化传统,可接受大规模汉族迁徙的贵阳、安顺等地区为何也少见。夜郎君在此对这一古老的文化习俗不做考古发现,仅作一个简单而肤浅的介绍。
“说春”是华夏民族很古老的一个农耕文化,在上古时期由于没有准确的农时节令,人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春耕为好,于是部落首领就规定一个统一春耕时间,每到这个时间就开始四处宣讲,提醒人们开始春耕了。
到了夏朝建立了指导人们耕种的天文历法,但这种历法是由官方所掌握,民间并不知道,每年就专门有人负责宣传春耕的准确时间,于是便形成后来的“说春”习俗。尤其是在唐朝,皇帝每年制作的天文历法叫“皇历”,不准民间将这种历法私自翻印。民间要知道何时开始耕种就需要人去传播,政府为了将历法传播到民间就要设置政府机构去宣传,所以从唐朝开始宣传春耕时令的人就是正式的国家公务员,他们也叫“春官”。
流传在石阡县的“说春”习俗,据当地人讲解,每年在县内“说春”的大部分都是姓封的人家,另外有些外姓人,夜郎君做一个大胆的猜测,可能是在这种习俗从一种政府行政行为演变为一种民间的自发行为时,作为一种谋生方式,其他人才得以加入这个团队,早期应该是作为国家公务员的封姓始祖的职责。
为何说他是封姓始祖的职责。据封姓人家所说,他们的祖先封福兴、封福现两弟兄因为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有战功,后来在分封功臣时,封家两兄弟要皇帝封一个他们的子孙都能做官的职位,于是皇帝就封他们做“春官”,封地在思州,那时的思州辖地包括今天的贵州务川、沿河、印江、石阡、岑巩、镇远和重庆酉阳、秀山等县,让他们每年立春前后,到每家每户传达农时,提醒人们安排好一年的农事。
而为何在今天除了石阡县依然保存“说春”的习俗以外,其他周边县市就没有这种习俗流传下来。
难道是封姓人家落脚石阡之后,因为人手少没有尽到“全面宣传”的职责?历史有太多可能性了,所以夜郎君在此只做一番猜测而已,不能当真。
从今天石阡“说春”人所着的服饰来看,与明朝的官服极为相似。从《石阡县志》记载来看,在明清时期,当地政府对迎春仪式非常重视,“立春”那天,石阡的行政长官都要着礼服带着僚属举行盛大仪式,以示春耕开始,“说春”人就可以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开始入乡进村进行宣传了。也许就从这个时候起,春官们就有了表明自己身份的“制服”。
“说春”人带着用竹篾编成的“芒神”(农民形像)和树根雕琢成的“土牛”(耕牛)、“春花”,穿戴朝服入户宣传。宣传方式就是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民间小调,唱词优美动听,诙谐押韵,让群众一听就知道春耕备耕时节到了。
流传至今的石阡“说春”文化习俗,尽管形式已经大于内容本身了,但是她囊括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这里面包涵了很多宗教、民俗、语言、农耕、天文历法等等内容。春官上门所说段子有《颂主人》、《开财门》、《说四季发财》、《说二十四个气节》、《说渔樵耕读》、《说坐屋》、《讲陈设》、《说香·纸·烛》、《说茶》、《说烟》、《说酒》、《说粑粑》、《说钱米》、《说隔年春》、《参七十二行》,反正就是遇到什么说什么。
不过这个职业需要春官能随机应变,口才了得,思维敏捷,一般人干不了这事儿。在遇有各种状况的时候,出口几句诙谐幽默的顺口溜就可以把主人逗乐,宣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比如说遇到喝酒醉的,春官一句“杨先和,神绰绰,喝酒醉后手机都搞打落,人人下地去犁土,你却躲在家中不干活。”当然了,“说春”的仪式还是比较庄严隆重的,这种情况是需要春官和主人家相当熟悉能开玩笑的情况下,插科打诨,才敢这样风趣的说两句。
如果遇有主人家不高兴的情况下,就要说些好听的吉祥语言,例如“走了一里又一里,行了一程又一程,来到此方抬头望,此方是个好地形,此地本是财主家,神仙送宝马驮银……”这样一说主人家想不高兴都不行。
作为一项民间文化习俗,在贵州,甚至在全国来说,石阡的“说春”文化习俗相对是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在2011年被文化部批准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将该文化习俗继续传承下去,当地政府还将“说春”纳入当地中学的特色课堂进行教学,让“说春”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传承中得以弘扬。
想了解更多你不知道的贵州故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gzzhengshi(长按可以复制),这里还有更多精彩内容哦!你也可以点击下方“订阅”关注夜郎君哦!